初中物理-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精选试题含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光现象一、填空题1.小明从汽车的后视镜里看见驾驶员,此时驾驶员通过车内后视镜__一定__(选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能看见小明;小明在后视镜里看到的驾驶员的像是__虚__(选填“虚”或“实”)像。[解析]小明从汽车的后视镜里看见驾驶员,由于光路是可逆的,此时驾驶员通过车内后视镜一定也能看见小明;后视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所以小明在后视镜里看到的驾驶员的像是虚像。2.李白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诗句中的三个人,除他自己外,另外的两个人中,一个是由于光的__直线传播__形成的影子,另一个是由酒面__反射__形成的像。3.如图所示,站在湖边的小雪看到小鱼在水中游动,同时发现有一只“鸟”在水中飞翔。小雪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__折射__现象形成的,水中的“鸟”是由于光的__反射__现象形成的。【点评】此题主要是通过同一幅画面考查了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特别是看到的现象同是在水中,很容易搞错,而且都是虚像,不同之处是成像原理不同,做题时一定要仔细、认真。4.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梭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__光的色散__;如果在白色光屏前放置-块红色玻璃,我们在白屏上能看到__红光__;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绿色纸板,我们能看到__绿光__。二、选择题5.骑行是一种时尚的健身运动,如图,图中骑行者影子的形成是由于(D)A.光的反射B.光的色散C.光的折射D.光的直线传播【点评】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6.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主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C)A.路灯下的人影B.海面上的海市蜃楼C.菜园坝大桥的倒影D.看见溪水下的石头[解析]路灯下的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故A项不符合题意;海面上的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B项不符合题意;菜园坝大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项符合题意;看见溪水下的石头是由于从池底发出的光由水中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D项不符合题意。7.下列对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A.在海河的水中可看到拱桥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B.注满水的游泳池,池底看起来变浅了,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C.人在阳光下,地面上出现影子,是光的折射现象D.雨后天晴,天空出现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8.(2016·长沙)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C)A.墙上的手影B.杯中“折断”的筷子C.水中的塔影D.露珠下被放大的草叶9.人从平面镜内看到台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实际时间是(B)A.6:00B.5:45C.6:15D.6:3010.下列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C)A.阳光下人的影子B.水中树的倒影C.池水变“浅”了D.日食11.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如图所示。下列四幅光路图中,能够正确说明叉到鱼道理的是(C)三、作图题与简答题12.如图所示,从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其反射光线恰好通过P点。请你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点评】本题还可以作出P点的像P′,连接SP′与镜面交于O点,从而确定入射光线和入射点,连接OP画出反射光线。1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M′中的像A′B′。【点评】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14.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请在图中作出反射光线且标出反射角的大小,并大致作出折射光线。【点评】在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上,折射和反射一般是同时发生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不同种介质中。15.灯放在哪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照镜子,光线较暗时,我们要能看清自己在镜中的像,应把灯放在身前还是身后?为什么?我们要能看清自己在镜中的像,应把灯放在身前;因为要看见自己是要有光照射到身上,发生漫反射,光线经过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才看清自己,光源放在前面可以很好地照亮身体,使光线更容易发生漫反射。四、实验与探究题16.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刚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的反射光OF的径迹。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实验并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实验数据如表,请完成下列问题:测量角度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20°20°240°40°355°58°470°70°(1)要测量反射角,在图中应测量∠__NOF__。(2)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若将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见反射光线,由此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_同一平面__内。(3)观察实验数据总结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时,发现表格中有一个反射角的读数有误,是__58__°这个角。[解析](1)实验中,我们所研究的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因此,读图可知,我们应测∠NOF的大小。(2)图乙中,当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时,无法看到反射光线,这表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由图表可知,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应等于入射角,即55°,故错误的是58°。17.在九年级总复习时,同学们再次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小明和小红在分析数据时发现,三组数据的像距都比物距大一些。小明认为这是由于测量粗心引起的,小红认为像距总是比物距大可能与玻璃板的厚度有关。他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数据如表所示。玻璃板厚度/mm555101010151515像距/cm3.005.808.703.956.509.353.185.407.85物距/cm2.655.508.353.305.958.722.054.306.90像距与物距的差值/cm0.350.300.350.650.550.631.131.100.95请你结合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小明的看法不正确的理由是__如果是粗心,像距不可能总是大于物距__。(2)玻璃板的厚度对像距与物距差值的影响,可表述为__玻璃板越厚,像距和物距差值越大__。(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应该选择较__薄__(选填“薄”或“厚”)的玻璃板。(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__虚像__(选填“实像”或“虚像”),从测量数据可以看出,他们测量像距和物距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__mm__(选填“mm”或“cm”)。18.走进气象站,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百叶箱,箱内主要的测量仪器有:两支温度计(绝对湿度计和相对湿度计)和两支温度表(测量并记录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最低气温的温度计)。(1)百叶箱的表面涂成白色,是为了__反射__(选填“反射”或“吸收”)太阳光,避免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__红外线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对箱内温度的影响,并且要求安装百叶箱时其门朝向__北__(选填“北”或“西”)。(2)百叶箱中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规律制成的,温度计的刻度均匀,这说明测温物质在测温范围内温度改变相同时,测温物质__体积__的改变量相同。(3)测量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应采用凝固点较__低__的液体作为测温物质,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__体温计__(选填“体温计”或“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是相似的,绝对湿度计测量的绝对湿度是用一定体积内空气中水蒸气的质量来衡量的,则绝对湿度的单位是__g/cm3__。第二部分:透镜及其应用一、填空题1.(2016·岳阳)在森林中旅游时,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下雨瓶内灌了水,透明圆形饮料瓶装水后相当于__凸__透镜,烈日出来后,可能引起森林大火。小明在森林里步行5400m,用时1.5h,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__3.6__km/h。2.如图是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将铅笔靠近玻璃杯的后面,透过玻璃杯可以看到笔尖指向左侧,此时成像为正立、__放大__的虚像。如果将铅笔由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你会看到笔尖指向__右__侧。[解析]如图是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其构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即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将铅笔靠近玻璃杯的后面,相当于将铅笔放在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故能看到铅笔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果将铅笔由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当铅笔到玻璃杯的距离大于该“凸透镜”的1倍焦距后,即成倒立的像(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处于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你会看到笔尖指向会改变,即指向右侧。3.毕业前夕,摄影师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各班的同学照毕业相,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__会聚__作用。遇到人数较多的班级,摄影师会增大镜头到同学们的距离,此时所成的像到镜头的距离__减小__。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为__倒立、放大的实像__(包括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虚像或实像),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__投影仪或幻灯机__。[解析]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并且能在光屏上成实像,所以物距一定是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所以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或幻灯机。二、选择题5.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A)A.眼睛B.放大镜C.望远镜D.显微镜[解析]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项正确;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制成的,故B项错误;望远镜是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的组合制成的;目镜为凹透镜,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故C项错误;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像制成的,物镜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使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项错误。6.(2016·衡阳)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B.近视眼可利用凸透镜矫正C.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内D.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缩小的虚像7.(2016·威海)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位置的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B.图乙的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解析]根据甲图可以知道f=10cm,故A项错误;根据乙图u>2f,应用应该是照相机,故B项错误;挡住了透镜上半部分,光能通过下半部分会聚成像,只是光线变少了,能成一个变暗的完整的像,故C项错误;近视眼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像会成在后面,光屏向右移动正确,故D项正确。8.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并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B.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C.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D.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解析]由甲图可知,物距u=35cm-5cm=30cm,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即f<30cm<2f,可得15cm<f<30cm;由乙图可知,物距仍为30cm,此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