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其成就高一历史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其成就在理论上解决了三个关键问题:在实践上实现了五个重大转折:1.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党的中心任务的关系;2.不断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坚持改革开放;3.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要量力而行,从经济发展水平和总体规模出发。在理论上解决了三个关键问题:①思想路线从“两个凡是”转到实事求是;②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战略决策,解决了我党从1957年以来没有解决好的工作重点转移问题,这是党在政治路线上最根本的拨乱反正;③经济上,从维护僵化体制转向全面改革开放,从而使所有制结构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到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对外关系上从封闭保守转向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多层次、有重点、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⑤从轻视知识、践踏人才转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并进一步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在实践上实现了五个重大转折:①20世纪50年代初实行向苏联“一边倒”,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实行“一大片”政策,加强同亚非拉国家的政治经济往来。②随着中苏关系恶化,中美继续对抗,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行“两只拳头回击”,同时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③到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政策主要表现为“一条线”、“一大片”,既重视发展与美、日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又注重发展与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为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石。④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中国实行“无敌国外交”,广泛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⑤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形势,中国的外交政策越来越灵活。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重视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立足经济建设,促进和平统一,已经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第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确定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按提出的顺序依次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对帝国主义“不承认”和站在苏联阵营一边的“一边倒”等等。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这里所谓的“革命性”是指它们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有密切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一边倒”最具有代表性。第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第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这些特征在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中存在了相当长时间。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特点①建国第一年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②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推进与邻近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③1954年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④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加强同亚非各国的联系。⑤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重新取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⑥1972年中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⑦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双方正式建交。⑧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国际影响越来越大。中越恢复正常关系,中俄、中韩建交。新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