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听听想想阅读课本思考: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面临怎样的形势?形势严峻1、背景(1)国内:反革命势力猖獗,他们不甘心失败,想尽一切办法企图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2)国际:帝国主义集团英法美日一方面派军队侵犯苏维埃俄国,一方面扶植俄国国内反革命力量,使内战更尖锐化和复杂化。(3)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我们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非常时期”主要是指苏俄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生产力水平落后C.面临内部叛乱和外部干涉D.遭遇旱灾,粮食匮乏苏俄进入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0)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3、领域:经济领域①农业:②工业:③贸易:④分配:4、内容5、特点:“战时”、“共产主义”实行余粮收集制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国家征购价6卢布国家零售价30卢布黑市价格200卢布阅读下列表格,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余粮收集制。保证军粮供应,但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在国内战争期间,一位农民说他拿100卢布到粮店中购买了一百斤粮食,这是真的吗?依据是什么?材料一:……最严重的事件是,作为彼得格勒门户的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了反布尔什维克政府的兵变。这里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十月革命中,曾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支持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l921年初,他们出于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强烈不满,在基地举事,提出“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的口号,夺取了当地政府的权力。材料二:正是这次兵变使列宁认识到,共产党的农业经济政策存在重大错误,必须果断地根本扭转。列宁当时告诉党:“农民曾经不得不去挽救国家,无报酬地缴纳余粮,但是它现在已经经受不住这样的重担”。阅读下列材料,思考:1921年2月爆发的喀琅施塔得兵变,表明苏维埃俄国面临怎样的形势?7、评价(1)积极:特殊历史时期中,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一项特殊政策;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物质的保障。(2)局限: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制,脱离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国家取消商品生产,实行平均主义配给制,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为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一种尝试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冬尼娅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生命给予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可以说,我的整个鲜血和生命,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2003.上海.15)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余粮收集制B.企业国有政策C.粮食税D.劳动义务制1、背景(1)根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直接:1921年海军基地兵变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开,《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2、标志:3、内容(1)农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工业:解除中小企业国有化(3)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4)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1922年,农民契诃夫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之后,把剩余粮食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市上出售,结果应是A、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B、他被处以罚款C、他只能售出其中一部分D、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比较两种政策的特点有什么不同?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特点管理方法高度集中,行政管理。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经济体制单一的公有制体制。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4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国家控制经济命脉B、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4、影响:(1)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1925年),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2)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斯大林列宁逝世后,代之而起的是一位“钢铁般的人”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他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20岁时候,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家。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三、“斯大林模式”1、形成背景(1)苏联的建立时间:1922年12月30日国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加盟国家: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2、内容含义:是指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斯大林体制是俄国及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项目内容农业政策工业政策经济体制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项目内容农业政策工业政策经济体制优先发展中工业,以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农业集体化2、内容苏联工业化项目内容农业政策工业政策经济体制优先发展中工业,以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农业集体化实行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2、内容3、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4、评价斯大林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的出现,有其历史功绩,也存在很多弊端。(1)它的功绩主要有:①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称为工业强国。②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③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在扫除文盲的基础上,国家培养了大批各方面的专家。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2)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弊端表现在:①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督;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②经济上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牺牲农民利益,造成农业生产长期停止不前。斯大林模式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仅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1、(2000全国33)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2、(2002上海23)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课堂练习3、以下对“斯大林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成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创建B、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C、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4、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是在A、“一五”计划完成后B、“二五”计划完成后C、“三五”计划完成后D、“四五”计划完成后5、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不同之处在于()A、优先发展重工业B、轻重工业同步进行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6、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叙述,不确切的是A、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B、是苏联当时的国内外环境和经济政治状况的产物C、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告结束3、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1)(2)(3)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摘自《苏联史》材料二:我们原来打算直接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摘自《列宁选集》材料三: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摘自《苏联兴亡史》材料四: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摘自《列宁选集》请回答:(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外,主要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4)材料四“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根本目是什么?(5)结合材料归纳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得出什么结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由商品交换(以物易物)退到私人买卖,发展商品生产。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