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人教版模式1必修2全套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本课线索: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内容结果及原因内容内容背景结果及原因结果及原因1.概述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2.概述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3.概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后果。(1)单一的公有制;(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排斥市场;(3)独立于资世界市场之外⑴片面发展重工业;⑵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损害了农民积极性;⑶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⑷日益僵化,苏解体主要特征弊端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复习:“斯大林模式”最严重的弊端是()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片面发展重工业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取消自由贸易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A.在历史上没有起过积极的作用••B.注重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C.导致对斯大林个人的崇拜达到严重程度••D.成为战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模式课标: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第21课改革背景一、赫鲁晓夫改革一、赫鲁晓夫的改革1.背景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改革的?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⑶苏共二十大(1956“秘密报告”)⑵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1953)2.内容:农业(重点)工业①实行农产品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②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③大规模垦荒、提倡种玉米等①废弃部门管理体制;②给企业部分权利③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1.背景:一、赫鲁晓夫的改革3、评价积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局限: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加之赫鲁晓夫本人喜欢浮夸冒进,自己也搞个人崇拜,最终导致改革失败。赫鲁晓夫的墓碑墓碑上半白半黑的对比,“其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因素之间的斗争。……在彼此斗争中相互咬合”——墓碑的设计者涅伊兹维斯特提示:(掘墓)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说明理由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⑴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集中领导;⑵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⑶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⑷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1.内容3.成效与问题:取得一些成果(军事实力)1975年以后,经济增长率下降,进入停滞时期2.重点:工业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苏联国民经济增长速度(%)1971-19751976-19801981-1985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6.44.23.35.73.83.27.44.43.72.51.71.14.53.33.15.73.73.2【合作探究】:试比较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有何异同?同:①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②结果:都取得一些成果。前者收效甚微,后者初期效果明显,后期停滞不前;③失败主要原因:两者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异:内容有所不同,前者的重点在农业,后者的重点在工业。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背景:社会动荡,经济停滞2.内容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所有制结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企业实行租赁和承包,出现合资企业;农庄和国营农场实行租赁制或家庭农场3.结果: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没有取得预期成果。4、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5、政治改革导致苏联解体下列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冲击了“斯大林模式”B.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C.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D.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改革没有使苏联经济获得发展②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③使苏联成为超级大国④1975年以后,改革停滞不前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