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请指导丁蜀职业高级中学王复盛2002-10-31维新派为推行维新思想进行的活动?1著书立说2设立学会、学堂3办报、进行论战思想准备组织准备舆论准备第七节戊戌变法一、戊戌变法1《上清帝第五书》2《应诏统筹全局折》(《上清帝第六书》)3保国会的成立4百日维新(戊戌变法)1898.6.11—9.21共103天1《上清帝第五书》(1)背景: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2)时间:1897年12月(3)内容:瓜分大祸,迫在眉睫,必须当机立断,迅速维新变法,否则“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回首页2《应诏统筹全局折》(《上清帝第六书》)(1)时间:1898年1月29日(2)内容:请求光绪帝正式确定维新变法政策,选拔人才,改革中央政权结构。(3)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回首页3保国会的成立(1)时间:1898年4月(2)目的:救亡图存政治(3)宗旨:保国、保种、保教纲领(4)发展:北京、上海设总会组织各地设分会机构(5)性质:资产阶级政党回首页戊戌变法内容简表类别主要内容进步性局限性未涉及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未触动封建土地说所有制,未深入民众未认识到掌握武装的重要性未彻底排除封建思想的毒素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军事方面文教方面裁汰冗员,澄清吏制准许官民上书言事保护农工商业发展奖励发明,改革财政裁汰绿营,精练陆军实行征兵制办学堂,学西学,废除八股,改革科举,设立译书局有利于维新派参与政权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国防实力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回首页二、戊戌政变1慈禧为首的顽固势力的阴谋破坏(1)控制京、津地区(2)控制人事任免权(3)旧官僚及各地督抚的阻挠2戊戌政变及戊戌变法失败(1)时间:1898年9月21日(2)经过:(戊戌六君子)(3)残留成果:京师大学堂三、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1变法的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2意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3作用:(1)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2)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了思想启蒙作用。4失败原因5失败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4失败原因(1)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用改良的方法(2)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3)在顽固势力面前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予幻想(4)脱离害怕群众,得不到群众支持(5)在力量对比上,无论经济力量还是阶级基础,维新派都不及顽固势力(6)资产阶级才登上历史政治舞台,缺乏经验(7)主要原因: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回前页课堂练习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A《应诏统筹全局折》B《变法通议》C《新学伪经考》D《孔子改制考》2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开始的是A《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制定B《定国是诏》的颁布C公车上书D成立保国会3支持戊戌变法的阶层有:(1)农民(2)民族资产阶级(3)开明地主(4)爱国知识分子A(1)(2)(3)(4)B(2)(3)(4)C(1)(3)(4)D(1)(2)(4)4支持百日维新的地方实力派是A张之洞B陈宝箴C左宗棠D荣禄ABBB5说《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建议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D明确提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6保国会与强学会的最大区别是A规模更大B持续时间更长C代表的阶级利益更广泛D制定了明确的纲领AD7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A不感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现立制宪度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8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翼(期望)。概念横目,徒具深悲,至此竟茫无可倚。”表明他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B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C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D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DC思考题结合新政内容分析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简要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