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明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容貌之谜明太祖朱元璋生前有两张主要画像流传至今,但形态各异。如今这两张画像一张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一张悬挂在南京明孝陵的享殿内。朱元璋的两张画像为何形态各异?在民间有个传说故事。相传朱元璋登基后,诏传天下丹青妙手,为自己画像。第一位被召进宫的画师,对坐在龙椅上威风凛凛的朱元璋,悉心描摹,画得惟妙惟肖,不但形似而且神似:黑黑的大脸,额头和太阳穴高高隆起,颧骨突出,宽阔的下巴要比上颚长出好几分。大鼻子,粗眉毛,一对眼晴鼓鼓的,放射出冷酷凶狠的光芒。朱元璋看后,龙颜大怒,双手将腰间的玉带直往下按,据说这是朱皇帝要杀人的习惯性动作。画师吓得魂不附体,也不知出了什么差错,跪倒在地不停地磕头,口中连声说:“皇上圣明,皇上圣明!”只听得朱元璋大吼一声:“来人,给我拖出去!”就这样,画师被砍掉了脑袋。第二位画师被召进了宫里,画得更加用心,将朱元璋的像画得惟妙惟肖,但同样被拖出去斩首了。第三位画师很聪明,他悟出了前两位画师被杀的奥秘,在描摹时只是脸型的轮廓有些像朱元璋,但却画得满脸和气,在慈祥仁爱中,又显得威严沉稳。朱元璋看后,龙颜大悦,重赏了画师,并诏谕将这幅画像摹写了许多本子,分赠给诸王和公主。另据《明史》本传记载:朱元璋“姿貌雄伟,奇骨贯顶”。应说这是一副奇特古怪,长相不雅的容貌朱元璋,汉族,原名重八。安徽凤阳县人,少时穷苦,一度入皇觉寺当和尚。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郭死后统率郭部。1368年,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时间:1368年地点:应天(南京)人物:朱元璋(明太祖)年号:洪武明朝建立一.明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明朝的建立和元朝的灭亡元朝灭亡1368年,明军攻入大都,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朱元璋即位后,认为:“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殖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明史纪事本末》原因:(1)、经过元末的长期战乱,明朝初年社会经济衰落凋敝,出现大量抛荒土地的局面。(2)、朱元璋参加过元末农民起义,知道官逼民反的道理以及农民起义的力量。(3)、朱元璋出身农民,知道下层农民的疾苦。2、明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思考:明朝初年朱元璋采取“休养生息”经济政策的原因是什么?措施:(1)、归耕,并减免徭役和赋税。(2)、实施大规模的移民屯田(3)、鼓励种植桑、麻、棉的经济作物(4)、推行了一些有利于工商业的措施(5)、重视水利工程这些措施主要是哪个方面的?“休养生息”政策实施有何影响?积极:明朝初年朱元璋采取“休养生息”经济政策导致社会经济迅速恢复,生产力逐步提高.为大明王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消极:但是过分的重视农业,不利于商业的发展.影响:“苏湖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从以上谚语中,你能得出什么历史信息?①“苏湖熟,天下足。”说明经济重心南移,②“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说明明朝时期江南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也说明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二、内阁制度与皇权的加强1、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制度。丞相制度什么时候出现的?哪些朝代采取过削弱相权的措施?胡惟庸案大捕杀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杀掉专权独揽、且欲谋反的丞相胡惟庸后,废除中书省及丞相,提升六部的地位,委大政于六部,由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六部是中央政府中最重要的机构。六部各有尚书、侍郞,但尚书之上无首长,六部各不相属,六部尚书平列,直接听命于皇帝。这样,一切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中,建立起绝对君主专制的独裁政治体制。资料12、内阁制度的确立①原因②确立过程::③职责④实质:(05上海历史)明太祖与窦章: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问题:(6分)(1)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中央、地方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4分)(2)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1分)(3)这则村料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什么特点?(1分)答:(1)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2)殿阁大学士。)(3)君主专制空前强化。3、加强对地方控制4、锦衣卫和东西厂等特务机构的设立锦衣卫是皇帝的亲兵,由皇帝的亲信组成,明太祖让他们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由皇帝亲自指挥,不受司法部门管辖。东厂是明成祖时设的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也由皇帝直接控制。西厂是明朝中期明宪宗所设立的,也是特务机构。此印缩肩平纽,有部分裂纹。印面篆刻“锦衣卫印”,背面刻“成化十四年三法司置”。锦衣卫是明代内廷侍卫侦察机关,始建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专门从事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是皇帝的侍卫与耳目与明王朝相伴始终。印面边宽11.5厘米、印面厚1厘米、通高4厘米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用这种专设的特务机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央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还属少见。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宦官魏忠贤专权时,厂卫特务更是空前嚣张。民间偶语,或触忠贤,辄被擒僇,甚至剥皮、刲舌,所杀不可胜数,道路以目”(《明史·魏忠贤传》)一次,京城四个平民在密室夜饮,一人酒酣耳热,大骂魏忠贤,其余三人不敢出声。骂者话音未了,突有隶役数人冲入,捉四人面见魏忠贤,魏下令将骂人者当场剥皮,另三人赏钱放回。生还者吓得魂飞魄散,险成疯疾。影响: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是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它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进步。5、注重整顿吏治。措施:①.高级官员必须接受御史监督;②.中下级官吏有定期考核;③严厉惩治贪官。作用:使得明朝前期官场比较清廉,但不能根治腐败。明朝皇权的加强调整中央与地方官制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制度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设厂卫特务机构锦衣卫(明太祖)东厂(明成祖)西厂(明宪宗)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整顿吏治明朝八股取士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这种考试制度曾经为隋唐等朝代选拔了不少有识之士,辅佐皇帝执掌朝政,不仅成功地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还出现了大治的局面。但是到了明朝,统治者为了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强化君权,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人员不能发挥个人见解,它要求文章必须分成死板的八个部分,故称“八股文”。“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外郊坑儒还要厉害。”--顾炎武思考: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王朝初期统治者采取过休养生息政策?这些政策有何相同之处?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启示?相同点:从背景,措施,影响等角度考虑.启示:①一个王朝的强盛与王朝初期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②经济恢复和发展是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所在,同时也是国家强盛的基本要素。阅读下列材料,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后而拟之,可谓有其实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请回答:你认为明朝内阁权利与前朝宰相权利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1)明内阁权力仅仅限于批答之权,而批答又必须得到皇帝的面授后才能拟定,只相当于文书的职能。可见,内阁必须完全遵照皇帝的旨意行事,不得妄提建议,不准自行其是,所以内阁实质上仍是皇权的组成部分,与前朝的宰相具有拟定、审查和执行的权利不可同日而语。(2)说明了相权消亡,皇权强化的实质。探索与争鸣从朱元璋的废丞相、设内阁,建立厂卫制度不难看出明初皇权的加强,这也是有明以来诸多史学家所认为的“明代是中国传统政治的重建,然后恶化了”的原因。你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明代是继元朝蒙古统治后,恢复汉族传统政治的再建。然而,由于朱元璋全面强化专制政权,废丞相,设内阁;屠戮功臣,建立厂卫,使得政治局面全盘恶化。比如,厂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权力凌驾政府司法部门之上,并有自己的监狱和法庭。况且,厂卫特务的活动遍布各地,上至文武重臣,下及平民百姓,都被列为侦缉对象。中国历史上,以法外行事的特务政治加强专制统治,明朝皇帝确实开了一个恶例。可能与朱元璋本人生性疑忌的个性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中国的集权政治即将走到尽头的大趋势是一致的读课本第29-30页,归纳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哪些加强君权的措施?1、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制度2、设立殿阁大学士和内阁制度3、加强对地方控制4、设立厂卫制度5、注重整顿吏治元朝的中央政府:皇帝中书省吏户礼兵刑工枢密院御史台(军事)(行政)(监察)枢密院(军事)中书省御史台中书省御史台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中书省皇帝中书尚书门下吏户礼兵刑工(决政)(行政)(议政)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秦朝中央政府皇帝御史大夫(军事)(百官之长)(助理万机)(监察)(军事)太尉丞相三公九卿试从秦、唐、明三朝中央机构的变化中,阐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的发展趋势。秦朝中央设三公,确立君主集权的统治;丞相为百官之长,助理万机.唐朝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三省互相牵制,其实是皇权逐渐增强的产物;明朝罢去中书省和丞相之职,包括六部在内的中央政府各职能部门直接听命于皇帝,皇帝总揽决策、行政大权,形成绝对的专制独裁之权。趋势:皇权逐渐强化,相权趋于消失.故宫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旧皇城南端的正门,那时叫作承天门。以后经清代改建后,改名为天安门。明长城(八达岭)明长陵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