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第三课宋明理学一、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的挑战和新发展第三课宋明理学一、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的挑战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本土化。道教也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新的发展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华,有了新的发展。面临挑战的原因: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本身在思辨性理论性方面存在不足新发展:儒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精华第三课宋明理学一、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2、隋唐时期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道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朝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第三课宋明理学一、三教合一二、程朱理学1、理学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教的活动;同时,他们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的儒术体系--理学。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道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南宋朱熹第3课宋明理学一、三教合一二、程朱理学1、理学2、“二程”的思想主张程颢程颐主要思想:①“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宰万物,先有理而后有物。(核心思想)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③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第三课宋明理学一、三教合一二、宋朝的程朱理学1、理学2、“二程”的思想主张3、朱熹的思想主张朱熹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是继孔子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最重要的著作《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理学思想:①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②人性与天理一致,强调“存天理,灭人欲”。③“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评价: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还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在日本朝鲜形成“朱子学”学派。第三课宋明理学一、三教合一二、宋朝的程朱理学三、陆王心学陆九渊把“心”作为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2)认识论上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学说第三课宋明理学一、三教合一二、宋朝的程朱理学三、陆王心学四、评价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讨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①都属于理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新发展;②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同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③都主张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规范行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④实质都以儒家纲常伦理约束社会,遏制人欲,维护专制统治;⑤都属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影响深远不同点:①理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两个方面构成,理先而气后,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离开人的意识就任何事物都不存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②道德方面理学主张人们应该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心学则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从而为善。③认识论方面:理学提出“格物致知”;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④影响不同,朱熹的学说影响东亚,称为朱子学。请思考:如何评价宋明理学?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不科学和不正确?•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宋明理学的影响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2、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进步性: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强调力行,具有和谐意识,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理学反映了有见识的知识分子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和文化问题上的哲学智慧,其智慧的思辨性成功的回应了佛道的挑战而使儒学走向了新生,使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它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社会发展和文明的走向。如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声;文天祥在异族强权、东林党人在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局限性:宋明理学是唯心主义哲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改变了秦汉以来儒学的进取精神,把民族精神引向萎靡和颓废,产生了消极影响。如清人戴震所抨击的,“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