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高一历史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请回忆:1.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面临的主要形势有哪些?2.为巩固新政权,苏维埃政府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3.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第三节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制作:赵宗健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领导人的更迭:列宁逝世,斯大林上台政策:1、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2、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通过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3、1928年起,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成就工业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农业集体农庄建立问题1、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2、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产品单调,质量低下3、忽视轻工业影响人民生活的提高4、损害农民的利益,农业长期停滞落后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内容、意义)特点经济: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体制政治: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背景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作用:使苏联三十年代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弊端1、经济:缺乏足够的动力的活力,经济效益低下。2、政治:过分集中,缺乏民主,个人独断专行。3、影响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后来日益严重阻碍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事业的发展个人崇拜大清洗运动国际环境的复杂险恶;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估计;群众运动和逼供信;斯大林政治体制的弊端。30年代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从历史和理论上完全确定下来原因:影响义的方式、方法,也应与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设想有很大的不同,不可拘泥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些具体结论,更不能简单地照搬照套。必须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的模式。新经济政策,就是列宁在这方面的探索。列宁陆续口授写下《论合作制》一文,认为合作社是引导小生产者走向社会主义的最好形式,是使农民感到简便易行和愿意接受的方法。已处垂危的列宁,自然想到身后事。他十分牵挂身后谁人接班,战友的身影一个个在他眼前浮现:斯大林坚定性、果断性、机智勇敢是党内公认的。他在列宁病重期间当选为总书记,在党内有一定的基础。但他最致命的弱点是脾气粗暴、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容不得不同的意见;托洛茨基国内战争时期主持东部战事,有“红军之父”的称号,精明能干,有军事才能和演讲天才,但过于自负高傲,锋芒毕露,难与人同事;季诺维也夫擅长鼓动演说,但却不善于观察实践和从实际出发处理问题;布哈林是全党最喜欢的人物。但他的观点里面有一种烦琐哲学的东西(他从来没有学过辩证法)。1922年月12月中下旬,列宁心脏病两度严重发作,经紧急抢救,右手和右脚瘫痪。列宁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他向中央提出请求,让他每一天有一定时间口授政治意见。列宁抓紧这每天5至10分钟的宝贵时间,由秘书记整理出《日记摘录》、《论合作制》、《论俄国革命》、《怎样组织工农检察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五篇文章和两封信件。列宁是在总结他一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这也是列宁的政治遗嘱。列宁十分清楚,取得胜利的俄国共产党人,面临着更为艰巨的建设任务;不能采取直接的,而要实行迂回的道路向社会主义过渡;其建设社会主列宁断断续续口授了《给代表大会的信》,专门谈了他对中央领导核心的看法与建议。在信中专门补充了一段对斯大林的看法和处理意见的话:“斯大林同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的来往中是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职位上是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议同志们想个办法以斯大林从位置上调开,另外指定一个人担任总书记。这个人在其他方面同斯大林一样,只要有一点强过于他,就是更耐心、更忠顺、更和蔼、更关心同志,少任性等等。这种情况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想想从防止分裂来看,从我前面所说的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的相互关系来看,这不是小事,或者说这是一种可能具有决定意义的小事。”后来苏联共产党和国家领导层的事态发展,证明了列宁对斯大林认识的深刻。1月21日晚上6时起,列宁病情急转直下,恶性发作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神智完全昏迷。当天晚上8时,巨星殒落,伟人长逝,时年仅54岁。请思考:1、苏联有计划、大规模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总方针的具体内容如何?苏联的工业化道路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有何不同?为什么?3、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有何重大意义?联共“十四大”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为了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业、农业,为了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增强了国力,为以后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我感到斯大林的农业政策没有发展到使土地社会化的进步程度。照我看来,土地社会化的过程应该更早地开始并逐渐地推行。由于它的猛烈推行,一个很短的历史时期内在经济和社会方面都负出了很高的代价。——卡斯特罗结合以上材料,请思考: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应该推行农业集体化的政策吗?卡斯特罗的评论是否公允?为什么?应该,以落后的个体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不能适应工业的迅速发展;公允,推行农业集体化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条件,势在必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广阔道路,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但是,它犯了冒进的错误,违背了农民自愿加入的原则,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不相适应,从而破坏了农业生产力,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请思考:如何正确评价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积极作用:?缺陷与弊端:?请思考:为何形成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原因:斯大林的个人原因、社会经济基础、认识根源、小生产经济和农民意识是个人崇拜的温床。巩固练习:1、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不同在于()A、影响上:加强了无产阶级对社会主义经济的领导B、目的上:为了战胜国内处敌人C、手段上: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D、背景上: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2、下列关于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战后苏联经济迅速恢复发展B、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C、有利于抵制西方对东欧和苏联渗透D、对亚洲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产生影响3、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具体道路不同,在于其()A.优先发展重工业B.优先发展轻工业C.优先发展军事工业D.优先实现农业机械化4、对苏联20世纪30年代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确立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已经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C.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D.苏联大清洗运动,破坏和践踏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CBAB5、苏联制定1936年新宪法的目的是:()A.为落实农业集体化的方针B.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C.为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D.为了实施第三个五年计划6、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标志是:()A.个人崇拜现象的出现B.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C.全国大清洗运动结束D.实施三个五年计划7、1932年以前,苏联的粮食年总产量未超过1913年的水平(1930年除外),且1930年后有所下降,导致以上情况出现的原因有:()①苏联经济政策不利于农业的发展②苏联农业集体化过程存在失误③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④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落后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8、导致苏联30年代大清洗的直接原因是:()A.个人崇拜风盛行B.国际反苏势力猖獗C.斯大林对阶级斗争的错误认识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CBDC再见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