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1)背景:汉朝时,地方上郡县、封国并存,造成地方势力强大。•(2)措施: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加强。•以唯物史观看待汉初郡国并行。•2.唐朝•(1)措施: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节度使,拥有政治、经济等权力。•(2)影响: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从汉初仿秦实行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到实行“推恩令”,认识对待历史遗产必须批判地继承,在继承中实现创新发展。•3.宋朝•(1)措施军事北宋初年,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地方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2)作用: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实权”“制钱谷”“收精兵”把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和兵权均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4.元朝•(1)措施: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2)影响:•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②行省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2)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人,让他们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汉承秦制有变化,武帝起用布衣相。••2.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魏晋南北有三省,隋唐六部完善它。•3.唐朝•(1)措施:中书、门下和尚书分掌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2)影响:•①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②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4.宋朝•(1)措施•①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②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力。•(2)影响: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5.元朝•(1)措施: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2)影响:元朝后期宰相权重,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2.九品中正制: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步入仕途。•3.科举制•(1)过程: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择官员;隋炀帝时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继承并完善。•(2)作用:•①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②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从汉至元中央集权的发展•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朱熹《朱子语类》•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创新•(1)魏晋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逐步形成并完善,对后世影响深远。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核法令,尚书省执行法令。这样可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2)宋朝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以此削弱了宰相的职权。•(3)元朝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比较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选官制度选官方式选官依据影响察举制由下而上推荐人才孝、廉(才德)(1)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2)容易任人唯亲,荐举和被荐举人容易形成小集团九品中正制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依靠门第不注重才能(1)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往往不注重提高才能(2)真正有才学、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出任中央和地方的高官科举制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才能(1)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2)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3)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