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总复习高三历史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高三文综全国卷的古代史命题二、中国古代史的主干知识四、古代史复习中的规律认识五、复习建议三、中国古代史热点专题一、高三文综全国卷的古代史命题选择题非选择题总分2003年土地科技2题8分长城与民族关系27分35分2004年经济文化8题32分32分2005年Ⅰ民族、文学5题20分Ⅱ水利、思想4题16分III文化3题12分Ⅱ秦的兴亡20分III河西走廊20分Ⅰ20Ⅱ36分III32分古代史的命题特点:第一,强化主干知识,突出主题性。试题不再以知识点来组织和命题,而是强化主题意识,瞄准一个或若干核心材料进行素材的收集与试题的设置,考查的知识主要以课本的主干知识为准。第二,试题不再强调知识覆盖面的广度与深度。考查的覆盖面较窄,考查的知识点较少,难度系数不大,考查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某些章节高考很少考查,而秦汉、唐宋、明清则是考查的重点章节。第三,强调理论与实际结合,突出生活性与时代性。联系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结合当代日常生活的实际,突出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第四,重视对区域史的考查。从地缘切入,以事实为线索,用历史意识来剖析现实是跨学科试题的常用设计方法。整体意识1、强调对某个历史阶段总体特征的把握,对历史发展演变趋势的把握;2、突出中华民族历史是一部整体发展的历史。凡是有利于国家、民族整体发展的内容都是应该关注的重点(如国家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中外交往和民族交往等问题)对历史问题的解读要有整体意识主题意识淡化朝代意识,强化主题意识中国古代史主题选择遵循的基本原则:关注正面的内容,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时代主旋律、培育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体现文明传承性、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宗旨。对人类生存有永恒意义的话题是历年命题关注的问题(常考常新,反复命题)。要从单元知识、单元知识结构和单元知识综合方面抓好单元复习。要求能准确掌握单元历史发展的主线及其相关的主体知识,抓住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二、中国古代史的主干知识第一单元先秦时期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8世纪的夏、商、周三代,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鼎盛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高度的奴隶制文明,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确立了我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地位。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在诸侯争霸战争中,旧的制度和统治秩序被破坏,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而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时期社会变革根源的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了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建立,中华历史迈入一个新的时代。本单元的知识切入点是生产力的变化商、西周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木、石、骨、蚌、少量青铜粪肥、草木灰、绿肥青铜铸造玉器加工纺织业陶瓷业漆器制造交通工具商业城市兴起铁制农具牛耕使用灌溉技术水利建设商业繁荣城市发达冶铸业漆工艺纺织业煮盐业酿酒业《考工记》春秋战国中心城市的出现生产力的提高政治的改良和变法生产的发展科技文化的繁荣生活水平的提高井田制瓦解分封制“相地而衰征”“初税亩”县制中央集权制“百家爭鸣”诗、散文、艺术天文、物理、医学衣、食、住、行第二单元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本阶段总特征是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1、政治方面(1)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创建和巩固,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局面。(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对当代和后世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经济方面社会经济初步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居世界前列,为后世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秦汉时期,国家长期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封建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如秦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西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东汉初的安抚统治方法等,也为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3、民族关系民族交往,特别是经济文化交流有了重大发展,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格局形成。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春秋战园长期的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秦灭六国,南平越族,北击匈奴,修长城,加强对边疆的管理,初步奠定了祖国疆域的基础。两汉时期,民族交往频繁,西汉的“和亲”政策和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张骞和班超先后出使西域,沟通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了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汉武帝在西南设置郡县,加强了西南少数民族同中原的联系。边疆各族对开发边疆4、对外关系中外交往开始发展起来,中外交往中中国主要是文化输出。两汉时期,国家统一,经济文化繁荣,中外交通发达,统治者思想开放,政策开明,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中国辉煌灿烂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始影响世界,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其影响突破东亚,远及欧洲和非洲。5、文化秦汉文化的突出特点: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水平居世界领先行列;气势恢弘。原因:国家长期统一,社会较稳定;各民族政治经济联系的加强;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社会经济发展知识切入点是国家的大一统秦朝实现全国统一巩固统一政治措施经济措施文化措施两汉并行郡县制和封国制加强中央集权刺史制度解决王国问题察举制度编户制度加强对西域、西南夷、百越的管治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民族融合综合国力增强发展了对友好外关系促进科技文化进一步发展二、关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含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概念。前者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后者是指全国各种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是组织形式。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机构的三公制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其特点是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官而掌握人事大权,这相对战国以前的分封制来说,具有很大的进步性。2、原因:①经济根源: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的个体小农经济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②政治根源:适应地主阶级完成、巩固统一,加强对人民控制的需要。③理论来源:法家“集权”理论的影响。3、过程: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强化并渐趋衰落于明清。4、特点: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皇帝直接任免各级官吏;皇帝从决策到行使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皇权借助于神权来巩固和加强;以文化专制来巩固政治专制;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伴随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5、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继承和发展。②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国家独立和保障经济、文化发展。(6)不利影响:①这套制度愈严密,人民所受压迫也愈严重。②君主专制易使皇帝成为专制独裁的暴君,成为社会进步的严重障碍。三、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的革新两汉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两汉社会制度比起秦朝更加完备,汉朝在废除苛法的前提下,进行革新。包括:刺史制度、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察举制、编户齐民等。在这些内容中,主要是围绕着三个方面的关系与矛盾展开的,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矛盾、选用官吏的形式,对百姓的管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通过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察;此外,通过“推恩令”和“附益之法”,削弱和限制藩王的活动。在选用官吏的形式中,以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为最主要的途径之一。通过实行编户制度,加强对百姓的管理。四、秦汉时用封建统治阶级对治国思想的选择1、秦用“法家”思想治国。原因是:战国时秦国用法家商鞅,实现了富国强兵,奠定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基础;吸取分封制造成春秋战国分裂割据的教训,而法家主张中央集权,反对分封;秦统一后,秦始皇认为只有实行中央集权才能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同时认为严刑酷法可以阻止人民反抗2、西汉先用“道家”后用“儒家”。(1)先用“道家”是因为:刘邦等认为秦朝采用法家思想是招致其灭亡的根本原因,因而采用“道家无为”思想,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刘邦还认为秦没有采取分封而实行集权也是其灭亡的原因,故恢复分封制。(2)后采用“儒家”是因为: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汉武帝在位时封建国家强盛,这给封建统治稳定提供了前提。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宣扬“大一统”,对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非常有利,它不同于法家强调刑罚,而是强调思想统治,更有利于专制统治,所以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第三单元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总体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反映了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的社会特点。经济特征:江南经济开发,北方经济在破坏与恢复中交替发展。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开始改变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北方经济的破坏和恢复、;寺院经济和士族庄园经济兴盛;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多民族经济交流发展。重点知识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及成因(1)江南迅速开发原因:北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当地经济发展;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南方相对较安定。(2)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原因:战争破坏,农耕规模缩小;少数民族内迁,畜牧业有所扩展;两汉时过度开垦导致环境破坏。(3)土族庄园经济和寺庙经济占重要地位原因:士族制度形成并发展;佛教盛行。(4)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原因:社会大动荡,城市遭破坏。(5)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原因:这一时期,民族大融合二、江南农业的开发(1)基本原因:①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不仅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而且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②南方战乱较少,有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③江南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有一定发展;南迁农民同江南人民一道辛勤劳动,开发江南。④江南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大都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⑤江南地区气候、日照条件好,水资源丰富,自然条件适宜农业生产的发展。(2)主要表现:这一时期,江南农业开发的地区明显扩大A:范围: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波及岭南和闽江流域。B:表现: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大兴水利、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C特点:不平衡。三吴地区最发达,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是重要粮产区。(3)江南经济开发的意义: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但直到秦汉时期,中原地区仍是经济重心,而江南经济始终未能得到较好的开发。经过这一时期的开发,较为落后的江南经济开始发展,南北经济开始趋向平衡。正因为落后的江南经济开始赶上了中原地区,所以隋朝统一全国后,才有必要开凿大运河,把南北经济联系起来。这一时期江南的开发,为后来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知识切入点是经济发展经济类型江南经济中原经济士族庄园经济各民族经济长江流域岭南闽江流域三吴地区迅速发展恢复发展曹魏、北魏过度发展占重要地位开发和发展西北嘉峪关河西走廊辽东地区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寺院经济产生严重消极作用统治者劝课农桑北方人口南迁民族融合工具和技术的进步经济发展农业、丝织业、冶炼、制瓷、造纸、商业作用社会趋于安定、促进统一推动科技文化的发展总体特征:封建社会空前繁荣。第四单元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1、政治上:调整统治政策,形成了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的政治格局,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从府兵制到募兵制保证了这种政治格局的稳定,贞观之治是这种格局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元盛世达到鼎盛。2、经济上:封建经济空前繁荣。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逐步与中原地区接近,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城市兴旺。前期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后期实行两税法,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梢见松弛。3、民族关系: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封建化继续向周边地区推进,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的影响扩大,有效管辖加强。4、对外关系:唐朝是一个对外开放的朝代,陆路海路对外交通发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5、文化上:全面繁荣,辉煌灿烂,光照四邻;世界领先;兼容并收

1 / 1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