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俄国史高三历史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俄国1861年改革(一)背景1、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2、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国内社会经济危机。3、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威胁沙皇统治这段材料说明了哪些主要观点?(二)内容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经济上:农奴可以通过赎买的办法获得一定数量的“份地”。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三)如何评价1861年改革?(1)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客观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俄国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争霸与扩张法国大革命期间多次参加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1853-1856年与英法为争夺巴尔干地区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1856年协同英法入侵中国,并先后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多达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甲午战争前,纵容日本侵华;甲午战后却又为争夺东北、朝鲜协同德法发起三国干涉还辽1904年未争夺东北又爆发日俄战争(俄败)向帝国主义过渡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要依靠外国,土地依然主要掌握在地主、贵族手中2、政治:沙皇和贵族把持政权3、对外扩张:主要在亚洲与日本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等4、特点:军事封建帝国主义一战前后战前:俄奥争夺巴尔干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之一,分别于1892年和1907年与法英结盟,形成三国协约战中:在东线对抗德奥联军,1916年俄国夏季攻势挫败奥匈,支援了西线,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退出战争战后: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为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先后实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措施。如: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17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19世纪,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改变了各种元素互不关联的观念,是无机化学的系统化和大综合。十月革命、政权巩固和向社会主义过渡十月革命背景客观: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主观: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壮大与成熟;外部:俄国参加一战使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本主义临时政府《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七月流血事件表明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十月革命经过做出起义决议,攻占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首的临时政府,成立了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巩固政权措施(⑴政治:废除等级制度,宣布民族平等,废除教会特权。⑵经济:接管银行铁路、企业工人监督,大企收归国有;没收地、皇、寺土,分给农民耕种;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叛乱和列强干涉的严峻形势。内容:余粮收集制;大中企国有,对小企监督;取消商品贸;生活集中分,强制性劳动。评价:它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了军事胜利;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继续实行,成为1921年苏俄经济政治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⑶外交: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巩固新生政权。⑷军事:实行义务兵役,组建工农红军)。十月革命历史意义(⑴对俄国:无阶领导工农基,强国现代创前提;⑵对世界:打破一统天下,鼓舞无革民解;⑶对人类:探索社会主义,世界现代开端)。新经济政策背景:战争和天灾造成经济危机,发展为政治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实际需要。内容:农业粮食税,工业多种经,允许自由贸,分配要按劳。实质:从小农生产的实际出发,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目的:改善和扩大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苏联建立(1922年底,苏联成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通过工业化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到1937年,苏联先完整地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使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确立农业集体化方针,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苏联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工业增长速度下降,产品单调质量低;忽视轻工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从农民身上取走太多,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标志:苏联1936年新宪法颁布。评价: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经济上过死过严,政治上过分集权,日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建设事业的发展。危害: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风气盛行,导致肃反运动扩大化—“大清洗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这是苏联“中立自保”策略的体现。苏联趁德军侵入波兰之际,向西扩展疆域,建立“东方战线”,是非正义的侵略行为。1941年6月22日,苏联战争爆发。1941年10月至1942年初,莫斯科保卫战。1942年1月,苏联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苏联参与了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苏军攻占柏林。苏军有条件地出兵中国东北,消灭了日本关东军。雅尔塔体系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苏联(1991年以后为俄国斯)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苏联参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并支持在德国东部成立民主德国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成就工业农业产值增长;爆炸原子弹,打破核垄断。存在问题体制弊端日益显著;个人崇拜有增无减;学术当作政治问题。苏联改革(《秘密报告》引起震动和反思。赫鲁晓夫改革在农业方面有些成效,工业方面放权、精简,但缺乏正确指导思想,缺乏实事求是精神,导致改革失败。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上,执政前期有所建树,执政后期陷入困境。两人改革在体制上都没有实质性突破美苏争霸⑴第一阶段:50年代中到60年代初,既缓和又紧张,苏联意图是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⑵第二阶段: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苏攻美守,苏联意图是推行积极进攻战略,在亚洲和非洲进行一系列扩张,特别是侵略阿富汗,直接威胁海湾地区和印度洋地区。⑶第三阶段:80年代,美国态度强硬,苏联全面收缩,苏联意图是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如放松东欧、改善苏中关系等。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经济改革无法打开局面;政治改革造成严重后果。“八•一九”事件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严重后果。直接原因:《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签署问题。性质:苏联一些党和国家高级干部企图控制局势,避免苏联解体的努力。影响:使苏共处于分崩离析状态;叶利钦掌握了中央机构大权;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初步解体(明斯克协定)。最终解体(《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国家的联合组织)。解体原因历史原因是体制;主要直接是戈改;“和平演变”是外因。两极格局解体后,俄罗斯成为重要的一极(力量)。新科技革命1954年,第一座核电站建成;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世纪初期,随着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诞生并发展壮大70年代,俄国无产阶级开始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80年代,普列汉诺夫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形成20世纪初,列宁主义诞生,俄国逐渐成为世界工人运动的中心(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无产阶级政党建立;1912年,布尔什维克成为独立的政党)1917年二月革命沙皇专制被推翻,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国家,1918-192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新经济政策,1922苏联成立俄国的社会主义运动(一)经济概况及特点①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但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③十月革命前,俄国的农业仍占优势,对外国资本依赖大。④十月革命后,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国有,在农村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⑤1918~1921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财力物力巩固苏维埃政权;⑥1921~1927年实行新经济政策,使俄国的工业生产逐渐恢复到战前状态;⑦1925年工业化的“十四大”,1927年农业化的“十五大”;⑾1928~1941年苏联进行了三个五年计划建设,1937年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实现工业化⑧1946年实行第四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迅速恢复,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明显;⑨、20世纪50~70年代: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情况;⑩、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但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①封建残余在经济发展中严重存在,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②军事因素对经济影响大。③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不相称,近代俄国一直在经济上落后于欧洲其他国家。④苏联经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再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过程⑤20世纪60年代以来苏联几次经济改革都未成功经济发展特点(二)俄国的政治概况及特点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②一战中,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十月革命后成为社会主义国家③俄国名称的沿革④苏联历史上重大改革⑤苏联历史上的几个时期①近代沙俄是通过侵略扩张强大起来的,又是通过改革大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对外扩张性;②沙皇专制长期存在,民主政治水平低;③苏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处在世界资本主义的敌对与包围之中;④二战后苏联成为世界上的一个超级大国,也成为一个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国家;⑤政治上苏联长期推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派生出个人崇拜、阶级斗争扩大化、民主和法制遭破坏等弊端;⑥1990年初,苏联政局动荡,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改变,苏联解体。(三)俄国的对外扩张①1853~1856年与英法争夺巴尔干,进行克里米亚战争;②19世纪末,与法国结盟,并最终组成“三国协约”;③1904~1905年进行日俄战争④1914~1917年,参加一战⑤十月革命后与德国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⑥1941年参加二战,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⑦二战后领导华沙条约组织,与美国对抗、后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08四川文综卷,21)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B.优先进行经济改革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D.开始发展资本主义解析:A。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是使农奴获得一定的人身自由,因此排除B。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农奴制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因此D项说“开始发展资本主义”错误。改革既没有改变封建专制政权的阶级实质,也没有改变地主土地占有制,因此排除C。(08北京卷,2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A.二月革命的发生B.《四月提纲》的提出C.七月事件的发生D.十月革命的胜利解析:C本题属于简单题,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根据教材可知,结束俄国十月革命前两个政权并存特殊局面的标志性事件是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08四川文综卷,22)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解析:B。从题干中材料分析,是苏维埃政权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这一政策实施的时间是1918~1921年,此时期出于苏俄三年内战期间。故B项符合题意。(08年广东文基,34)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解析:D考查基础知识,十月革命是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的事件也应该发生在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