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声现象》单元测试(十)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_一、单选题(共16小题)1.在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B.发声的音叉放到水面上溅起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人说话主要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D.关上教室窗户就能减弱室外的噪声,这是将噪声在声源处减弱2.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B.声音能被反射形成回声,所以我们一定能听到回声C.声音传播需要时间D.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传声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4.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吹出不同的声音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内,然后放入水里,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5.3月8日凌晨,飞往北京的马航MH370航班起飞后与地面失去联系,“飞机去哪儿了”这是我们很疑惑的问题。如果飞机坠入海底,你觉得下列哪种方法最有可能可以找到沉入海底的残骸?()A.肉眼直接观察B.通过电话联系已失去电力的黑匣子C.声呐探测仪D.通过GPS定位6.下列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人们能听到的是()A.迎风飘扬的旗帜(约50Hz)B.医院的B超C.蝴蝶飞行时扑翅(约2﹣3Hz)D.地震产生的声波(10Hz)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B.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响度以及传播速度都不变C.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8.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引吭高歌”指唱歌的响度大B.“B超”探查人体内部疾病,利用了声可传递能量C.摇动自行车车铃,铃声只通过车架穿入人耳D.月球上两名宇航员可以面对面交谈9.下列属于骨传导引起听觉的是()A.医生用听诊器听取病人的心音B.某同学听到身边其他同学的悄悄话C.在门窗紧闭的室外听到室内的音乐声D.堵住耳朵,把振动的音叉抵在前额上听到声音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是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C.声音在所有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D.某些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11.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关于它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进行定位和导航的B.核能是可再生能源C.光导纤维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D.光电池和VCD光碟都应用了磁性材料1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也能传声B.噪声就是音调高的声音C.声纳利用超声波来探测物体D.声源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均无关1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和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用手指在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按压,可以弹奏出音调不同的声音C.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噪声对人体有危害,但可以利用噪声除草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宇航员能在太空中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鼓手在击鼓时,时而重敲,时而轻敲,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音调C.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B超检查身体是应用了声能传递信息16.下列有关声现象知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可以将人体内的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B.发生地震时,声学仪器能接收到地震产生的超声波从而确定地震的方位和强度C.音乐家贝多芬失去听觉后是利用骨传导的方式继续创作的D.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二、多选题(共4小题)1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频率是80Hz的声音一定比频率是160Hz的音调高B.振幅是3cm的振动物体产生的声音一定比振幅是5cm响度的大C.城市多植树,设立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都可以有效的防止噪声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18.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体发声一定是因为物体在振动B.我们听不到声音一定是因为物体不振动C.物体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D.物体振动的振幅足够大时,我们就能听到声音19.关于双耳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大小B.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远近C.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准确判定声音传来的方向D.声音从人的正前方或正后方传来时,人耳不易分辨清楚20.声音的特性是指()A.音调B.响度C.振幅D.音色三、解答题(共7小题)21.如图所示,将塑料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1)若减小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塑料尺,小华看到塑料尺的振动(填“变快”、“不变”或“变慢”),塑料尺发出声音的音调(填“变高”、“不变”或“变低”)。(2)当塑料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塑料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22.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和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波,频率低于20Hz,当声波的频率在2﹣10Hz时,人会产生恐惧、恶心、头晕等症状,其中5Hz的声波对人危害最大,这是因为此时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的频率极为相似,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1)请你将上面短文A、B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②。(2)短文C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3)从短文C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左右。(4)综合上面的短文,请你写出声波的一个利用:。23.日本广岛一家工厂研制出一种电动保险柜。保险柜的门扉上安有“电子耳”,能听声音,还能把这种声音送给电脑进行识别,保险柜的主人买下它以后,事先对着“电子耳”讲一句暗语,让电脑对主人的声音进行分析,存储到存储器里。比方,主人对它说:“芝麻,芝麻!开门!”电脑便记住了这个暗语,等主人再来时,只要对着电子耳重复这句话,保险柜便能自动打开了。有人担心,如果小偷知道了暗语怎么办?有趣的是,除了主人以外,谁对电子耳讲暗语,保险柜的大门都不会开。请回答:(1)为什么保险柜听到主人的暗语能自动开门,而听到小偷同样的暗语不会开门?(2)由这个故事你联想到有哪些类似的应用。24.阅读短文,将文中描述声音特征的词语分类填写在表格里。(每空只需选一个词语)小号声嘹亮挺拔,小提琴声柔和纤细,大提琴声稳重舒展,双黄管声甜美圆润,箫声低沉飘逸…它们有强有弱,有高有低,有的浑厚,有的清脆…声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描述声音特征的词语25.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人设计了以下五个实验。(1)把响着铃声的闹钟放在密封的钟形罩内,将钟形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2)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3)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4)让同一球从不同高度落到同一桌面上听到不同的响声。(5)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波折线。你认为,能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他实验和现象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26.小明同学在研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中,进行了以下活动,请你帮他完成实验记录或归纳实验结论:(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l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传播的。(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3)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则∠AOB是该光路的(入射角/反射角).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填“能”或“不能”)像光一样反射。(4)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小明发现声减弱,最后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这说明了。(5)把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同,拨动钢尺,发现钢尺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音调也不同,这说明了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27.请你利用下列实验器材:细线、乒乓球、小锤、音叉、铁架台等设计实验“响度跟振幅有关”,书写出实验步骤。四、填空题(共1小题)28.如图所示,从物理学角度看,(a)图是的波形图,(b)图是的波形图(选填“乐音”或“噪声”)。五、计算题(共1小题)29.某校八年级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噪声的控制进行了探究。他们从发现比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走访等途径来收集数据,发现控制噪声污染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在市区的主要干道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控制噪声方面已经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①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②未装消音设备的机车不得驶入市区;③在市区内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④积极搞好城市绿化;⑤采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⑥在嘈杂的环境中工作的人们带上耳罩、耳塞等。某校八年级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噪声的控制进行了探究。他们从发现比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走访等途径来收集数据,发现控制噪声污染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在市区的主要干道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控制噪声方面已经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①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②未装消音设备的机车不得驶入市区;③在市区内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④积极搞好城市绿化;⑤采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⑥在嘈杂的环境中工作的人们带上耳罩、耳塞等。(1)由上述兴趣小组提供的材料分析论证,可以得出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其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填序号)(2)如图所示,它是一种什么装置?(3)这种装备反映声音的什么特征?显示数字的单位是什么?(4)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你向学校提出两种减少学校噪声干扰的合理化建议:①;②。初中物理《声现象》单元测试(十)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6小题)1.【分析】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播声音,且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最快,液体其次,气体最慢。真空不能传声。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A错误;B、发声的音叉放到水面上溅起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的,故B正确;C、人说话的声音是靠声带的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D、关上教室窗户就能减弱室外的噪声,这是将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故D错误。故选:B。【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产生2.【分析】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其它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就不一定是340m/s;声音只有被反射才能够形成回声;声音的传播是有速度的,因此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