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程标准知识研读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知识研读知识梳理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疯狂反扑。(2)1918年夏,苏俄进入时期。2.内容(1)实行。(2)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3)取消。(4)实行普遍。十月革命国内战争余粮收集制国有化自由贸易义务劳动制知识研读知识梳理3.特色:兼有“”和“”两种特色。4.评价(1)积极: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2)消极:严重损害了的利益。战时共产主义余粮收集制农民知识研读知识梳理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政策引发了严重的和政治危机。2.内容(1)农业:实行以代替余粮收集制。(2)工业①允许私人开办,解除对部分中小企业的。②以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3)流通:恢复和。(4)分配:废除。战时共产主义经济粮食税小企业国有化租让货币流通商品交换实物分配制知识研读知识梳理生产经济政治形势3.作用(1)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的迅速恢复。(2)有利于稳定。知识研读知识梳理三、“斯大林模式”1.背景(1)1922年底,正式成立。(2)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3)逐渐被取消。2.方针(1)优先发展,其资金来源是和轻工业。(2)实行单一的和高度集中的。(3)推行运动,以摆脱困难。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斯大林新经济政策重工业农业公有制计划经济农业集体化粮食供应知识研读知识梳理计划经济工业化五年计划反法西斯重工业轻工业积极性计划指令地方苏联解体3.评价(1)功绩①开辟了不同于市场经济的体制和新型模式。②两个的实施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③为后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弊端①片面发展,导致农业和的滞后。②向农民索取太多,压抑了他们的生产。③长期的,压制了和企业的积极性。④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成为以后的重要原因之一。考点整合知识研读考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处于战争环境,形势险恶,物资极度匮乏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结束;经济形势严峻,出现政治危机目的集中力量应付战争,后来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恢复发展生产,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考点整合知识研读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把大中小工业企业收归国有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型企业流通禁止商品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强制劳动,实行平均主义配给制废除平均主义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考点整合知识研读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特点取消商品和货币,按照共产主义原则分配产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成效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敌人,但在战后引起社会动乱促进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苏维埃政权认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考点整合知识研读【特别提醒】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出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而新经济政策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考点整合知识研读【案例一】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B.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C.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D.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考点整合知识研读【解析】本题通过两个历史概念考查学生的记忆、对比、理解等综合能力。A项正确指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后果之一,B项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中得出的经验教训,C项准确反映了新经济政策被取消的史实,三项结论均符合史实。而D项混淆了历史概念,它指的应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是联系紧密的两个历史概念,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该题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历史学习中,应注意相近历史概念的比较,从原因、目的、内容、影响等方面对比其异同点。【答案】D考点整合知识研读【即时巩固一】1.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变化,实质是()A.由社会主义倒退到资本主义B.由无产阶级专政倒退到工农民主专政C.把超前的生产关系倒退到现实位置上来D.把共产主义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考点整合知识研读【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都属于经济政策,单从对商品货币关系的处置上看,前者超前了,后者只有后退。前者超前造成经济政治危机,证明“后退”是必需的。况且,本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C项属于经济政策的范畴。【答案】C考点整合知识研读2.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A.由苏维埃国家掌握一切经济命脉B.在一定范围内恢复了资本主义C.经济建设依靠广大的工农劳动群众D.在经济建设中以计划经济为主【答案】B考点整合知识研读考点二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其经验与教训1.原因(1)根本原因:苏联的以小农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2)客观原因: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帝国主义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3)主观原因:斯大林对党内斗争的错误处理方法以及理论上的失误。(4)直接原因: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取消新经济政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5)历史原因:长期的封建专制遗留下了大量的个人专断和个人迷信的残余。考点整合知识研读2.特点“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忽视民主法制,在意识形态领域盛行教条主义和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这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严密的整体,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经验(1)通过政府的力量、利用计划手段,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提高综合国力。考点整合知识研读4.教训(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3)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4)执行计划指令,挫伤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5)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必须结合起来。(6)应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考点整合知识研读【案例二】(2009·江苏)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考点整合知识研读【解析】此题考查对斯大林这个重要历史人物以及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在斯大林当政时期,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这种体制存在很多弊端,但也促进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A、B、C表述均不符合史实。【答案】D考点整合知识研读【即时巩固二】1.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最本质的特征是()A.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B.权力高度集中,缺少群众监督C.限制商品货币关系D.否定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的作用【解析】A、B、C三项是其体制包含的内容,而最本质的特征应是D项。【答案】D考点整合知识研读2.右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国民经济状况。该状况是()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军事工业遥遥领先C.民众衣食住行先进D.经济体制健康发展考点整合知识研读【解析】从漫画中可以看出,它反映的是由于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说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