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名词解释1、理想: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2、信念: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且身体力行的态度和精神状态。它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二、简答题1、理想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重要意义?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理想信念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它一方面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另一方面又引导着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2、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3、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立志当高远。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量,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于个人私利。立志须躬行。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地奋斗。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中。4、如何认识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的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追求理想的道路是弯弯曲曲的,正是在曲折中不断地接近目标。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因为理想对现实的超越性并不是现实状态的简单延伸,而是需要对现实和自我做出比较大的改变才能够实现。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一、名词解释:1、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2、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人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二、简答题:1、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增强国防观念。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做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要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3、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同仇敌忾、抗御外侮。4、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理解:改革创新是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方法: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一、名词解释1、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2、人生目的:人在人生时间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指向和追求3、人生态度: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4、人生价值:人的生活实践,对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二、简答题1、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关系: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方法: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2、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a.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值得终生尊奉和践行。b.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c.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对人生目的有更为深刻的理解。d.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e.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3、什么是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二者的关系如何?人生的自我价值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4、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一、名词解释1、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2、公民道德:全体公民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二、简答题1、道德的本质是什么?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注重整体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是什么?核心:为人民服务原则:集体主义4、大学生应如何加强个体品德修养?①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产生认知和认同,②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作为行为标准;③积极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一、名词解释:1、公共生活:人们以公共场所为主要领域,进行的一系列活动2、社会公德:全体公民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二、简答题: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特点: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方法: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主要的两种力量。虽然方式有所不同,但是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等手段,规范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2、社会公德包括哪些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3、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状况?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己的公德意识?方法: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应当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应当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4、在网络生活中应该遵守哪些道德要求?1.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成为净化网络空间的积极力量。2.具体要求: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一、名词解释:1、职业道德: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涯中应当遵循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2、爱情的本质及其三要素男女之间基于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三要素:理想,责任,性爱二、简答题:1、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贡献社会2、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择业观:1)树立崇高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2)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3)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就业准备。调整就业观念:1)避免集中在热门行业和地区寻找就业机会;2)降低期望值,特别是从基层和一般行业做起。3)先就业再择业,不断调整战略,不要寄希望于一蹴而就。4)勇于竞争,积极自主创业。5)树立远大理想,不要将人生目标定位于就业。创业观:1)积极自主创业的思想准备;2)敢于创业的勇气;3)提高创业能力;3、结婚的法定条件包含哪些内容?(1)结婚的必备条件有:①男女双方完全自愿②达到法定婚龄③符合一夫一妻制原则(2)结婚的禁止条件:①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②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4、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有哪些?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一、名词解释:1、法律:法律是有国家制定和认可并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和规范的总和。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其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通过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实行阶级专政的工具。2、法治:依照法律之规定来管理国家各项事务3、法律思维方式:是按照法的原理、法律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思想取向4、证据: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证据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二、简答题1、什么是法律体系?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哪些法律部门?定义:所谓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根据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对象和调整方法的不同,划分为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不同的法律部门,从而构成一个内在统一的整体。分类:我国宪法部门包括宪法和宪法相关法。2、什么是法律运行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的主要任务有哪些?为了使法律规范准确反映社会关系调整的需要,它本身需要有合理的结构,各种法律规范需要进行分类组合,并结成协调一致的立法体系和法律体系主要任务:1.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3.加快建设法治政府。4.深化司法体制改革。5.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6.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3、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定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近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和法治发展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方法:法律确认和保护公民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处于平等的地位,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4、什么是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如何理解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关系:①权利和义务具有平等性②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定义:法律权利: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责任。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一、名词解释1、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也就是民事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是作为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前提条件2、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3、民事权利: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并受法律保护的利益范围或者实施某一行为(作为或不作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可能性4、民事责任:民事责任,对民事法律责任的简称,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因实施了民事违法行为,根据民法所承担的对其不利的民事法律后果或者基于法律特别规定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5、犯罪构成:指按照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二、简答题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原则;2、保障公民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3、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的原则;4、民主集中制原则;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有哪些?权利:1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2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的权利3公民的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权利4.特定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