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感受中国古代美术名作课型:欣赏.评述课时:2课时单元综述:本单元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在这一单元中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包括《独树一帜的中国画》和《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两课学习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第四学段“欣赏.评述”课程“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了解重要的美术家及流派。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认识美术的不同门类及表现形式,尊重人类文化遗产,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表达感受和见解”。目标设定的,旨在体现初中美术课程的人文性,充分展示中国古代美术的丰富性,教材中的中国画、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等图片,在视觉美感上呈现各自鲜明的特点,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美术作品,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又可以通过欣赏活动帮组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独树一帜的中国画》一课选择了从中国画的诞生,到形成人物、山水、花鸟三大领域,直至发展成熟,尽显不同形式和不同题材的风格特征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希望同学们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和认识中国画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色,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并从中感受中国画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色。《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一课则站在艺术多元表现的角度,希望同学们经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及丰富内涵,提高综合审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掌握中国传统美术作品的一般欣赏方法,并能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对中国古代美术名作进行简短的评述,激发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本单元的教学应该在学生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抓住中国古代美术的审美特征这一要点,联系时代背景和历史发展线索,对教材中呈现的代表性的作品进行重点欣赏。中国画教学,对不同形式和题材的作品进行赏析,感悟其审美特征。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教学,尝试归类欣赏法主导教学内容,体会我国古代美术作品的辉煌成就。单元总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美术的造型特点及作品风格的演变过程。对不同表现形式和题材的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传统艺术的审美特征。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以及口头或文字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主观感受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欣赏、讨论、分析为主,运用教学提示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和调控,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历史发展线索为主线,帮助学生认识艺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和网络资源。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欣赏评述活动,感悟中国古代美术的造型美感,激发学生对中国艺术审美特点的探究兴趣,使之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学科渗透:通过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法制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安全教育。课题:第一课独树一帜的中国画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中国画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文化内涵。教材用三条主线来组织架构,一是时间,以中国画的起源及发展为经;二是题材,以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分类为纬;三是技法,以工笔画和写意画两大类为关键点。在此基础上,选择典型时期(发展的关键期或繁荣期)的经典作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流派等,对画作进行欣赏、品评、分析,从而感受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中国画的起源,可以追溯至象形文字,故有“书画同源”之说,在陶器、青铜器上的饰纹和摩崖石刻(岩画)中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其发展的脉络。随之以壁画、帛画等形式出现,直至演变为卷轴画为主要形式。并且先后形成了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领域。从技法上,又分工笔画和写意画两大类。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意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中国画的起源、发展、定型、繁荣和变革的时间发展轨迹,形成初步的审美经验,产生历史纵深感。在欣赏过程中,理解中国画逐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领域,各领域的艺术特征和表现方式各有不同,从而理解美术表达方法的多样性。在审美活动中,以作品为依托,了解作品的创作技法等美术本体知识,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成长经历等,从而形成综合的审美感知体验活动,达成审美情感的升华。活动一:“欣赏与评述”在丰富多彩的中国画名作中,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古代绘画作品,结合课堂中学到的欣赏方法,进行欣赏与评述,重在表达自身感受和体会,意在促进审美活动的个性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知中国画的发展变革及艺术内涵,形成初步的审美经验。理解中国画不同的艺术分类,并能应用所学辨识画作。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古代绘画作品进行欣赏与评述,表达自身感受和体会。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依托画作,在自身已有审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的新知识、新方法进行审美探知,深化审美经验,升华审美情感。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内涵,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获得审美愉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1、中国画从起源、发展、定型、成熟到变革的过程。2、中国画先后形成人物、山水、花鸟三大领域,它们共同的特点及区别。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中国画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出示中国画名作《韩熙载夜宴图》和油画名作《最后的晚餐》,引导学生从直观感知角度,辨别这两种画种的不同。引出本课的题目---《独树一帜的中国画》从已有审美经验出发,直观感知中国画和油画的区别。两种截然不同,而又特征明显的画种对比欣赏,便于学生明确本课的主题。追根溯源中国画的起源与发展源远流长,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可以追溯至象形文字,故有“书画同源”之说。在陶器、青铜器上的饰纹和摩崖石刻(岩画)中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它们的发展脉络。出示象形文字范例、新石器时欣赏丰富的多媒体图文资料,感知、欣赏、品味中国古代美术从稚拙走向繁复、规范的发展历程。追根溯源,引导学生梳理中国画的发展脉络,丰富个人审美经验,产生历史纵深感和民族自豪感。代《舞蹈纹彩陶盆》、青铜器《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贺兰山岩画等多媒体图文资料。品评体验在中国画的逐渐定型阶段,多以壁画形式出现,后来演变为以卷轴画为主要形式。唐代和五代时,人物画达到高峰。欣赏《洛神赋图》,提问:这幅画的作者,以及表达的故事题材?这幅画以人物为主,人物各自的身份不同,他们的服饰、姿态也相应有何不同?(强调人物画的特点:以形传神)这幅画虽然属于人物画,但里面也表现了一些山水的内容,只是比较支持稚拙,但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在这幅画中已见雏形。欣赏山水画《溪山行旅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欣赏壁画形式的中国画感知中国画形式的多样性。了解《洛神赋图》在中国画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欣赏作品,感知人物画“以形传神”的特点。小组间合作交流。通过对中国画经典名作的学习,丰富个人审美经验。《洛神赋图》与历史名人。神话传说紧密联系,促成学生对美术与文学、历史等学科的跨域转换有直观体验。作品的主要表达对象是什么?这幅作品给你的第一直观感受是什么?能否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你能够分辨出作品里面表现的是北方的山峦还是南方的山峦吗?简述理由。为了表现山峦的高峻雄奇,作者在构图上进行了怎样的处理?画面右下部分有一支小小商旅队伍,他们与整幅作品的比例怎样?这样表现有何作用?尝试用一两个词来总结作品的整体印象,培养审美的直觉。理解画家通过比例对比的方法表现出山势雄奇,初步接触山水画构图中的“高远法”以及画家对山水画意境的追求。《溪山行旅图》构图雄奇,墨色凝重浑厚,商旅行人与巨峰壁立对比强烈,应从美术本体知识方面切入,促成学生此方面审美经验的积累。自主探究中国画根据表现题材的不同,逐渐细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根据刚学到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欣赏、分析徐渭的《墨葡萄图》。学生自主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如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画面的构图、水墨干湿浓淡的处理、作者题咏所表达的意思等。小组合作探究,综合感知、欣赏、讨论花鸟画代表作《墨葡萄图》的审美意境。讨论过程中,可以求助教师、网络或相关书籍的支持,来验证本小组的论点。根据上一环节中所学到的欣赏方法,尝试自主探究花鸟画作的欣赏,达成审美技能的内化。小组选代表,陈述自己所在小组的讨论意见。总结评价总结:本课的知识点,串接各知识点的主线。评价:同学们在本堂课上的表现。跟随教师思路,把本节课知识点再次回顾和串接。学生自评或互评。巩固知识点,梳理知识网络,提高总结、分析、评价能力。延伸拓展中国画传世名作频出,名家名作灿若繁星,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参观画展,多去图书馆借阅此方面的图书,开阔自身眼界,提高审美品位。自主多渠道、多角度探究中国画的瑰丽世界,探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板书教学反思课题:第二课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意蕴与形式风格,它屹立于世界美术之林而闪耀着独特的光辉。那些形体概括、敦实浑厚的具有装饰美的雕塑;那些精雕细刻、技法娴熟的工艺美术;那些木结构、大屋顶富有精神内涵与象征意义,着重天人合一的传统建筑,无不给人以特有的艺术美感和精神享受。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它介绍了中国古代雕塑的题材内容和技法特征;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工艺美术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形制特点,从而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发展概括以及艺术成就,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发展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强调不同时代的源远关系,介绍这些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的演变以及社会功用,感悟中国民族特色的造型美感,启发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此激发他们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活动一:“研究与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或建筑作品,进行研究和讨论,谈谈自己的感受与心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了解我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历史源流、形式和风格,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对中国优秀民族艺术的认识。学会欣赏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方法,在了解作品社会背景的前提下,加深对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理解,提高欣赏与审美能力。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的评述。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讨论,了解我国古代美术在不同发展时期的成就及其艺术特色。在欣赏过程中运用对比法、问题法、故事法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民族特色的造型美感,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美术艺术特点的探究兴趣,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加深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理解,了解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教学重点:通过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欣赏、分析、比较讨论,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艺术独特的风格和审美特征。教学难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不同艺术风格的对比,对文化内涵的领悟。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准备教具,赞赏学生的课前表现。课前预习,收集相关资料。为顺利开展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引导阶段播放音乐,展示《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佛龛》、《舞蹈纹彩陶盆》、《北京故宫太和殿及其广场》,简要介绍以上三件作品的背景资料,导入本课教学。学生欣赏。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发展阶段欣赏中国古代雕塑: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欣赏,感受作品不同的时代风貌。欣赏中国古代工艺美术:1、引导学生从作品的造型等方面欣赏,体会工艺之美。学生进行作品欣赏。感受作品带来的美感。加深对丰富的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认识和了解。2、从器皿的装饰内容入手,从纹饰的含义、美学等方面加以分析,体会巧夺天工的真正含义。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结合地方美术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