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一般狭义上所指的是“饮食业中出售的年糕,粽子,元宵,油条等非主食类食品的统称。广义上,小吃是一类在口味上具有特定风格特色的食品的总称,可以作为宴席间的点缀,或者早点、夜宵的主要食品。世界各地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风味小吃,特色鲜明,风味独特。而且一般售卖起点低,价格低廉,一般人都可以购买食用。说到头脑,就要说到明末清初的哲学家、医家傅山。当年,傅山的老母年迈体弱,为了使老母得到必要的营养,傅山根据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说法,久服山药会使人“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益寿;莲藕“蒸煮食之,大能开胃”;黄芪具有“补气固表”之功效;酒糟能够“温中消食”、调理脏腑;羊肉更有补虚开胃的作用。他给老母开了“八珍汤”的方子来调养身体,并亲自为老母熬制。其母食用这种饭菜,寿至八十四岁而卒。可见,这个药方能够益气调元,活血健胃,滋补虚损,经常食用对身体健康很有滋补作用。“八珍汤”的药效很快就传扬出去,许多人慕名来求。不久,傅山便将“八珍汤”的配方及其制法传授给姓朵的羊肉馆,起名“头脑”,还特地给这家经营头脑的饭馆题写了店招:清和元,在这三个大字的上边又写了一行小字:“头脑杂割”,合起来就是“头脑杂割清和元”。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店招,它具有深刻的含意。在明朝之前,有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在明朝之后,有满洲建立的清朝,这两个王朝都对汉人实行民族歧视,傅山写的这块店招,就是时刻提醒人们,要宰割清和元统治者的头,坚持民族气节,这便是太原头脑的来历,也是“清和元”命名的由来。太原市六味斋酱肉店生产,已有40多年的历史,六味斋酱肉肉质精良,油光闪亮,香味浓郁,肉皮焦而不硬,绵而不粘,白肉肥而不腻,红肉瘦而不柴,食之久品余香。品种有酱肉、酱肘花、杂拌、香肠、蛋卷等,风味各异。六味斋酱肉是太原市的传统名食。六味斋坐落在太原市繁华的柳巷与桥头街交叉路口,这里从早到晚顾客络绎不绝,人们都以能尝到六味斋酱肉为快。六味斋酱肉素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酥烂鲜香、味美可口而著称省内外。过去民间就有“不吃六味斋,不算到太原”之说,在1982年,六味斋的酱肘花被商业部评为优质产品。据有关资料记载,六味斋酱肉始创于本世纪30年代,当时的店号为“福纪六味斋酱肘鸡鸭店”制作的最好,是一间不足40平方米的小店铺,设备陈旧,操作落后,每天只能加工50公斤猪肉和10几只鸡。直到1956年公私合营时,全店只有7个人,每天也只能加工100多公斤肉。现在,厂房、店面均已扩大,职工增加到200余人,日产各种酱肉4000多公斤,品种包括酱肉、肘花、香肠等50多个品种。六味斋酱肉,选料严格,加工精细,颇有独到之处。选肉时,一般选肉细皮薄、不肥不瘦的上等肉,按部位切成15厘米宽、24厘米长的块。然后将洗净的肉块放入冷水中浸8~9小时,以去掉淤血;捞出沥水,初煮1一1.5小时;煮时,每50公斤肉加盐1.5公斤及其他佐料;初煮后将肉捞出,将汤去油过箩,然后将肉块放在锅内码好,加上装有桂皮、八角、茴香、花椒、生姜、砂仁、豆蔻、香叶等佐料的纱袋,把锅盖严,加汤蒸煮;煮好后将肉块放在大盘中晾凉,再用刷子把汤汁抹到肉皮上,方为成品。羊肉蒸饺是“认一力”的传统名吃。其特点为皮薄、馅嫩、味香,破皮一口水,咬开馅成丸,满嘴油香,油而不腻。羊肉馅内配有砂仁、豆蔻、白芷、荜拨、陈皮、良姜、肉桂、花椒等十多种中药材,具有增香、除膻、开胃、助消化之功能,所以蒸饺不仅吃起来不腻不柴,而且营养也很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