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微生物学各章节复习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卫生微生物学各章节复习总结第一章卫生微生物:研究微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应对方略的科学。微生物所在的环境包括大气、土壤、水、光照、生物及非生物物质等有机和无机环境。为什么要研究非致病微生物非致病微生物是地球上微生物的主要组成(致病微生物只占总量的0.01%)。两者一般同时存在,要研究致病微生物必须考虑它与非致病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非致病微生物可演变成致病微生物,致病微生物也可演变成非致病微生物;非致病微生物常用作致病微生物的指示代表;非致病微生物很多具有降解有害物质的作用,可用作净化环境;非致病微生物是食品变质的主要原因。卫生微生物研究内容与意义: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消长规律阐明环境因素在微生物传播疾病中的作用研究卫生微生物的检验技术和方法研究和制订卫生微生物标准,为卫生微生物监督工作提供依据研究利用微生物解决卫生学问题(用于检测污染和防治污染)卫生微生物与医学微生物的区别:卫生微生物医学微生物研究对象致病微生物,非致病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研究内容微生物与其生境之间的关系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的作用(感染,免疫等)研究范围群体个体研究目的预防,扬利避害寻找病因,治疗检验方法定性、定量、分型定性第二章微生物生态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与其所在环境和群落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及生态特征:水的生境特征是良好的溶剂营养丰富生物生境复杂水微生物生态特征多数为革兰阴性菌常具有鞭毛、纤毛等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征具有附着生长及相互聚合的特性最小因子定律:基本核心是:任何生物的生物量决定于所存在环境中该生物生长所需的最低浓度营养。也称为限制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每种生物生长繁殖只能耐受一定范围的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均可影响微生物的存亡。生物对生态因子所能耐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范围叫耐受限度综合作用定律:由Odum将谢氏耐受定律与利比西的限制因子定律结合起来的产物。此定律的含义是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取决于综合环境。变异性:微生物因生殖率大和世代时间短,一方面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大的群体,另一方面,也可在一定时间内产生较多的突变体,有利于适应变化剧烈的新环境,抵抗恶劣的环境。选择性: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物种在不断地发生变异,在变异的物种中仅是那些能适应环境条件者才能获得生存和繁殖,即适者生存。人工选择即按照人类的意愿使生物发生某些对人类有益的变异,并将这种变异保留,遗传给后代。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能适应在一定时间内的环境波动或剧变以保证其本身生活和生存的能力。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大致有八种方式1.互生关系(1)偏利共生(2)互利共生(3)互惠共生2.寄生关系3.拮抗关系4.捕食关系5.竞争关系6.种间共处种间共处:指两种生物同时生存于同一栖息场所内,但互不影响,不发生生态关系(至少没有直接的生态关系)。光合色素蓝细菌与其他水生细菌偏利共生:指两种种群共同存在于一个生境中,其中一个获益,而另一个不受影响。兼性与专性厌氧菌互利共生:生活在同一生境的两种微生物互换产物,相互依赖,共同有利,在生理上形成一个整体。海藻与表面之附着菌;海藻供氧和有机物,菌供维生素和CO2。互惠共生:两个种群的共同生存可以互相受益,但不是一种固定的关系,解除关系后双方都能独立存在。溶源性噬菌体与白喉杆菌,后者只有在溶源状态产毒竞争:两个种群共同生活于同一环境中,因需要相同的生长因子或其他环境条件而发生的争夺现象。小核草履虫与大核草履虫拮抗:一种微生物产生某种物质干扰其他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也称偏害共栖。真菌产抗生素抑制细菌生长捕食:一种种群被另一种种群吞食。原虫吞噬细菌寄生:一种生物侵入到另一种生物体上,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生长,使后者遭受损害。噬菌体与宿主细菌第三章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环境中常见致病菌与条件致病菌: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埃希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白喉杆菌,结核分枝杆菌,耶尔森菌属。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环境中常见酵母菌代表属*:酵母、假丝酵母、红酵母等。环境中常见霉菌代表属*:曲霉、青霉、镰刀霉、毛霉、根霉、木霉等。藻类:形态与生理特征,环境中常见的藻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空气中病毒、水中病毒、土壤中病毒、食品中病毒。第四章卫生微生物研究和检测的方法样品采集原则:注意采样的代表性,采样的注意事项。注意采样的代表性:以卫生质量评估为目的的样品采集,影响采样代表性的因素包括采样量、采样部位、采样时间、采样的随机性和均匀性,以及按批号抽样。同时还应考虑原料情况(来源、种类、地区、季节等)、加工方法、运输、保藏条件、销售中的各个环节及销售人员的责任心和卫生认识水平等对样品可能的影响。以病原学诊断和传染源追踪为目的的样品采集,根据疾病表现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指导采集正确的标本。标本类型包括:呕吐物、排泄物或相应的拭子,血液,相应的组织器官(死亡病例),食品、食品原料及生产环节取样,水等环境样品。采样的注意事项:1避免采样时外界微生物对样品的新污染所有采样用具、容器需严格灭菌,并以无菌操作采样。2避免采样时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和引入新的抑菌物质如容器是否有消毒剂的残留或使用刚烧灼未冷却的采样工具。3保护目的的微生物可使用正确的采样液和注意加入中和剂(中和样品中残存的抑菌物质)。4样品的详细标记包括样品名称、编号、采样时间、采样量、采样者、检测项目等,以防错乱。样品的运送原则:1尽快送检2注意保护待检微生物3根据生物安全规定,妥善包装待运输的标本4进行完善的样品交接。实验室检测原则1具有相应的实验室硬件设施2具有合格的人员和采用标准或公认的方法3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4根据卫生检验的特点,采取特殊措施。菌落总数的定义及意义:是指被检样品的单位重量、容积、表面积或体积内,所含有的能在某种培养基上经一定条件、一定时间培养后长出的菌落数量。意义:用于判定检样被微生物污染的程度,也是某些样品的卫生限量标准。大肠菌群的定义及意义:是一群能在35~37度、24h内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或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的无芽胞杆菌。意义:长期以来被广泛用作常规检测的卫生指示菌,而耐热大肠菌群的菌绝大多数均为埃希菌属的成员,更能表示样品被粪便污染的情况。粪链球菌:可用粪大肠菌群与粪链球菌的比值作为判断粪便污染的来源。产气荚膜梭菌:在样品中被大量检出而大肠菌群数量很少时,则表示样品过去曾受过分辨污染,既陈旧性污染,因此常被作为水或土壤卫生细菌学检验中的指标菌。为什么常常通过检测指示微生物反映样品卫生安全性?①致病微生物种类多,检测方法各异,对样品的卫生安全性作出评价时,不可能分别检测各种微生物;②致病微生物的数量少,而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不高;或者受到检测量的限制,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③分离、鉴定致病微生物需时长,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④分离、鉴定致病微生物费用高,而且对人员的技术要求也相对较高其他指示菌: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破伤风梭菌。不得检出。肠道病毒的指标微生物1)大肠杆菌噬菌体f2(coliphage)2)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减毒疫苗株I选择指示微生物的总原则•数量大易于检出•检验方法简单、经济、方便•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数量变化能反映样品卫生状况及安全性样品处理:1混匀样品2样品浓缩:沉淀法,过滤法,吸附法,免疫磁珠法。损伤菌的复苏选择性增菌与分离: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例,耐盐性差异。•定量计数方法:1.倾注平板计数法:关键:10倍梯度准确稀释待测样品,准确将稀释物加入平板,倾注适当种类和温度的培养基,以及规定的培养时间。•2.表面涂布计数法:是将0.1ml不同稀释度样品,分别接种于培养基表面,立即用L型玻棒或金属丝做成的三角形推棒推布样品,直至平板表面无明显的液体后,放入适当的培养条件下培养。优缺点:1可使用不透明培养基对细菌计数。2计数的菌落需再进行证实试验的,应使用表面涂布法,便于挑取菌落。3可避免因倾注融化的热琼脂对待检菌的损伤。•3.MPN法:即最可能数法4.其它方法:包括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比浊计数法、微菌落快速计数法、生化方法间接推算微生物量,以及半定量法分型鉴定的方法•噬菌体分型•细菌素分型•耐药谱分型•血清学分型•质粒图谱分型•其他方法:微生物鉴定系统•免疫•核酸杂交•PCR•G+C含量•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标准平板计数法表面涂布法不透明培养基-+菌落生长处琼脂表面+琼脂内琼脂表面加样量1ml0.1ml样分散方式混匀涂布第五章,卫生消毒消毒的概念: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灭菌的概念: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要求: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即灭菌保证水平SAL通常表示为10-n,一般SAL为10-6,即在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有一件物品仍存在活微生物。常用的消毒术语:医院消毒:指杀灭或清除医院环境中和物体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疫源地消毒:指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随时消毒:指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终末消毒:指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预防性消毒:指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工业消毒、灭菌:指在工业生产中防止产品染菌所进行的消毒。物理消毒及灭菌方法:热力热力灭菌是利用高温杀灭微生物1.湿热灭菌法2.干热灭菌法紫外线主要是作用于DNA优点:操作方便,杀菌谱广。缺点:穿透力差,反射率低,阴影效应,影响因素多。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具有较高的能量和穿透力,直接或间接破坏微生物的核酸、蛋白质和酶系统从而对微生物产生致死效果过滤除菌主要用于不耐高温的血清、毒素、抗生素、药液以及空气的除菌。微波等离子体冷杀菌技术等化学消毒及灭菌法:微生物对化学消毒剂的耐受力1.微生物对化学因子的抗力分级:1.朊病毒(克雅氏病病原体)↓2.细菌芽孢(枯草杆菌芽孢)↓3.分枝杆菌(结核杆菌)↓4.无脂病毒或小型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5.真菌(发癣菌属)↓6.细菌繁殖体(绿脓杆菌、金葡菌)↓7.含脂病毒或中型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按杀灭微生物的能力分为三级:①高效消毒剂可杀灭所有种类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消毒要求的消毒剂。②中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杆菌)、大多数种类的病毒与真菌(不包括细菌芽孢),达到消毒要求的消毒剂,如乙醇等。③低效消毒剂可杀灭大多数细菌与一些种类的病毒和真菌(不包括结核杆菌和细菌芽孢)达到消毒要求的消毒剂,如氯己定、苯扎溴铵等。常用液体消毒剂及其作用机制1.含氯消毒剂类5.含碘类2.过氧化物类6.季铵盐类3.醛类7.酚类4.醇类8.其他类液体消毒剂的杀菌机制①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②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③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理想的化学消毒剂广谱、高效、快速对物品无损害或损害小无色、无味、无毒稳定、易贮存有机物对其无影响消毒效果容易监测使用方便,便宜气体消毒剂杀菌力强、杀菌谱广,可杀灭各种微生物穿透力强臭氧消毒剂应用剂量的确定只有使用规定剂量的消毒剂才能达到预期杀菌效果剂量包括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两者缺一不可第六章生物危害与生物损害的防护生物危害的后果及影响:1心理恐慌2危机生存,社会崩溃3军队严重减员,战斗力锐减4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5促进国际合作,共御生物危害。生物战剂:致病微生物中烈性传播、产生强毒素和毒力因子等对人或动物造成生物危害,有强而迅速的致病性和致死性。鼠疫,霍乱,伤寒,炭疽等分类:物理化学生物防护,预防为主,防毒面具,橡胶防护服,三防工事,免疫防护,军事训练等。生物危害广义:有害或有潜在危害的生物因子对人、环境、生态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或潜在危害。狭义:致病微生物中烈性传播、产强毒素和毒力因子等对人或/和动物造成生物危害。生物危害的后果:心理恐慌;

1 / 7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