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小组合作的重要性许殿明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那么应该怎样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1组内的学生应该有话可说。充分发挥组内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2组内的任务分工要明确。为了实现小组目标,保证每个组员都能对小组成绩有所贡献。3要为学生创设均等成功的机会。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让每个小组的合作真正动起来还真不容易,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孩子们新型比较浮躁,很少专注于一件事,为了在活动中避免“活动有余,而思维不足”的现象,我们语文老师要做好吸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思维,努力让所有的学生思维集中于教学思路。小组合作好有待进一步努力,总结提高。教育叙事:组织地理小组合作课堂和谐教学的艺术胡桂荣组织教学的艺术,是指在活动教学中,教师为实现教学任务达到撮佳的教学效果而采用的一系列创造性、富有情感性和形象性的高层次的职业技能。组织活动教学和常规学科教学有所不同,因为活动教学主体是学生,有很多随机性的问题可能被学生提出,活动内容的开放性,导致有很多突发性的事件可能发生,甚至有些危险性的活动,活动的方向有可能偏差,有的活动甚至中途就中断了。面对所有这些情况,教师应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应付的策略。这种随机应变的组织教学艺术需要在活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完善。为了能够有效地调控教学,使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协调有序,做到既“活”又“稳”,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创设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教学本身就是人类台作的一种特殊活动形式。地理活动教学,体现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三层关系。这种合作必须以平等为基础,所以教师必须要放下“师道尊严”,做同学们的良师益友。“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让情感进入课堂”,教师要努力营造个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群体交流的情感氛围,用自己的创新情感去感染学生,并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的评价手段,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创新过程、体味创新的乐趣,体验活动的成功与失败。发挥指导协调的教学功能在地理活动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指导学生如何获取自己所需知识,如何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活动中应该学会哪些学习方法等”,把教学重心放在促进学生的“活动”上。在活动开始,教师应指导学生确定活动主题,以保证学生明确活动方向。活动实施阶段,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活动的开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有特殊困难的小组,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条件。在整个活动中,教师都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培养安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活动总结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整个活动过程教师都处在指导协调的状态,保障活动教学能正常有序地进。调控小组长来组织活动教学自由组合的小组足地理活动教学的基本单元,活动小组能否圆满地完成活动任务,选拔好的组长是关键,因此教师要选拔一支精明强干的小组长队伍。在活动之初,老师要把班级里思维活跃的学生选拔出来,作为各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分派给他们一此管理监督的任务,有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教师也可以随时与组长联系,掌握活动进程,使活动乱中有序,稳步发展。论文: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许殿明小组合作学习己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而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人们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把“小组合作学习”引进我们的数学课堂,并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尝试,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我们班有51个人,分成了七个小组。老师选了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要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起探索性的个性化的主体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要使学生在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里,进行积极主动的交流合作,从而减轻思想压力,增强自信心,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1、明确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告诉学生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怎样完成学习任务。2、合作探究。确立学习任务之后,小组要通过研究学习目标,明确主攻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组员特点,分工工作,探索交流。在此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引导。3、交流学习。小组成员通过探究,阐述各自观点,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体研究,再在全班汇报自己的小组的交流成果。对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请其他小组帮助解决。4、反馈结果。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探讨,教师指导学生逐步统一认识,得出结论,并对各小组和组内成员的表现给予评价。试论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和谐教学组织形式的艺术胡桂荣活动教学的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话性的特点,具体而言上要包括群体活动形式(小组活动、年级活动、全校活动等)和个体括动形式。基于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和地理活动教学的特点,小组合作成为地理活动教学最常用的组织形式。小组合作以异质小组为教学的基本形式,强调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特别突出生生互动,并以团体成绩为主要的奖励依据,重视教学的情意功能,将合作、交流技能作为实现目标的手段和目标的一部分。在初中地理活动教学中,小组合作的目的并不足简单的流于形式,而是注重合作过程。小组合作的时机、选择合作的内容、组内成员的分配等都需要教师艺术性地创造和调整。分组策略小组合作活动的有效和活跃程度往往决定了活动教学的效果。首先,在确定再活动小组的人员组合时,既要考虑到学生们思维活跃程度的差别,也要考虑到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疏密程度的状况及小组成员的性别平衡,以有利于小组成员合理发挥,尽量避免出现部分学生游离于活动之外的现象。其次,要灵活调整小组规模,一般每个小组为4至6人为最好,人员太少,则不能及时完成研究内容,人数过多,不方便管理和充分变流,个别成员会游离于小组之外,不利于达到全员参加的目的。小组规模还可以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进行拆分和合并。组内分工策略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明确的责任分工是进行合作fi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明确的责任分工,要求学生知道他们小仅要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要承担组内的管理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在学习小组中一般由组承担组织开展学习活动的任务,调节好小组各成员的分工;由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小组学习活动:由记录员承担小组各成员发表意见时做好记录的任务;由形象代言人在小组学习讨论达成一致意见时代表本组发言,阐明本组最新颖、最突出的见解。只有当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时,小组合作才有望有序地、有效地展开,否则必然陷入杂乱无章的困境。合作时机策略实际上,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小组合作的活动方式。小组合作的选择要依据活动的难易、知识的前后联系以及所设计问题的性质等诸多因素而定。如果具有开放性、需要合作探究的问题,我们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活动形式;如果问题很简单,答案又是唯一,没有太大的探讨价值,就可以采取个人活动的方式。根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认为:(1)合作应在思维受阻时:当很多学生同时遇到学习困惑时,这正是实施小组合作活动的最佳时机。因为此时此刻,从学生的内心而言,他们都产生了最大程度的学习需要,立足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来看,这时学生间也产生了强烈的合作需要。(2)合作应在意见不统一时由: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理解的深度、广度有差异,意见往往不统一,这正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好时机。这时,让学生互相说说理由,不仅问题会越辩越明,而且学生问的包容意识也会得到即时的培养,学生间的对话精神也会得到积极的发扬。由意见的不统一走向统一,或者走向多元并存,这个过程不仅是个长知识、增能力的过程,更是一个小组合作、多方对话的过程,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无疑在这一过程得到了最好的培养。(3)合作应在答案不唯一时: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许多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开放性问题,这类问题的答案都是不唯的,由于学生考虑问题的角度过于单一,往往想不出更多的答案,这时采用小组合作活动的形式,可以便学生的思维在小组合作中多向拓展,受到全方位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