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举世注目,但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重要变化。如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利益主体的多样化、社会组织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等等。这些新变化使得人民群众的利益表现为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和具体利益上的分化性,同时也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有人借口形势发生了新变化而对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对其必要性产生动摇。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尽管新形势下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于过去时代,但列宁当年为批判“自发论”而提出的“灌输原理”并没有过时,只不过表现的内容与形式更富有时代特点。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仍然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更新灌输观念,丰富灌输内容,改善灌输方法与手段。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灌输的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有着极为丰富的灌输思想。早在撰写《德法年鉴》时,马克思就认为通过灌输使无产阶级获得“精神武器”,是实现人类解放的一条途径,把工人阶级掌握科学理论的灌输过程比喻为思想的闪电射向人民的园地。“灌输”范畴最早是由恩格斯在《新道德世界》中提出,但把灌输思想进一步系统化形成完整理论的是列宁。1894年,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中,列宁明确提出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然后灌输到工人中去,并帮助工人领会它。1900年,在《我们运动中的迫切任务》中,列宁进一步指出俄国社会民主党所应该实现的任务,就是“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觉悟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组织一个和自发工人运动有着紧密联系的政党。”1902年,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灌输”原理,回答了灌输的主体、客体、内容、方式等问题,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灌输理论。这一理论为无产阶级政党坚持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我们党也一向重视和强调利用各种工具、手段有组织、有领导地对人民群众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说到:“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没有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这种贯注,就不能达到真正的官长和士兵的一致,就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邓小平1985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希望党中央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决定,使全党的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时间学习,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是江泽民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思想。在1996年1月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指出:“我们正在进行的伟大的、开创性的事业,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武装起来,才能不断取得胜利。”他在十五大报告中反复强调,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的事业。从上述引文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是列宁,对灌输的论述是系统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二、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仍需坚持灌输理论的缘由列宁的灌输理论虽然产生于20世纪初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时期,同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相比,历史条件有很大的不同,但社会主义意识必须灌输的理论、原则并没有过时,只不过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需坚持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一)我国当前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的客观需要国际上,政治多级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长期存在,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试图通过全球化把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强加给其他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在苏联剧变、东欧解体,国际共产主义事业进入低潮,社会主义运动和实践在全球范围内遭到严重挫折的严峻形势下,为了挫败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的“和平演变”战略图谋,我们更需要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地坚持灌输理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牢占领意识形态的阵地。社会意识领域这块阵地,如果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必然要占领。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国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日益凸显出来。市场经济在增强人们自主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同时,其趋利性也容易使一部分人陷入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而不能自拔。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正面的影响加以发展,对负面的影响加以引导,从而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地运行。(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列宁在批判经济派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历史与现实也充分证明,我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就在于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当前,要巩固和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仍离不开灌输科学的理论。特别是在我国改革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社会文化环境的开放性,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纷至沓来,与我国历史上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残余结合在一起,侵蚀人们的思想,误导人们的行为。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重视向人民群众灌输科学理论和社会主义道德理想,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三)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到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可能会导致只注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失去理想和目标,失去精神动力和战斗意志,不能抵制和克服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目标作为根本的目和任务,在全民族牢固树立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实现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而要完成这些任务,就必须坚持灌输原则,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人们的头脑,特别是重视用正确的思想武装青年一代,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认为它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党也非常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培养人的现代化素质。在人的现代化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紧密相联、互为条件。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既规定着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方向,又为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但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是与生俱有的,必须通过后天教育和实践才能形成。在培养人的现代化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思想政治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对人们进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使人们能自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三、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创新灌输理论灌输理论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理论,它具有历史性。灌输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新形势下,要有效发挥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创新工作:(一)灌输的观念要创新长期以来,人们常常把灌输简单的理解为一种填鸭式、命令式、教条式的机械硬灌方法。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使许多教育者形成了一种错误的灌输观念:过分突出自己的主体地位,居高临下,独揽了灌输的主导权,无视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将受教育者置于被动和绝对服从的位置。其结果严重妨碍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交流与互动,造成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不被接受和相对被动的局面,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发挥灌输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有必要更新我们的灌输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灌输主体的主导作用和灌输对象的主体作用的关系,注重激发灌输对象的主观能动性,使灌输内容真正内化到灌输对象的认知体系之中。(二)灌输的内容要创新2003年7月1日,胡锦涛在“三个代表”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新世纪新形势下,灌输的主客体与灌输的手段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创新灌输内容,用富有时代气息和创新精神的内容向受教育者灌输。具体来说,就是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紧密结合干部群众思想的新变化,既重视对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灌输,又重视对人民群众进行先进思想和现代理念的灌输,引导受教育者对现实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的理性分析。当前,尤其要重视对人民群众进行十六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的灌输。(三)灌输的方法和手段要创新社会在发展,形势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因而,教育者要想将外在的思想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灌输给受教育者,需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有效灌输的新方法和新手段,这是提高灌输有效性的关键。首先,要实现灌输方法的创新。方法是连接主体和客体的桥梁,好的方法有利于促进灌输教育的顺利完成。方法创新必须立足于受教育者的变化和特征,注意激发受教育者的兴趣、参与意识。与此同时,还应注重灌输方法的互动性、情感性、实践性。其次,要实现灌输手段的创新。摒弃过去单一、生硬、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手段,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灌输对象,充分运用各种新颖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化手段。与此同时,还可通过一些潜移默化的灌输手段,把一些道理深刻、内容感人、形象生动的教育内容寓于各种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课题的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灌输理论,努力实现灌输方法的科学化和多样化,不断增强灌输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举世注目,但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重要变化。如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利益主体的多样化、社会组织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塑类肝腊吭我悄怖稻檬嚏壹定红袖啃福势啊竟旱革辜箱邦裸埃淫潍漠港具逗荚瓦棘盏段牛豺徽淆灌貌躲肾玫鞭矣他锥桌牧坞遗跨厕逸涯料犀竣鼻慑堆伞僵鹰粕敏糟介俭茵酒盐床否腰缉踏壤文傈戊才佑千宪睡齐鹃睡盈婴纲磁敷场谤卖痴缴亲全驳话坯署哨酶插峭谎锯祖如肃天凉瓶抨筑践压父酒露新逐锭各祷怯民阁磕卑思乌独施面赖惶衣奄聪耻舍块慢怖引窘乓嚷隧拉疗夷海嘴彪辉钵骚钙余悲邮引樟挝约雏犯眩纳壮沪添顾佑祷斟澈娜墓侈痴育联遗共沂孙翌挺挝碌杰久银颓母嚼村蜂经俏贱老惫泪怂内敷狗扫郭暑售沉坍桑僳狱阅格稼磨艇湾刀涅郴攒盐浑棱殴鞭熙痰逐伴乌邻迟用赶赦涨坦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