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高考题型:句子翻译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从历年的高考情况来看,需重点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四种,此外还有固定句式。。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①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②吾属今为之虏矣。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④重为乡党所笑。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信而见疑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4、用介词“被”表被动。5、动词本身表被动。“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如:1、府吏见丁宁(我)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1、诚请见教。2、望见谅。3、请勿见笑。翻译下列句子:诚挚地请求教导我。希望原谅我。请不要讥笑我。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定)中心词“主─[状]─谓─(定)中心词─“宾”,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①大王来何操?②沛公安在?③客何为者?“何操”“操何”“安在”“在安”“何为”“为何”句子的特点:1、都是疑问句,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别作“操”“在”“为”的宾语。3、宾语都前置。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①忌不自信。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古之人不余欺也!④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不自信”“不信自”“未之有”“未有之”“不余欺”“不欺余”“未之闻”“未闻之”句子的特点:1、都是否定句,2、代词分别是“自”“之”“余”“之”,它们分别作“信”“有”“欺”“闻”的宾语,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规律三: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何陋之有?3、无乃尔是过矣?4、唯兄嫂是依。1、何以战?•规律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何以”“以何”“谁与”“与谁”2、微斯人,吾谁与归?“东向”“向东”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三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四是介词宾语,也放在介词的前面。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状语常置于谓语之后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现代汉语古代汉语1、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2、请其矢,盛以锦囊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4、申之以孝悌之义格式一:动+(以+宾语)①能谤讥于市朝②且立石于其墓之门③生乎吾前格式二:动十于(乎,相当“于”)十宾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③得复见将军于此格式三:形+(于+宾语)•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定语一般要放在中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了此种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我们称它“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基本形式: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不仁哉!梁惠王也。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链接高考译文:(2)它们是异类,防范它们如果很周到,怎么会成为人类的祸害?(3)听到同类之间互相残害却置若罔闻,(这)难道是先人后己的君子之道吗?生骂童子曰:“此非吾血者耶?尔不谨,蹇帷而放之入。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今子一为蚊所,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噆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链接高考译文: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一)省略主语•主语的省略,文言文中最为常见。主要原因之一,是文言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作句子的主语。句子若是重复前边的词语又罗嗦,这样省略主语的句子自然就多了。句子中是否省略了成份,要以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言环境去推断。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把省略成分补出来。主语的省略,可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等形式。1.承前省•(1)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2)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2.蒙后省•(1)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人。”•(2)(尔)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3.对话省•(1)(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2)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二)省略谓语•谓语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不过在文言文中,省略谓语也不是非常个别的现象,尤其是并列的句子,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有时省略的谓语需要根据上下文补出,才能不影响意思的表达。①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②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三)省略宾语•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所省多是代词“之”。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如:•成视,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之)较。(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四)省略兼语“使、命、令”这类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语。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言里的兼语却往往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词“之”: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五)省略介词•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自”等,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这个介词常常被省略。•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四、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判断句判断句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涉及事物的性质、情况或事物之间关系。2.要作出判断。3.是个句子(表肯定或否定)。请判断:下列句子哪些属于判断句?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过去藉著别人的帮助才有今天的成果,现在却反过来攻打他,是不符合仁德的。)3.陈胜者,阳城人也。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5.臣诚知不如徐公美。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7.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8.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9.刘备,天下枭雄。判断句:2、3、4、6、8、9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陈胜者,阳城人也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8.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9.刘备,天下枭雄注意标志常用判断句式1、用“者”或“也”表判断“......者,......也。”例:“陈胜者,阳城人也。”“......,......也。”例:“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者也。”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夫六国与秦皆诸侯。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4、用否定副词“非”、“莫”、“无”等表示否定的判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5、直接判断刘备,天下枭雄。刘豫州王室之胄。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分三种情形:①用“……者,……也”表判断。②句末用“者也”表判断。③单用“者”或“也”表判断。2、用“即”“乃”“则”“皆”“耳”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3、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5、用“非”“未”“弗”“无”“莫”等表示否定的判断。4、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固定句式在文言文中存在很多固定句式,这些固定句式一般有固定的翻译模式,掌握它们有利于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常见的固定句式有:1、表疑问2、表反问3、表感叹4、表揣度文言文的固定格式:1)表示疑问:A、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例如:王曰:“何以知之?”B、何所……?(所……的是什么?)例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C、奈何……?(……怎么办?……为什么?)例如:未辞也,为之奈何?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D、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例如:如太行王屋何?虞兮虞兮奈若何?E、孰与……?(与……相比,哪个……?)例如:吾孰与城比徐公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F、安……乎?(怎么……呢?)例如: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G、何为……?(为什么……?)例如:君何为生我家?H、……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例如:痛定思痛,痛何如哉?(2)表示反问:1、如之何……?(怎么能……呢?)例如: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2、岂(其)……哉(乎,耶、欤)?(难道……吗?)例如: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3、安……哉(乎)?(哪里……呢?)例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4、不亦……乎?(不是……吗?)例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求剑若此,不亦惑乎?5、……非……欤?(……不是……吗?)例如:子非三闾大夫欤?6、宁……耶?(哪里……呢?)例如:宁知此为归骨所耶?7、顾……哉?(难道……吗?)例如:顾不如蜀鄙之僧哉?8、独……哉(耶)?(难道……吗?)例如: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3)表示感叹:A、何其……也!(怎么那么……啊!)如: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B、直(特)……耳!(只不过……罢了!)例如: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C、惟……耳!(只是……罢了!)例如: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D、一何……(多么……啊!)例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E、亦……哉!(也真是……啊!)例如: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鸣呼,亦盛矣哉!(4)表揣度:1、无乃……乎(耶)?(恐怕……吧?)例如:求,无乃尔是过欤?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2、得无……乎(耶)?(该不是……吗?例如:若辈得无若贫乎?3、其……乎(欤)?(大概……吧?)(兼表反问)例如:其皆出于此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