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四课触摸美丽word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4课触摸美丽(一)一、教材分析:自然界丰富的材质都具有不同的特色。有玻璃的晶莹剔诱之美,木质的朴实自然之美;有金属的光泽、岩石的相糙、棉花的柔软等等。不同的材料各具有自己不同的形式语言和艺术情感。课文旨在透过生活中平凡、朴实的材料发现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在感受美的同时培养想象思维能力,运用适当的材料、基本的形式美法则创作作品,能和谐表现材质的美,从中感受到艺术活动的魅力,提高对艺术学习持久的兴趣,并获得美的熏陶。本课在教学内容上大致分两大部分:认识材质和材质的演绎、运用。认识材质:从金属、鹅卵石、岩石、棉花等图片中,从硬与软、轻与重、光滑与粗糙、反光与不反光等方面使学生感受到材料的不同肌理和质感,引导学生运用生活常识、感受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对材质有更深一步的体验,逐步认识到不同的材质在艺术表现中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情感。材质的演绎、运用:在认识材质的基础上导入材质之间的组合、搭配以及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如通过范图分析材料在色彩和材质的软硬轻重搭配等方面有什么不同,材料的和谐、对比的形式美法则的运用。二、教学目标:1、了解材质之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审美情感。2、使学生通过认识、感受材质的过程,基本掌握、运用材料的形式特征创作表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材质的形式语言及运用材质形式特征进行创作表现。2.难点:材质与形式特征的和谐与对比原则的运用。四、教具与学具:1.教具:教科书、不同材质的范作、多媒体教学课件。2.学具:剪刀、颜料、布、绳子、彩纸等不同材质。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体验不同材质感受形式美纲领授课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石、沙、云、棉花等材料在材质上有什么不同吗?学生展开讨论气氛活跃体验探究(认识材质)1、认识材质:结合图片了解钢材、石头、布、棉毛等不同材料的质感特点。2、要求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材料,感受体验。体验学习学习探究(材质运用)1、材质运用:运用材质、肌理、色彩对比的实例,加强学生对材质和谐对比原则的运用。2、不同的材质可以表现不同的主题与情感。如绳织的《牛》;石材质感的《葡萄》。3、形式美的法则:材料与质感、色彩与形体、和谐与对比。探究学习活动将一幅绘画作品改为用不同材料制作的装饰画。(二)教材分析:课题的“触摸美丽”,旨在透过生活中平凡、朴实的物质材料发现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在感受美的同时培养想象力、形象思维力,运用适当的材料、基本的形式美法则创作作品,能和谐表现材质的美,从中感受到艺术活动的魅力,提高对艺术学习持久的兴趣,并获得美的熏陶。本课在教学内容上大致分两大部分:认识材质和村质的演绎、运用。自然界丰富的材质都具有不同的特色。有玻璃的晶莹剔诱之美,木质的朴实自然之美;有金属的光泽、岩石的相糙、棉花的柔软等等。不同的材料各具有自己不同的形式语言和艺术情感。第一部分由教材所精选的金属、鹅卵石、岩石、棉花等图片中,从硬与软、轻与重、光滑与粗糙、反光与不反光等方面使学生感受到材料的不同肌理和质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生活常识、感受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对材质有更深一步的体验,逐步认识到不同的材质在艺术表现中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情感。在认识材质的同时,教师可围绕图例展开教学,了解艺术手法的对比,材料本身的形式特征对艺术形象、作品风格的影响,重点落在材质的形式特征上。第二部分在认识材质的基础上导入材质之间的组合、搭配以及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如通过范图分析材料在色彩和材质的软硬轻重搭配等方面有什么不同,材料的和谐、对比的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和谐——从材质的色彩到材料的同一体现整体、协调的氛围;对比——例如《餐桌》(卵石、布、铁丝)。卵石:坚硬、粗糙、不反光;铁丝:纤细、光滑、反光;布:柔软、轻盈。作品中软与硬、轻与重、反光与不反光、粗糙与光滑等材质的对比存在,色彩的鲜明对比构成强烈、活泼、欢快的气氛。这些特征的运用、组合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较熟练的运用材质的情感特征表现不同的艺术形式,能依据和谐、对比等形式美原则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表现,并拓展学生思维,从平面、立体以至生活用品、环境装饰、家居设计中对材质的演绎,都是对材质之美的多方面表现。在教学中还应注意的问题是:本课打破以往教学观念,单纯从材料的角度进行表现,不限于完全平面装饰或立体造型的观念,使学生在认识材质的色彩、肌理、质感以后,运用一定的形式美法则进行组合而成的作品。教学目标:1.了解材质之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审美情感。2.使学生通过认识、感受材质的过程,基本掌握、运用材料的形式特征创作表现。教学重点:材质的形式语言及运用材质形式特征进行创作表现。教学难点:材质与形式特征的和谐与对比原则的运用。教学策略:教学结合多媒体图象或图片展示,以学生练习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学一个课时完成。认识材质——体验材料——材料演绎——学生作业自评——教师小结。通过各种材质的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运用生活常识认识材料,从美的角度进行引申,使学生形成对材质、肌理最初的印象,展开教学。体验材料:在认识了不同材质的特性以后,材料的表现与作品主题的联系、材料的形式特征对作品风格的影响。这一阶段着重于学生的认识、体验上,通过直接的参与、动手操作,使学生有了最基本的认识概念。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对材料的选择、处理情况。进一步加深对材料组合的认识。材料的色彩、质感的对比、和谐对作品的影响是本课要了解的。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在作品中的作用也是要掌握的。材料的演绎:本课不仅仅是完成一幅材质装置作品,也是要完成从材质到材料的运用、表现过程。材料在材质的认识基础上如何选择,在色彩、肌理方面如何体现和谐与对比,体现材质之美,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如何控制。包括资料库知识,可穿插在材料的演绎中讲析,着重体现为教学需要服务上。在学习大空间中,作为知识点的纵深,拓宽学生知识面和表现的多向思维,可适当讲解。小结:由材质的认识到材料的选择、表现,由材料的质感到运用在作品中的形状、色彩的联想进行着重讲析。教学过程:一、由生活中熟悉而平凡的事物的美导入课题。设问:石、沙、云、棉花等材料都有材质上的什么不同?(学生展开讨论,活跃气氛,以利于后面教学的开展。)二、认识材质:结合图片了解材料的不同材质特点以及在作品中的运用,以直观的形式讲解材质的美,以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如:《易拉罐-综合材料作品》、《彩纸人物》、《麻》等作品立刻引起学生的注意与认同。三、材质运用:运用材质、肌理、色彩对比的实例,加强学生对材质和谐对比原则的运用。1、构思:从形、色两方面对材料的运用。触摸美丽——美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来自:书签论文网形:《鹅孵石》——《葡萄》——《点的排列》(范画展示),讲解形的运用与变化,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新,勇于表现。色:材料色彩:材料的表现《协调》。2、形式美原则:和谐、对比。质感、色彩的和谐、对比。如质感中粗糙与细腻——鹅卵石与细铁丝《餐桌》。装饰形式美法则:均衡、对比、变化、和谐等。材质具有软与硬、轻与重、粗与细、强与弱之分;材质的肌理有规则与不规则、粗糙与细腻、反光与不反光等特性。(以资料库形式运用动画语音讲解,生动活泼,学生易于接受。)3、范画展示,以直观的形式使学生了解材料材质的不同表现。《纸卷制作》、《布、综合材料》、《瓦楞纸》、《灯》、《红、黑构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思维空间,拓展了思维,并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了乐趣,获得了创造的喜悦,得到了鼓舞。四、活动:以一种材料为主,最多不超过五种材料完成一幅作品。形式:以小组为单位、两人合作的方式进行。要求:运用形式美中对比、和谐的法则,大胆表现。目的:能较熟练运用材质的形式语言进行表现,体现美感。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形式交叉进行。学生自评环节非常热烈、踊跃。从介绍作品构思、材料的运用到制作工艺的完成,较系统的展现了教学的基本理念,教学目的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学生作品中较好运用了材料的材质,以材料的材质入手展开想象,构思新、大胆,敢于表现。(三)教学年段﹥八年级(初二年)课题﹥触摸美丽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发现美第二课时:创造美)教学目标﹥①发现生活中普通材料的特殊美感,加强认识材料美感的可塑性。②选用所喜好的材料,作简单的运用与加工处理,完成一幅装饰作业。③促进学生参与合作学习,促进对材质新的认知与运用。第一课时:发现美【课业意图】“我们寻到美了吗?我说,我们或许接触到美的力量,肯定了她的存在,而她的无限的丰富内含却是不断待我们去发现”———摘自:宗白华《美学散步》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普通材料之美,视觉艺术中材料之美。总之,“美无处不在,缺少的是我们去发现她。”【课业目标】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普通材料的兴趣;学会从材料中寻找它们独有的美感(色彩美、材质美和肌理美等)。【要点&难点】感受材质的美感【课业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材料图片及实物,学生寻找各种普通的材料。【教学过程】一、启发(与学生互动,启发美是无处不在的)①书写游戏﹥请学生到黑板写一字“美”②音乐导入﹥优美的旋律→声音之美(听觉)③引出﹥生活中各种美的现象:(外在美):味觉美→很好吃、味道美;嗅觉美→花香、香水;视觉美→好看?生活中当然还少不了心灵美→人的品格(内在美)。所以,美无处不在,缺少的是我们去发现她。二、调查出示一石头,调查这块石头①美②不美③很普通(让学生举手表示,并请代表说明原由)三、展开(出示课题“发现美”)我们将如何去发现材料的美感呢?/材料美(视觉美)①色彩美,不同色彩有不同的美感。②材质美,软硬、透明与不透明、轻重、粗细。③肌理美,规则与不规则、粗糙与细腻。四、延伸活动训练(再创造认识)通有活动加工学习,运用不同的手段,就材料本身存在特有美感的同时,使其产生新的美感。(出示范图,与学生互动展开,并同时演示实例作品)①色彩运用/②形状改变/③组合运用组织学生尝试动手改造加工所带来的材料(分组合作完成)五、交流欣赏:展示一材料装饰性作品,与学生共同分析各种材料美感的运用,并为下节课学生自主创作一幅装饰作品做一定的铺垫作用。六、结尾:①评价活动过程/②下节课学具准备:带各自所喜好的材料及其所需的工具和辅助材料。【附:板书设计】触摸美丽一、材料美(视觉美)①色彩美,不同色彩有不同的美感。②材质美,软硬、透明与不透明、轻重、粗细。③肌理美,规则与不规则、粗糙与细腻。二、材料美的再创造①色彩运用②形状改变③组合运用三、下节课学具准备:带各自所喜好的材料及其所需的工具和辅助材料。【注:第二课时创造美(教案略)】(四)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能初步体验材料的肌理与质感特性,加强对形式美感的基本认识。◆能选择运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质制作较为简单的装饰作品。◆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直接利用材质本身的肌理与质感进行造型,探索适合材质形式美感表现的技巧。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欣赏、分析、讨论、制作加工、展示、评价相结合四、学法指导要点:本课可分为三个环节,①动手触摸感受环节;②视觉欣赏环节;③动手制作体验环节。本课以创设情景导入,引导学生如何“变废为宝”,关注生活中从丢弃的垃圾中发现美、寻找美,让学生在触摸材料中感受各种不同材料的特性;多媒体手段展示装饰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其形式美感与生活情趣,并判断其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怎样制成的?着重分析制作材质的形式美感,引发学生探求形式美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并且鼓励学生通过“触摸、撕扯、敲击、搓揉等手段感受体验各种材质肌理或者质感特性,并进行讨论。多媒体的“资料库”及“学习大空间”的出现,让学生更专业地拓宽知识面,并很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其在“活动一”过程中更好的完成作业。五、教学教具:多媒体教学资料,各种不同材料及制作材料的工具,多幅作品。六、教学程序: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垃圾是怎么产生的吗?(学生举手回答)(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干净垃圾,如各种边料布,透明玻璃球等)面对由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干净垃圾,我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无味是因为放在家里感觉没用,可惜是因为它本身很美,怎么办呢?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