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美术七下第六课多变的色彩word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多变的色彩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初中美术教学中美术技能的培养应该融合在欣赏、发现、体验、探讨的课程结构中。欣赏可以开阔视野,发现可以形成新的审美观,体验可以建立感性的认识,探讨可以阐明观点形成审美经验。课程的结构则是为建立这一体系并融合美术元素、视觉素养、审美经验等内容的学习。本课力求通过生活中的色彩变化向学生展示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引导学生从色彩的角度去了解和发现其在绘画及设计中的“语言”状态,以及色彩的变化所带来的审美感悟。本课以点带面使学生全面学习色彩的基础知识,感受色彩的无穷魅力,并运用色彩知识去表现、创造自己的艺术作品。一、教学路径看──观察、欣赏大自然及生活中的色彩美,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学──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体会和学习色彩中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色调等基础知识,理解光线、环境对色彩的影响。做──把生活中观察到的色彩,进行色相、明度、纯度的色阶推移练习和色彩构成练习。再创造──运用所学知识,渗透现代设计意识,表现自己的色彩创意和色彩的表达技巧,完成设计作品。二、课时建议本课建议为3课时。第一课时体验大自然中颜色的多样和变化。在观察与尝试中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进行对比色或同类色等的调色练习。第二课时了解色彩基础知识,体会与学习色彩中冷暖、色调知识,进行色彩构成练习。第三课时理解不同的色彩对人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如:色彩的情绪、情感的体验等。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知色彩的基本属性和色彩的变化规律。技能目标: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调和的方法及应用法则;能够主动地使用有效的色彩建立绘画与设计中基础的色彩关系;掌握不同主题下,作品的色彩表达技巧。情感目标:体会和理解色彩、色调对作品主题的表现力,理解色调中的情感因素。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色彩的基础知识、基本要素和应用法则。教学难点:理解色彩变化规律和色彩的情感表达特性。三、教学准备不同季节的彩色图片、不同色调的绘画及设计作品、色相环、多媒体资料、水粉颜料、纸张。四、教学要点1.色彩的基本要素:三原色、光谱的构成成因、牛顿色环、色相、明度、纯度;色彩明度调和变化、色相调和变化、冷暖色调的调和变化;自然中的色彩变化;生活中的色彩应用。2.在自然中寻找和发现色彩,包括单个物体上的色彩寻找(如石头、树叶、沙土等)、众多物体上色彩的发现(如自然风光、城市风貌、一组静物等);艺术作品中的色彩、绘画作品中的色彩、生活实用品中的色彩。3.不同的色彩会带给我们情感与情绪上的变化;一组不同色调的色块(如绿色调、蓝色调等)带来的情感、情绪变化;生活中的各种物品的色彩所蕴涵的情感元素;在不同主题的绘画作品中,色调的情感特性以及色彩在情绪表达上的作用。4.运用各类材料(如纸盒、纸杯、矿泉水瓶等)在课程的基础上完成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及色调的变化与调和练习,并形成完整性作业。色彩创意的原点可以源于自然,也可以源于艺术作品;用相对单纯的图形形式(如色块、色线、笔触,等等)分析和完成具有情感与情绪倾向的色彩表达,以某一艺术作品为元素,用色块归纳的方法完成对作品的色彩分析并体验其色彩设计的技巧。教学过程与方法一、探索与查阅观察生活环境,寻找自己喜欢或能够表达自己性格特点的颜色,查阅关于色彩、色谱的物理知识、定义和基本要素,了解光与色的基本关系。寻找你认为最具有色彩情绪特征的艺术作品,查阅和寻找具有色彩叙述的文学作品,尝试体验文字中的色彩蕴意。二、交流与探讨相互交流对色彩的认识,探讨各自喜欢的色彩;对比和研究色彩中明度和纯度的区别,色相和冷暖的区别,探讨色彩中冷色调与暖色调的变化规律;讨论和对比同一色彩、同一色调下各自情绪情感的不同表现;展示代表自己个性特点的色彩,并简单说明理由。三、创意与制作在讲授和讨论了色彩基本要素的基础上,重要的是体会色彩在作品中的应用和表现,从了解基本的色彩要素常识中有效地过渡为对色彩、色调综合认知的色彩构成运用。通过分析学生熟知的生活环境和对具有典型色彩特征艺术作品的讨论,理解色彩的精神属性。用生动有趣的作业形式完成对色彩变化的理解。四、展示和表达本课的色彩作业展示,要求如下:一方面,在个体作品中可以充分地表现出对色彩基本要素的理解和基本的配色技巧;另一方面,使个体作品具有组合特性,在全班作业的组合中可以再一次地激发学生对色彩、色调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并尝试让学生叙述自己对完整作品的感受和认识。教学评价建议一、本课教学中,应避免单一讲述色彩的物理属性。在阐述色彩基本知识的同时,应尽可能的让色彩与艺术作品、生活场景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对色彩及其变化加以理解。二、作业的设定和评价,应着重于学生对色彩的提炼、色彩创意、情绪表达、审美感受,而不仅仅只是色彩基本知识的认知。参考案例《寻找水色──色彩的认识》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对水色的寻找过程,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掌握色彩提炼的方法,体会色彩中“色调”的意义。技能目标:通过摄影、文学、绘画、设计等实践过程,体会色彩的情感因素。情感目标:学生形成对色彩表现力的初步认知。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文学作品朱自清的《绿》《荷塘月色》,鲁迅的《雪》。学生准备:课本、颜色、笔、3张15厘米×15厘米的铅画纸等。三、教学过程(一)借鉴音乐,轻松导课1.我们今天的活动和颜色有关。你们如何看待颜色呢?每个人都有自己喜好的颜色,是喜欢比较艳丽的颜色,还是喜欢单纯的黑白灰呢?给你们一点时间,想一想,你最偏爱哪一种颜色,并说出理由。2.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思考。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颜色”,那么有谁知道“水”是什么颜色呢?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组风景照片并解读从物理学上讲水本身是无色透明的,但由于周围事物的关系,因此,才具有了可见的颜色。在自然中:天空、树林、沙丘、云、房屋以及各种事物对水的影响可以通过色彩予以反映(海水的深蓝色、夕阳下水面的颜色等)。由此,引入课题──《寻找水色──色彩的认识》。(二)在大自然中寻找“水色”,感悟色彩1.既然水色如此千变万化,那么水是哪些色彩构成的呢?呈现第一张水色局部图,要求学生观察、欣赏、寻找“水”中的颜色。2.将第一张摄影作品局部“水色”图片转化成色彩构成图,学生对照自己寻找到的颜色。3.你们感觉这幅色彩构成作品属于什么色调呢?学生讨论。4.呈现第二张摄影作品局部“水色”图片。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颜色。把第二张摄影作品局部“水色”图片提炼成色彩构成的表现方式。(三)在绘画作品中寻找“水色”,体验色彩1.除了真实的摄影记录外,我们还能在哪里找到水的颜色呢?试试从你们比较熟悉的绘画作品中找一找。2.师生共同欣赏19世纪印象派色彩大师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画家运用笔和色彩,表达了荷花池在不同季节、不同光线下水的色彩变化。3.定格其中一张绿调子的《睡莲》作品并要求学生深入观察、研究作品中包含的色彩,思考色彩带来的感觉并用语言来形容。4.教师把《睡莲》作品以色彩构成的形式呈现、并深入强调前面所学的色彩基础知识。学生用心体会、感受色彩。5.学生用语言形容了莫奈笔下睡莲的颜色变化。呈现以《睡莲》转换的色彩构成作品,就能看出它包含了许许多多的冷色调颜色,如深绿、浅绿、粉绿、橄榄绿等。(四)在文学作品中寻找“水色”,表达色彩1.除了摄影和绘画作品之外,色彩还会在其他的艺术作品中出现吗?让我们再来找一找。请拿出老师给大家准备好的朱自清的散文《绿》,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诵一下,其余同学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朱自清会惊诧于梅雨潭的“绿”呢?他在文章中是怎样描述梅雨潭的绿色的?2.教师引导学生寻找作品中用来描述不同“绿”的语句,如:“一块温润的碧玉”;“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太淡”;“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太浓”;“西湖波──太明”;“秦淮河──太暗”应该用一种怎样的绿来表现才确切呢?学生思考、寻找、体会文学作品中对水色的描绘。3.布置作业:要求全班合作共同用视觉语言──“色彩”来表现朱自清笔下的梅雨潭的“绿”。要求每位同学仔细体会作品中对梅雨潭绿的描述和比较的语句,并把感觉到的颜色均匀地平涂在方形等大的铅画纸片上,完成后全班同学随机,并整齐组合在黑板上。师生欣赏评价、讨论。4.教师小结:这是我们今天合作完成的梅雨潭的“绿”。在这里,朱自清的《绿》不单指一种颜色,而是一种色调(就是色彩形成的总体印象),更是一种动态的、闪动着的绿色氛围。眯起眼睛欣赏作品,我们似乎能想象得出朱自清笔下的梅雨潭那种奇异的绿色。水虽然在物理学上是无色透明的,但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它的色彩是千变万化的,这种变化给我们带来表现的灵感。(五)课后延展与思考荀子说过:“冰,取之为水,而寒于水。”水凝固以后变成冰和雪,那么冰和雪的世界又是怎样的一种色彩呢?课后再读一读鲁迅的《雪》:设想冰和雪的世界给你带来怎样的情绪变化,你又该如何将这种感觉用色彩表达出来?相关链接一、牛顿色环英国科学家牛顿在1666年发现,把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然后投射到白色屏幕上,会显出一条像彩虹一样美丽的色光带谱,从红开始,依次接邻的是:橙、黄、绿、青、蓝、紫。牛顿的色环表示色相的序列,以及色相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将圆环进行六等分,每一份里分别填入红、橙、黄、绿、青、紫六个色相,那么他们之间表示着三原色、三间色、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等相互关系。牛顿色环为后来的表色体系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之后又发展出10色相环、12色相环、24色相环、100色相等。色环表明了色彩的色相关系,但是色彩的基本属性还有明度与纯度。显然,二维的平面是无法表达三个因素的,后来人们又发明了“色立体”,就是借助于三维空间的模式来表示色相、明度、纯度的关系。二、色彩构成是从色彩的物理、生理和心理的角度,用科学与艺术的分析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化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玩具中的色彩木制玩具设计1924年包豪斯(德国)配色练习学生作品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