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和写作》倾听[复习和导入]新闻采访中获取信息的三大途径提问:“提问是记者的天职”倾听:“生命中四大沟通技巧之一”观察:“处处留心出新闻”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积极倾听案例解析记者就新庄小区没能按时供暖气的事采访供热公司的一位副经理。采访的实录如下:记者:我们接到新庄小区住户的投诉,说到今天还没有供上暖气,市政府规定供暖时间是11月15日,你们为什么不给这个小区供暖?经理:是的,我们是没有给新庄小区供暖,原因是……记者:市政府规定15日供暖,这是市政府向全市市民的承诺,这个你们知道不知道?经理:市政府的规定我们知道,但是他们还欠我们的费用……记者:你们既然知道市政府的规定,那你们是否考虑到群众的利益?群众对你们不供暖气有意见你们知道吗?经理:住户肯定会有意见,但是我们不是针对住户的。记者:既然你们知道群众有意见,为什么还不给小区供暖气?经理:可是,物业公司还欠我们的钱没交上来。记者:但是据群众反映,他们已经把今年的暖气费缴过了,你怎么说群众没缴钱?经理:我不是说住户没缴暖气费,是物业公司还有钱没缴,……记者:那你既然承认群众已经缴了暖气费,为什么还不给新庄小区供暖?此案例引发出的两个问题1、这次采访是成功还是失败的?2、采访的关键是追问,还是倾听?我们的回答:此次采访是一次不专业的采访,因为忽略了倾听的环节。采访的关键既是追问也是倾听,但追问的前提是倾听。通过积极倾听,记者可以获取细节、了解他人的故事、学习他人的经验和知识、拓宽视野、批判性的接受信息等。更重要的是,倾听本身就是一种表态,记者认真听采访对象的话,体现了对采访对象的尊重、对采访内容的好奇心、鼓励采访对象多透露一些信息,并利用倾听建立记者与采访对象的良好关系。第二部分倾听的障碍1.说话速度与思维速度不匹配美国科学家的统计是,人说话的速度大约是每分钟125个单词,而思维的速度是平均每分钟400——500个单词。这就意味着,当我们在听别人说话时,有很大一部分“内存”是闲置的(约75%),因为这部分闲置的“内存”,我们常常会走神,或思维跳跃到实际所说的话前面,这就导致了我们的倾听经常出现误差。2.倾听中的干扰别人说话时,会出现一些干扰因素妨碍我们的注意力。例如,说话人说到重要内容时,一辆卡车轰隆隆驶过;说话人站在一个有美女或帅哥照片的广告牌前说话,这些噪音或景象也会影响我们有效倾听。3.年龄增长年龄增长导致不能有效倾听并不是生理原因,而是因为年龄越大,知道的越多,想的越多,要担心、牵挂的事情也越多。换句话说,“杯子里水太满”让我们不能很好倾听。4.话语本身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统计某个老师在讲课中共重复了某个口头禅多少次,结果老师讲的什么也没记住,但统计数字却很精确。话语本身也会引起倾听者分心,这包括上面说的过多的重复一些语句,还包括使用倾听者的特殊词汇,引起强烈情感、联想的词汇等。5.选择性倾听由于大脑自我保护的机制,人会过滤掉许多大脑认为“无用”的刺激。体现在倾听中,就是我们自认为不重要的信息被过滤、被遗忘,而首先注意到我们认为重要的信息。这。也就是我们会对听到的东西有一个主观判断,决定我们听什么、不听什么。但遗憾的是,我们的这种主观判断有时会出错6.缺乏兴趣任何人对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都难以积极倾听,而人对话题的判断很容易极端:要不这个话题“非常有趣”,要不这个话题“非常无聊”。实际上,有时候一个你认为“非常无聊”的话题在你仔细倾听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有点意思——如果我们预先告诉自己这个话题没劲,那它就会很没劲。7.倾听者的观念、态度、偏见和情绪每次采访后,不妨总结一下自己的倾听。下面的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你发现倾听中可以改进的地方,提高下次采访中的倾听我是否认为自己正确,对方错误我是否认为自己比对方强我是否强烈地想获得注意我是否对对方抱有成见、偏见如果对方曾经批评过我,我是否在意?我是否已经知道对方要讲的内容?我是否不愿意看到对方的样子?我是否对对方进行价值判断、道德评判?我是否认为对方是个愚蠢的人?我听对方讲话是否跟听其他人讲话一个态度?第三部分倾听的方法1.准备倾听第一:策划倾听也就是判断什么是要重点倾听的东西。就好比给大脑上了发条,一旦听到重要的部分,大脑立刻会响起警报。第二:记者调整身体、情绪、态度特别是重要采访前,尽量休息好,保证大脑有效运转。避免产生极端情绪,即使是完全不感兴趣的话题,也努力尝试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事物。2.关注变化所谓“变化”,就是采访对象在声音、语调、语速、肢体语言、表情、用词等方面突然发生转变的时刻。“变化”意味着说话人的心境、情绪有所转变,而记者要敏感关注这种转变。案例:记者:您说艾滋病疫苗实验很难招到志愿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据我所知,在泰国,非洲等国招募志愿者并不是一件难事?(采访对象忽然皱起眉头,身体略微前倾,提高音调)采访对象:还不是因为在我国存在着对艾滋病感染者严重的歧视!记者:您能更详细的说一下么?3.通过提问、陈述强化倾听第一:记者可以通过提问或陈述,鼓励采访对象继续说下去,表达自己倾听的兴趣。例如:真有意思,那后来怎么样了?您能举个例子么?您当时一定很为难吧?那你怎么做的?这么大的事,您当时心里是什么感觉?第二:记者也可以通过提问或陈述,挖掘采访对象话中的“言外之意”、“话外音”例如:也就是说,您认为当时采取这种方式是不正确的。您有没有对自己的决定后悔?您觉得有必要这么做吗?第三:提问或陈述还可以帮助记者总结、重复刚才听到的内容。如果有不准确的理解,采访对象可以及时更正。例如:那你的意思实际上是,不能用纳税人的钱来拯救资本家?我对您说的理解是:现在最重要的解决办法是提供足够的物资。第四:追问也是倾听的表现。当记者发现更新的、更重要的或有争议的问题,发现对方话中有错误、矛盾或怀疑采访对象试图掩盖问题时,记者要及时跟进追问。例如:您说的“情况”、“安排”究竟是什么?能不能说细一点?等等,刚才您说要提供企业“合理避税”的机制,但您现在的意思正好相反,您是否可以更详细解释这点?4.注意你的身体语言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导致交流对象误读我们,以为我们不感兴趣。因此,避免下面的身体语言。双臂抱在胸前眼睛盯着窗外眼睛死盯着对方过于舒服的坐着打哈欠5.倾听中的思考倾听中,要保证三个目标,这实际上也是倾听中思考的目标第一,采访对象说了什么第二,采访对象怎么说的第三,有没有出乎意料之外课堂练习:用一分时间汇报你听到的内容Thanksalot!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