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单元小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中国较早进入文明社会,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也较早地走向完备和成熟。中国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随着秦汉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此后,官僚体制和行政机构的设置与管理制度的调整都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晚清时期,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王朝政治终于走向末日。但是,传统的历史惯性依然影响着近代政治生活。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发展历史之长久,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不可比拟的。早在远古时期,人类社会中就逐渐出现了权力的萌芽,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实际上是史前社会的部落酋长。商朝时期,最高统治者称王,王的直接控制范围虽不够太,但能够支配各方国的地位却已建立起来,官僚队伍、军队,监狱等一系列制度开始出现。到西周时候,各项制度更加完备,周王将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确立了一套比商朝更严密的控制体系。靠宗法制的血缘纽带维系统治秩序并非长久之计,随着周王与诸侯、诸侯与大夫之间的大小宗关系日益疏远,靠宗法分封制维系的权力格局逐渐解体。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争霸,各诸侯国在改革过程中纷纷加强君主的权力,到秦统一六国的时候,建立—个皇帝具有无上权威的中央集权制度就水到渠成了。在慢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在不断发展完善,中央与地方官制日益层叠有序,科举选官制度的确立以—种相对开放的原则为官僚队伍不断补充人才,同时又以监察制度对官僚队伍加以监控和约束。但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并非一帆风顺,从西汉到北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直延续不断。同时,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突出。到明清时期,皇权独尊,专制权力达到顶峰。《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史包含三个社会形态:•原始社会----没有阶级的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阶级社会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2.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1)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大约5个世纪400多年)建立启(2)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大约5个世纪400多年)发展汤(3)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大约280多年)强盛武王(4)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大约300多年)衰亡3.封建社会:前475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时期时间特征战国前475—前221年封建社会形成(确立)秦汉前221—220年封建社会大一统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隋唐589—907年封建社会的繁荣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年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明清(鸦片战争前)1368—1840年前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封建社会由盛而衰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奴隶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夏、商、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明清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形成发展(汉唐宋元)顶峰一、夏商政治文化•1.夏朝:•1).建立:夏启特点: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开中国“家天下”制度之先河2).夏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标志着政治权利由“传贤”演化为“传子”。2、商朝商朝政治的特点: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②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突出表现: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突出表现:宗法制)拓展: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A、社会历史的倒退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拓展:公元前21世纪,中国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主要是A、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B、发展统一国家的需要C、居民“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结果D、私有制的发展和阶级对抗的结果二、西周分封制;1、概念: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地区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①西周分封的目的、对象是什么?②分封对象相应的权力和义务是什么?③西周分封制有什么作用?二、西周分封制巩固统治受封土地和人口、再分封、世袭统治权朝贡、军赋、力役、巩固统治;扩大疆域。春秋时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名存实亡.战国时被郡县制取代.鲁、齐、燕、卫、宋、晋;等子弟(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2、目的:4、权利:5、义务:7、作用:8、解体:6、诸侯国:3、分封的对象:为什么分封制会走向崩溃?——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生产力的提高破坏:主要原因: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很强的独立性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楚王问鼎;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兼并战争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表现:“百家争鸣”井田制瓦解,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形成分封制受到破坏,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频繁的争霸、兼并战争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思想上巩固: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统辖关系B、体现了统治者对奴隶的阶级剥削C、反映了诸侯与周王的经济关系D、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材料一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藩屏周。且为后人之迷败倾覆,而溺入于难,则拯救之。——《左传》材料二(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阅读思考(1)据材料一、二,周初分封的主要对象是什么?(2)据材料一,周初大封同姓的原因是什么?一旦国家有难,诸侯可以救援,起到拱卫王室的作用。阅读思考(3)材料三、四中,作者对分封制的态度如何?理由各是什么?材料三大封同姓而命之曰藩屏周室,自周始。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以致于移祚,谓非封建之弊乎?——(明)张燧《千百年眼》材料四周家投其亲贤于半开化的蛮族丛中,使之从事于开拓吸化之大业,经数百年艰难缔造,及其末叶,而太行以南大江以北尽为诸夏矣。——梁启超材料三否定分封制,理由是诸侯势力壮大后挑战王室权威,割据混战,最终导致了周朝的灭亡;材料四肯定分封制,理由是它加强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三、西周的宗法制宗法制1)概念: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血缘与政治结合3)目的: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固。实质:按照血统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是一种等级制度.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4)作用:①保证贵族的特权;②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巩固了分封制。③有利统治稳定和团结.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关系:是支撑周朝政权的两大支柱;宗与分之间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里)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表)。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结合当今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1)积极: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2)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有些违背。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早期:夏、商、周;(奴隶社会)2、早期政治制度:1)夏:世袭制;2)商:宗法制;3)周: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下诸侯权力较大)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从汉到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明清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顶峰及衰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层含义。含义: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听命于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内容: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郡县制、行省制度特点:权利高度集中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权是两対基本矛盾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中央地方监察制度选官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秦)外朝内朝(汉)三省六部制(隋唐)中书门下和参知政事(宋)废丞相设内阁(明)军机处(清)郡县制(秦)…行省制度(元)御史大夫(秦)刺史(汉)汉以后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健全.如:御史台、都察院等世官制(先秦)察举制(两汉)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唐以后)君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郡国并行(汉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1、皇帝制度•⑴由来:“德高三皇、功过五帝”•⑵特点: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⑶影响:“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2、中央机构——三公九卿制度•⑴三公: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务)•⑵九卿:九卿指中央政府中三公之下的许多重要官职,分掌政府的具体职能部门。主要有:①奉常②郎中令③卫尉④太仆⑤廷尉⑥典客⑦宗正⑧治粟内史⑨少府•⑶中央官制的特点: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3、唐朝三省六部制:•⑴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⑵作用: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4、内阁:•⑴形成: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直属皇帝;(消除了皇权与相权间矛盾,皇权对相权斗争彻底胜利,但造成政务集中繁杂)•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⑵性质: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⑶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宦官参政专权导致明代政治黑暗,内阁首辅成为事实上的丞相。•5、军机处:•(1)设立:雍正帝时,在宫内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商议军国大事。•(2)特点:军机大臣奉旨办事,且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较高。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简、速、密)•(3)作用: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背景:郡县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概况:1、郡县制郡尉郡守监御史县尉县令县丞郡县乡、里(亭)影响:废分封、立郡县,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汉承秦制,大一统更为巩固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1、基础不同: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按地域划分,以地域为基础。2、官员的产生和待遇不同:分封的诸侯职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3、与中央的关系和影响不同:封国有很强的独立性,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完全听命于中央,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4、性质不同: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秦汉:郡、县(汉初郡国并行制;东汉出现州、郡、县)•唐:道、州、县•宋:路、州、县•元:行省•明:省(承宣布政使司)、府、县•清:省、道、府、县行省的设立设置:行中书省及直辖的“腹里”(河北、山东、山西)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对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政院进行管理。1、原因:疆域辽阔职权的行使:行使权力受到中央的节制(民政、军政)并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受监察机构监督和省官互迁。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特别是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2、内容:3、意义:三、中国古代监察体制:•1.发展演变过程:以后历朝历代:都有监察机构设置,如御史台、都察院、提点刑狱司等制度逐渐健全秦:中央设御史大夫汉武帝时:设十三州部刺史监察地方官员和诸侯王,在中央由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承担•2.影响积极:发挥监察功能,有利于皇权的维护和巩固消极:本质决定不能真正发挥其实际效能,只能成为加强皇权的工具。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