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内涵12/1/201153制度与经济发展制度变迁3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4计划经济制度5引子:制度作用在经济上体现1制度与制度创新2市场经济体制6531制度作用在经济上体现外汇体制是中国经济增长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情况来说,我们已经面临到我国制成品价格是在不断地降低,就是在对出口市场的制成品价格,出口价格是在降低,等于说我们在出口通货紧缩。而在我们进口产品方面主要是原材料和大宗商品,它的价格在持续的升高,或者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这就等于说我们是在进口这个通货膨胀。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外汇的汇率体制形成机制,没有形成一个灵活的汇率的一个能够及时的反应这种,一个国家生产成份的变化,这样的情况下,反而就造成了我们国内的通货膨胀高涨,而我们没有办法把这个通货膨胀的压力转嫁到比如说欧洲,或者其他的一些我们的消费市场。最后,受到通货膨胀最大影响的还是我国的消费者。我们外汇管理体制它之所以要改革,它是和中国整个宏观经济改革联系在一起的。531制度作用在经济上体现二战后,日本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让它战后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位列首位。二战后,过分加强集体农庄管理体制、缺少制度创新,直到后来制度演进的路径陷入僵硬化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农田水利制度改革让世界上最干旱的大陆-澳大利亚克服农业灌溉难题,如今是世界最重要农产品出口国之一。2011年,挪威评为最幸福的国家。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较小贫富差距有很大贡献,社犯罪率较低,社会生产和生活井然有序,社会分配较合理,与经济利益的协调相关性极强。531制度作用在经济上体现可以看出,制度对一国的经济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且对所处的社会背景有要求,就像日本在战后的政府干预曾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引导作用,但是随着知识产业的发展,不再是赶超西方经济的背景下,政府过多的干预会导致市场僵硬化,阻碍经济的发展。所以说,通过制度与经济的关系了解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经济核算指标来解释经济相比,对解释经济现象深层原因有很大的作用。那么制度又究竟是什么呢?它自身的特点、发展过程、与经济的关系又是如何呢?不同类型有何差别呢?532制度与制度创新2.1制度的含义与作用1.制度的含义按照诺斯的定义: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正式地说,制度是人设计的,决定人际互动结构的约束。制度分为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价值观念,伦理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契约定义:是人们有意识地创造的一些列规则。1.产权结构与政治规则有一致性。2.经济规则界定产权,企业是有关特定交易的协议。3.依靠国家组织强制。正式约束1.是正式约束的有延伸、细化和限制,共同起作用。2.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地位。3.更为广泛和根深蒂固。4.人们自觉主动执行,效果更优,约束作用更大。非正式约束规范,风俗习惯,意识形态,惯例和习惯532.1制度的含义与作用2.制度的作用科斯认为交易过程是有代价的,制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具体表现为:•能提供关于人们行动的信息(预测他人行为)•能约束个体的机会主义(约束机会主义倾向)•为合作创造条件(规定责、权、利)•是一种激励机制(工资制度)制度两种约束作用方式不同,非正式约束潜行于正是约束之外,是人们自觉主动执行的,这样的效果和约束力都比靠政府强制做事要强。(例子:中国的“关系”先于“做事”的社会惯例)532.1制度的含义与作用3.新教孕育了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所有动力中,精神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资本主义是以严格的核算为基础而理性化的,包括劳动本身就是目的;谋财致富是个人美德和才干的证明;通过禁欲的方式追求财富和成功。新教理论中的禁欲观和天职观直接孕育了资本主义精神。新教理论通过禁欲、节俭与劳动来为上帝增添荣誉,劳动是美德。一个人在任何一个工作职位上都可以得救,但必须履行义务责任,这是天职。完成天职,体现美德,孕育了资本主义精神532.2制度创新1.制度创新的含义:是指在人们现有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下,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制度、规范体系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创新。2.制度创新的动力:原动力在于作为国家和社会主体的个人、社团和政府都企图在这一过程中减少实施成本和摩擦成本,从宏观上谋取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最大收益,从微观上对不同主体的行动空间及其权利、义务和具体责任进行界定,有效约束主体行为,缓解社会利益冲突。一般意义上讲,制度创新的终极动力在于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如出现预期的净收益超过预期的成本,一项制度就会被创新。可以说,制度创新是制度主体根据成本效益分析进行权衡的结果。它只在两种情况下发生:创新改变了潜在利益,创新成本降低使制度的变迁变得核算。532.2制度创新制度创新的成本:1.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的费用2.清除旧制度的费用3.削除变革阻力的费用4.制度变革带来的损失及变革的机会成本等成本--收益比较:1.某制度设立与该制度缺位在成本效益方面的比较2.把统一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的有运行效益与运行成本加以比较3.对可供选择的多种制度的成本收益进行比较,选择净收益最大的一项制度。3.制度创新的过程戴维斯和诺斯认为,制度创新的过程是制度失衡与制度均衡的交替变化过程。在制度均衡状态下,对现存制度的改革,不会给从事改革者带来更大的利益,因此这时不会出现制度创新的动机和力量。但如果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或者市场规模扩大,或生产技术发展,或一定利益集团对自己的收入预期有改变等等。在制度学派经济学家看来,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就是一种周而复始的从制度的非均衡到制度均衡的动态变化与发展过程。532.2制度创新3.制度创新的过程制度创新第一行动集团阶段第一行动集团提出制度创新方案的阶段第一行动集团对已提出的各种创新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形成第二行动集团阶段一、二行动集团协作努力实施创新并将创新变成现实第一行动集团:能遇见到潜在市场的经济利益,并认识到只要进行制度创新就能获得这种潜在利益的人。第二行动集团:在制度创新过程中帮助第一行动集团都获得经济利益的组织和个人,这个集团可以是政府机构,也可以是民间组织和个人532.3制度创新制度创新的魅力中国创造和中国制造的差别就在这种产权制度之中。中国创造不能在中国制造的基础上产生,因为中国创造最核心的是制度创造,要把简单的资本制度,变成成功的、知识型的制度,才可以让传统产业变得非常强大。中国互联网企业不怕美国公司,就是因为中国公司取得了比美国公司还大的成功,中国互联网公司已经创造了一千个以上的百万富翁,这就是制度的魅力。532.3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一种生产函数的转移,或者说是实现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并引入生产体系。重大的技术创新会导致社会经济系统的根本性转变。尽管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R&D经费支出还是偏低。在2003年,我国的R&D经费支出总量只有美国的6.54%、德国的30.98%。如表3所示,我国R&D经费支出与GDP的比重明显低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在主要依靠技术创新才能发展的高技术产业,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的研发投入强度存在明显的差距(如表4所示)。中国R&D经费资源不足,严重地制约着中国技术创新能力提升。532.3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我国企业重引进,轻消化吸收。据有关研究,引进同等的技术设备,我国用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费用只及日韩的0.7%。2003年,大中型企业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经费之比是1:0.07,远低于1:10的国际水平。经费投入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对转移技术进行追赶式的消化吸收和模仿创新,降低了技术引进的成效,也影响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532.3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新的环境与条件具有互动与内在逻辑•技术创新为制度创新提出需求,为产业创新提供前提•制度创新可以激励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技术创新是制度创新的基础•技术创新提供增长来源,为经济活动提供心得生产可能性边界,并对制度创新提出需求,为产业创新提供新的可能性•技术创新使产出在相当范围内发生了规模报酬递增;•技术变迁产生了工厂制度,而随着工业社会出现的负外部效应必然会推动制度创新;•增加了制度变迁的潜在利润,降低某些变迁的成本,特别是信息成本;•技术和技术创新决定制度结构及其变化;具有内在统一与内在相关性533制度变迁为了说明制度变迁的动力,需要先说明制度与组织的关系。组织是由其缔造者创造出来,实现财富、收入最大化或其他目标的有目的实体。这些实体包括政治团体(如政党、一会)、经济团体(如厂商、农场、合作社)、社会团体(如教会、俱乐部)和教育团体。制度是比赛规则,组织是参赛者。如果规则已定,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是参赛者的技巧及其所拥有的比赛知识。知识分为两类,可交流的知识和感悟的知识。后者只能部分的通过时间获得,也只能部分地交流。制度框架决定了只是和技术获取的方向,这一方向对于社会的长期发展是一个决定性因素。533制度变迁3.1制度变迁的内涵、动力是指新制度(或新制度结构)产生,并否定、洋气或改变旧制度(或旧制度结构)的过程。它一定是向更有效率的制度演化。制度的特征:稳定性。减少了交易的不确定性,使得社会各部分之间的交易成为可能,我们知道自己的状况和目标。但稳定不意味效率。制度变迁的概述和特点分类变迁的动力、源泉渐进式(绝大数多数)激进式(少数)1.相对价格的变化(要素价格比率的变化、信息成本的变化、技术的变化)企业家获取技术和只是的过程改变着测量和实施成本,改变着交易的成本和收益,改变着相对价格。2.偏好或口味20世纪家庭的变化基本上是由工作、闲暇和避孕的相对价格的变化造成的。此外,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因素对偏好或口味的变化也有很大影响。533制度变迁3.2制度变迁的过程一种相对价格变化使交换(不论是政治交换还是经济交换)中的一方或双方认为改变协议或契约会改善其处境,这时重新对契约进行谈判的企业就会出现。然而,因为契约位于规则的等级结构职中,不重构较高层次的规则(或破坏某些行为规范),重新谈判也许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师徒改变其讨价还价地位的一方或双方可能会投入资源,努力重构较高层次的规则。相对价格或偏好的变化,会逐渐动摇行为规范,导致一种行为规范为另一种行为规范所取代。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有的规则被改变或干脆被人遗忘。类似地,习俗或传统可能被逐渐侵蚀和替代。制度变迁是渐进式的,但有时也会出现激进性的制度变迁。战争、革命、征服和自然灾害也是诱因之一。533制度变迁3.3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布赖恩·阿瑟的概括:假定有两种技术,这两种技术互相竞争,每一种技术又都可以产生收益递增。技术的使用者边用边学,改进这效率。我们无法预先知道哪一种技术更有效率。一旦某种技术取得突破,它便会取得垄断地位。一些小事件也可能使一种技术取得相对优势。时候人们也许会认识到,所放弃的技术更有效率,但那效率相对较低的技术已经胜出并取得了垄断地位。如“愧尔特现象----其实有一种更加有效的打字机键盘,但是人们已经习惯了QWERTY排列方式,顽固地拒绝了DSK键盘,使得现存的键盘排列方式并不是最高效率的。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最有效率的“解”并不总是能够胜出,偶然因素可能对一个过程的早期阶段造成干扰,改变其进程。533制度变迁技术变迁中的理论也适用于制度变迁,所以我们可以借技术变迁中的理论更深入了解制度变迁。技术变迁过程中,有四种自增强机制在起作用:1.大量的投产成本或固定成本。单位成本随着产量的提高而下降。2.产品流行起来后,学习效应会改善产品质量或降低产品的成本。3.与其他采取类似行动的经济单位合作会出现协调效应。4.适应性预期,某种产品在市场上普遍流行,这使人们系那个心它会更加流行。自增强机制作用结果的状态:1.多态均衡2.可能出现无效率3.锁定4.路径依赖533制度变迁递增收益是决定制度变迁路径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只要市场是竞争性的,甚至交易成本接近于零,制度变迁的长期路径就是有效率的。然而,市场是不完全的,信息反馈不完整,交易成本高昂,经济主体的主观模型既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