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治与社会》(1-6课)复习提纲1《经济政治与社会》(1-6课)复习提纲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一、商品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劳动产品和交换这两个条件。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即有用性;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要成为商品既要有使用价值同时又要有价值。3、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两个基本条件:社会分工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二、货币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2.货币的含义: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是商品;与其他商品的区别在于充当一般等价物;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在于具有固定性。3.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4.货币的职能:a基本职能:一、价值尺度(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有价值;形式为观念的货币)二、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形式为现实的货币)b派生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5.纸币:是由国家法定发行的货币符号。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发生通货膨胀。三、价格和价值规律1.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2.影响价格的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经济政治与社会》(1-6课)复习提纲2(2)商品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供不应求时,出现“物以稀为贵”价格上涨;当供过于求时,出现“货多不值钱”,价格下跌。(3)价格反应价值并影响供求关系:价格上涨需求下降,价格下跌,需求扩大。3.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被称为价值规律。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为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4.价值规律的作用:a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调节作用;b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刺激作用;c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筛选作用。四、消费和消费观1.消费行为(消费方式):钱货两清的消费和信贷消费。2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有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心理。收入是首要因素。3.消费心理:求同心理、求异心理、求名心理、求实心理。4.科学的消费观: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b统筹兼顾,合理消费;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d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第二课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一、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1.企业的含义及类型:(1)企业含义:企业是依法设立、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商品的经济组织。(2)企业类型:按所有制形式划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其中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按组织形式划分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2.在我国,大中型企业通常采用公司制。法定的公司形式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3.企业的经济效益A含义:是指企业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B提高效益的方法:《经济政治与社会》(1-6课)复习提纲3a面向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市场效益;b创新技术,推动企业集约型发展——技术效益;c提高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质量效益;d改善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管理效益;e适度扩张,追求规模效益——规模效益。二、企业中的劳动者1.劳动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应受到尊重。2.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a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b高素质的劳动者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c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企业长盛不衰的保证。3.提高劳动者素质A原因:劳动力资源现状:总体素质偏低,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a劳动力整体受教育程度低,影响企业效率;b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B办法:成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努力方向a确立职业理想,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b培养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c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d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e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增强心理素质。第三课个人的收入与理财一、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1、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主要由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部分构成。2、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主要由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部分构成。3、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经济政治与社会》(1-6课)复习提纲4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按个体劳动成果按生产要素贡献)并存。5、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6、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效率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公平就是防止分配不公,避免个人收入差距过分悬殊(不是没有差距)。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证。二、依法纳税1税收的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的意义:税收是国家强制取得财政收入最直接的形式,也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2.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3.个人所得税的作用:利于增加税收;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4、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法: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5.纳税人意识:a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b违反税法的现象: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c我国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d纳税人意识:公民自觉依法诚信纳税;增强对权力的监督意识,关注税收的征管和使用。三、投资理财1.安全方便的储蓄:特点:存取自由、安全性高、收益稳定;风险: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2.证券的种类:证券包括债券、股票等有价债券。(1)债券《经济政治与社会》(1-6课)复习提纲5债券的特点:债券是一种稳健的投资工具,利率固定、风险较小的特点。债券的种类: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债券的收益和风险:三种债券中,国债风险最小,收益低;企业债券风险最大,收益高。(2)股票股票的含义: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工具,是股份有限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收入的构成:包括两部分:一是股息或红利收入,二是通过买卖股票带来的差价收益。股票的特点:高风险、高收益4.商业保险: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投资工具。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理财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资产的增值保值。5、几种理财方式比较:(1)储蓄目前是我国家庭主要的投资方式。储蓄:存取自由、安全性高、收益稳定,也有贬值的风险。(安全方便)(2)债券:稳健的投资工具(3)股票: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工具(4)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6、学会选择恰当的投资理财方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理性理财第四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公有制经济:a内容: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b主体地位: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占主体,国有经济占主导)3.非公有制经济:《经济政治与社会》(1-6课)复习提纲6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国有、非集体成分。作用:促进生产力发展、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税收、方便人民生活。——鼓励、支持、引导4.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a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b我国目前生产力状况决定;c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1.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计划和市场;2、市场经济:(1)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2)市场机制的内容:供求、价格、竞争等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动引导着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调节者人、财、物的合理流动与有效使用。(3)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4).市场调节的缺点:一、不是万能的,需要用计划弥补;二、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2)基本特征:既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又有自己的鲜明特征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自己的鲜明特征:a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市场经济;b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c是政府实行强有力调控的市场经济。三、遵循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1、市场的有效运行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秩序,而良好的市场秩序依靠规则来保证2、市场经济的规则主要包括:自愿交易、平等竞争、诚实守信、等价有偿。第五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小康社会的提出《经济政治与社会》(1-6课)复习提纲71、小康的含义:小康,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2、邓小平设计的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第二步,从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经过20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3、新三步走战略部署:(1)在21世纪前2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从2020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3)从2035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小康的标志)要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1)经济实力: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2)人民生活: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态环境良好。(3)政治文化:民主制度更加健全,民主权利更加充分,公民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更高。(4)国际关系:更加对外开放,更加具备亲和力、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第一,在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效益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第二,基本实现工业化,简称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第三,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镇人口明显增加,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第四,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人们过上更加富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经济政治与社会》(1-6课)复习提纲8(1)标志着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关系到我国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性转变;(3)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我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3、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政府怎么做?(1)按照新发展理念,在发展经济中要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本原则,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发展。(2)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3)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4)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4、资源节约型社会,包括生产上的“集约”和消费上的“节省”两个方面的含义。5、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形态,其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