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概论教学大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社区概论》1社区概论[课程简介]《社区概论》(CommunityGenerality)。社区研究是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也是社会的基础。社区的研究成果是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基础,并且社会学的原理也将在社区实践中得以验证和充实。社区原理有助于社区工作者有效地协调各种力量,改善社区环境,解决社区问题,进而为促进全社会的进步提供理论和经验。包括社区的概念、社区研究的主要理论及观点、社区的基本类型;然后从社区的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把握社区的结构和变迁,最后运用社区的基本原理着重探讨三个基本的社区类型,阐述和分析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社区的研究方法作一介绍。第一章社区的概念和相关理论第一节社区的基本概念及特征一.社区的概念1.社区(Community)概念、渊源、归类社区概念的来源首先来自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FerdinandTonnies)。他于1887年出版的著作CommunityandSociety中首先提出“社区”的概念;1936年美国社会学家R.Park对社区下了定义。1930's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吴文藻先生将社区的概念引入我国,并倡导和开展了社区研究。现在来看,社区的概念纷繁芜杂,不同学者从不同学科提出了不同的定义:如从社会群体的角度认为社区是具有一定社会特征的特殊群体;从社会系统来研究认为社区是构成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从地理区划和聚落来研究认为是一种聚落形态;从社会过程来研究认为社区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研究认为社区是具体的行政管理单元等等。1981年杨庆昆教授发现社区的概念共有140余种。综观这些概念,无一例外地都提到了社区的构成要素,即人口(Population)、区位(Humanecology)、结构(Structure)和社会文化(Socialculture)。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社区就是具有一定人口和区域,通过一定社会联系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的特殊的具体化的社会。简而言之,即具体而微的社会或区域性的社会。2.社区研究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地位。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指出,现代社会学的研究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条是抽取了社会生活的本质意义,从形式上考察社会的各种关系如冲突、竞争、协调等,即形式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或纯粹社会学理论的研究;另一条研究途径是应用社会学的研究,即深入到一个具体的特定的地域社会内并对其结构性质进行深度的解构,即是社区研究。任何理论的产生及其应用,无不是从具体的实践中来的,这从社会学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出。因此,社区研究是将社会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现代社会学的一个趋势就是社区研究或社区分析。但社区研究并不是社会学研究的全部。从社会学的整体来看,其研究对象包括个体、群体、社区和社会,也即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社区研究处于中观层次。社区与社会即有联系又有区别。从社区定义的外延看,社区可被看作是地区社会。但从社区概念的内含看,两者有明显的区别。(1)社会中的各种关系纷繁复杂,不强调“共同”,社区十分强调共同的亚文化和共同的社区意识。《社区概论》2(2)社会不注重地域的概念,社区是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的有机结合。即为社区中人群的活动提供了组织空间,也提供了地理的活动区域。(3)社区间的关系比社会中的各种关系更紧密。(4)社区的功能与社会相比具有更为明确的专门化的特征。如城市社区通常是社会中的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它向社会提供大量工业产品。社会中的人总是生活在一种甚至几种相互交织的的社区中。3.现阶段社区研究的主要内容(1)社区的本质是什么?社区文化或社区精神(2)我国社区的特点及其动态演变:解放前、解放后、改革开放以来、现阶段的社区自治等(3)社区的应用研究:社区及其与社会系统的关系、社区内部诸要素的关系、社区组织、社区规划、社区发展等。二.社区的要素:地域、人口、区位、结构和社会心理1、地域要素: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确定研究区域的大小或边界,社区的界限可大可小,但要根据研究的性质来确定2、人口要素:人口是构成社区的最主要组成部分,社区的人口可从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等方面来进行探析。3、人文生态要素(区位)(HumanEcology):主要是指社区的组成结构及其各部分之间的互动关系,如合作、竞争、同化、冲突等。社会生态,也有“人文区位”的提法,但请注意与Location的区别。4.结构要素: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社会关系4、社会文化要素:社区成员的心理归属感。社区文化是社区的核心内容,不同的社区其文化核心不同,且其文化表现也有所差异。三.社区的聚合1、人际互动:社区内人际互动的频次越高,强度越大,社区的聚合程度则越强2、结构特征:社区内部的社会分工程度与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越高,社区的聚合程度越强3、心理特征:社区成员的心理归属感越强,社区的聚合程度越高,社区成员的心理归属和心理认同包括了社区成员的自我认同与其它成员对己的社会认同。比如,北京“浙江村”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其所表现出的性质充分体现了这3个方面的聚合特征。四.社区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不同的研究角度,社区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按执行的功能:初级社区、次级社区和高级社区社区的性质:旅游社区、交通社区、文化社区等农村-都市连续统: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城市社区(含边缘社区)第二节社区研究的发展一、社区研究的发展阶段社区研究的起源及研究阶段,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FerdinandTownies的CommunityandSociety《社区概论》3标志着社区理论的诞生。社区研究的过程经历了起源、反复、兴盛等发展阶段。兴起:1887年F·丹尼斯(FerdinandTonnies)出版《共同体和社会》,标志社区研究的开始。在此著作中,其比较了共同体和社会中人际关系的不同。(共同体中合作中有分离,但主要是合作;社会中分离中有合作,但主要是分离)早期的社区研究主要关注于城市的贫民生活、生存状态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问题,突出揭露大城市生活的丑恶面。如亨利·梅休(HenryMayhew)的《伦敦劳动者和伦敦贫民》(描述研究),芝加哥学派RobertEPark的《城市研究》(分析研究)(1915年),RobertandHelenLynd的《中镇:当代美国文化研究》(综合研究)(1929年)兴盛:1950's,社区研究在美国达到兴盛,出现或发展出了芝加哥学派、社区权力研究等若干流派或学派;衰落和复兴:1950~1960's,传统的价值观和规范、行为受到挑战,大众传媒的发达、地域概念的弱化、流动的频繁、公共教育的普及等,重点放在社会;19世纪70年代后,通过对社区权力结构的研究(多元论和精英论),社区研究重新繁荣。二、社区研究的类型及流派1.芝加哥学派:以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主任R.E.Park为代表,借用生物学上的生态系统原理来研究社区,强调人文生态。2.RobberandHelenLynda对社区的综合研究:夫妇二人对美国MiddleTown长达20余年的深入参与研究,利用观察法、档案分析法和问卷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剖析了中镇的社会、文化、生活、政治等诸多方面,开创了社区综合研究的先河。3.FloydHunter等对社区权力结构的研究,涌现出精英论和多元论等观点。三、我国社区研究的发展及当前研究现状1.发展历程(1)30年代由吴文藻先生引进,解放前曾在各地大力发展,主要关注农村社区,如费孝通的《江村经济》、梁漱冥的乡村建设运动等;(2)解放后,曾一度衰落,甚至被禁止,(3)80年代开始关注农村和乡镇的城镇化发展,1986年国家民政部建议重新开展社区服务和建设,并开办了一些培训班;(4)2000年11月,23号文件颁布,大力开展城市社区建设2.当前我国社区建设以及社区研究现状(1)社区的涵义发生改变:从一种空间社会演变为一级行政管理机构(2)实践超越理论:理论在面对现实的诸多矛盾时,稍显滞后(3)行政干预为主:以政府为主导,行政干预为手段,社区的自治与社区参与的程度低。(4)城市社区建设力度超越农村:社区建设更多地偏向的城市,而对农村、及集镇薄弱(5)缺乏统一和规范: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建设和管理的模式《社区概论》4第三节社区有关理论一、社区邻里关系与社会网络研究1.社区失落论代表人物:齐美尔(Simmel,1903,城市与精神生活,农村与城市对人产生影响的差异性,金钱是最具效率的媒介)、沃思(LouisWirth,1938,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城市性)基本属于芝加哥学派观点:将城市与农村对比,认为城市具有异质性,具备多人口、高密度、异质性的特点,人与人社会交往的媒介为金钱,猜疑多于信任。2.社区继存论代表人物:O.刘易斯(OscarLewis,1952年,未崩溃的城市化:对移民的研究,尤其是移入城市的移民,)、H..甘斯(HerbertGans,城市村民,1962年)观点:沃思所认为的城市的人际交往并非是由于其特征(城市还是乡村)所引起的,而是由其它原因。有些移民虽居住城市多年,但仍保留其特征,其生活方式、人际交往,乃至价值判断都仍然保留,城市人也仅仅是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如唐人街、“日本城”、“小意大利”等;另外,根据其它学者的研究,认为美国城市中有五种居民(社会分层):A.“四海为家”者(Cosmopolitan)、B.“单身者或无子女家庭”(Unmarriedorchildless)、C.“少数民族村民”(EthnicVillagers)、D.“受剥夺者”(Deprived)、E.“堕入陷井者或地位下降者”(Trappedanddownwardly)。3.社区解放论代表人物:费舍尔(ClaudeS.Fischer,社会网络与场所:城市环境中的社会关系)、韦尔曼和雷顿(B.WellmanandB.Leighton)20世纪70年代提出。城市与农村人际关系差异的主要原因不是由于高度密集、高度异质性所带来的,而是由于不同的交往圈子存在着“临界数”。少数人→移入城市→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综合→群体的整合与摩擦→形成亚文化。建议打破邻里,解放社区主要观点:利用社会网络(Socialnetwork)分析A)社会网络概念描述的是人际交往得以形成的关系网,网中的节点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群体;B)社会网络不仅包括人际之间的直接交往,也包括间接交往;C)社会网络无法确定边界;D)社会网络以自我为中心社会网络的分析特征有两种:A互动性特征(多重性、互动的频次与程度、关系的交易内容、交换物的指向性);B结构性特征(规模或大小、密度、同质性、中心度)二、社区权力研究1.社会精英论主要代表人物:F.亨特(FloydHunter)(1953,基于对亚特兰大的研究,社区权力结构:决策者研究)通过与居民交谈和其它一些调查,开出175人大名单→地方政治熟悉的专家筛选,确定了40人的名单→对40人进行访谈,得出12人的名单,但没有一个是政府官员。权利精英,幕后操纵。《社区概论》5主要观点:A)上层少数人构成单一的“权力精英”,社区权利梯度的顶层是哪些经济界和商界的精英;B)该“权力精英”阶层统治地方社区的生活;C)政治与民间领导人是该阶层的执行者;D)该阶层与下层人民存在社会冲突;E)民主在地方层次上是无效的,但地方精英与国家精英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评论:技术缺乏科学依据,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预设了发现和结论2.多元政治论主要代表人物:R.A.达尔(R.A.dahl,1961,美国纽黑文市,谁统治:美国城市中的民主和权力),采用了观察决策过程的方式,客观记录代替主观评价;主要观察公共教育、政治使命以及城市革新主要观点:权力不仅仅是声望,还要有行动的权力,应当用“决策法”来考察谁在重大的城市决策上参与实际决策。评论:公共管理的决策方式是不同的,同时注重观察已公开的行为社区权利结构权利项目隐蔽精英式合法多元式合法性不任公职,不属于任何协会有公职或属于某一协会可见性不为公众所熟悉多为社区居民所熟悉决策范围广泛参与决策事宜仅参加社区公共政策团体关系形成一个团体而非独立行动代表社区各种不同的团体利益三、区位学理论人文区位论(Hum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