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期末说课07级科学教育洪旭亮20072305638《力的等效和替代》教学设计【课题】力的等效替代【教学对象】高一学生【授课时间】45分钟【教材】广东教育出版社《物理》必修I【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的地位与作用:力的等效和替代是粤版物理必修I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弹力、摩擦力等力的概念,对力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同时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习了位移矢量,对矢量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储备,获得感性认识。这节课的内容,为下面的力的合成与分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后续力的合成与分解打下知识层面的基础。本节课所初步总结出来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也是处理矢量的一个通则,因此本节课为以后动量、冲量、动能定理等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2、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对等效替代的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质的认识。学习关于实验探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等效思想和所学的探究方法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3、教材的内容安排:粤教版教材第三章第3节力的等效和替代这一节的内容,首先是教师讲解一些相关的概念:力的图示、力的等效、合力、分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等概念,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寻找等效力,引导学生进行试验设计,最后引导学生得出具有普适性的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初步得出。4、对教材的思考:这章的教材编写整体上看,比较适合学生的认识特点,但是,我觉得第三节《力的等效与替代》力的等效这部分,我们一直在强调力的等效,直至后面寻找等效力,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求几个分力的合力,故而在这里,应该把寻找等效力与力的合成在观念上应该先对等起来,教师应该注重提出猜想前的引导工作,引导学生从几何层面上来考虑他们之间的关系,不置使得学生无从下手。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期末说课07级科学教育洪旭亮20072305638【学生学情分析】(一)学生兴趣:实验操作的兴趣,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好奇心。(二)学生的知识基础: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位移以及力的概念,初步接触了矢量的概念。(三)学生的认知特点:对矢量方向性的理解还仅停留在表面上。本节课应着重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体验矢量运算并非简单相加减,而是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对于第一次接触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大的飞跃,对于习惯于代数运算的学生来说,矢量运算是相对较困难的,也比较难以接受,如何让学生在以前学习基础之上接受本节课内容是一个难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图示法,区别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2、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本质上是从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二)过程与方法1、理解力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并掌握。2、采用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独立思考与分组讨论等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及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3、通过课堂实验的设计及操作过程,培养学生利用现有器材设计实验的能力及临时反应能力(器材的灵活运用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通过力的合成的研究与规律的发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步养成用科学方法与科学知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提高科学素养。3、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等效替代思想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期末说课07级科学教育洪旭亮20072305638【教学难点】实验的设计、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总结与归纳、从“代数和”思维到“矢量和”思维的跨越。【教学策略设计】新课程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本节课通过问题的提出,创设问题情境,继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本节课的教学选用探究与验证相结合的模式。老师应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注意把握教学的难度与深度。教学方法:1、实验法(学生分组实验)这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通过学生分组实验的实施,充分体现、发挥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以引导的功能。同时,学生通过分组实验,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在实验中,使得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得到了应有的锻炼。2、谈话法在探究实验的整个过程,为了使老师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避免学生走一些没有必要的弯路,故而采用谈话法,提出一系列有严格逻辑顺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老师做适当的补充、小结。确保实验有效进行。3、讲授法由于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全部知识由学生自己来探究获得是不切实际的,故而应该辅之以讲授法,来帮助学生获得一些立即认识,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有序的进行。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期末说课07级科学教育洪旭亮20072305638学法指导:教学中,通过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出探究的问题。然后,学生将以小组合作实验的形式进行学习、与探究的过程。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实验设计、实际操作、分析数据、归纳结论,既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各个环节,又让学生学得物理知识。同时,注意知识的运用,学生要学会理性分析、思考。总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能变,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要坚持,教师的引导作用要时时刻刻体现。教学媒体设计:充分运用多媒体,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通过一些图片、Flash来使学生获得学习物理知识的感性材料,感性的认识。使得课堂显得非常的有吸引力,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砝码,细线,弹簧秤,木板,橡皮筋,绳套两段,图钉,白纸【教学流程图】图片展示演示实验物理图景分析导入新课布置作业内容布置作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猜想探究实验提出问题拓展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引出概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数据的处理归纳得出结论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期末说课07级科学教育洪旭亮20072305638【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教学情境,引入课题]通常物体都会受到多个力的作用,许多情况下这些力的作用可以与某个力作用产生同样的效果。图车陷泥潭讲解图片内容:一辆车陷进了泥坑,用一辆汽车用绳子牵一下,就可以把它从泥坑中拉出来(如上图所示)。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播放多媒体课件提出问题:如果十几个人连推带拉把它从泥坑中拉出来,这时一辆汽车的牵引力的作用效果和十几个人的作用力作用效果有什么关系?观察、思考回答问题用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出课题,较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新课的引入较为顺利[概念引出]1、力的图示:让学生用2分钟时间自学,回答问题检验自学情况,以与学生讨论的方式点出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并试着画出简单的力的图示与示意图图:力的图示教师布置任务,回顾力的三要素的内容,进而提出问题:1、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有什么区别?思考、回答问题,跟着老师步伐,画出简单的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内容较简单,没有必要全部讲解,采取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鉴于学生自觉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够,还是要点出二者的区别。[演示实验](2分钟)通过图片展示、演示实验引出力的等效、分力与合力的概念演示实验内容:准备好一重物(一桶水),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图片展示进行演示实验并帮助学生分析观察思考帮助老师进行演示实验用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出课题,学生通过实际参与演示实验(学生可自行进行演示)并通过分析,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期末说课07级科学教育洪旭亮20072305638A:两个学生共同提起B:一个学生单独提起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引出力的等效再经过物理图景的分析,点出“等效代替”的思想,为后续的实验设计思想买下伏笔。引出分力、合力、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这几个概念较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概念的引出较为顺利[创设教学情境]教师提出问题: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的合成;图课件截图进一步提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进而引入探究实验教学环节提出问题:1、方向相同的共点力的合成?2、方向相反的共点力的合成?3、互成一定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F与F1、F2之间的关系?4、两个互成角度分力的合力的大小是否等于两个分力之和、之差呢?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问题的一步步深入,由浅入深,逐步引出探究实验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易与为学生所接受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期末说课07级科学教育洪旭亮20072305638[提出猜想:]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围绕实验方案的设计进行:如何设计方案,探讨合力的求法提出问题:1、我们能否从几何关系上来寻找关系?同时,教师展示多媒体,分力合成的过程2、从几何上来寻找关系,即是将合力与分力的末端连接起来,是一个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四边形?引导学生得出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进而引导学生正式提出猜想:两个力的分力与合力末端的连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讨论问题进行交流通过提出具有指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思考问题的思路,避免学生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基于学生的情况,全部由学生来进行探究还是不太切合实际的,故而老师的引导性显得尤为重要,同学们在讨论中思考问题,培养合作的精神,交流的习惯[方案的设计]在已有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识的进一步的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着重于实验探究中的一些问题:数据处理、归纳结论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问题1:实验器材的选择?问题2:如何保证分力与合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问题3:力的大小,方向的确定?问题4:分力合力关系的研究?思考交流讨论设计实验进一步的引导学生,培养合作交流精神,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案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期末说课07级科学教育洪旭亮20072305638图实验方案(之一)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行之有效的方案,不一定要按照以上的方案来进行,真正体现探究行教学。[进行试验]教师引导学生做好数据记录准备,学生设计数据记录表格、写出具体的实验设计方案(不要求详细)、简略的实验步骤、设计数据记录表格。图课件截图学生分组实验,多次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巡回指导及时的帮助学生纠正错误适时的引导点拨进行实验,观察实验数据,交流、讨论,(能够得出初步的结论更好)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经历操作的过程,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同时,通过动手做实验,使其获得对科学的热爱和亲近感。体验科学探究的严谨性、科学性。获得成就感[归纳实验结论]再次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图课件截图结论: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的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就叫做平行四边形法则引导学生处理实验数据:问题1、如何进行数据处理?作出力的图示画出平行四边形的“惊喜”对于学生的结果给予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回答激发学生动脑思考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鼓励学生,使学生迸发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激情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期末说课07级科学教育洪旭亮20072305638[拓展]在得出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求法后,进一步提出问题。两个分力的夹角与合力大小的关系,三个力乃至三个以上力的合成,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结论提出问题:问题1:分力F1和F2的大小一定时,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随着F1和F2的夹角变化的变化情况?着重在与点拨,为学生课后作业打下一定基础,引导方向问题2:三个力的合成方法?三个以上的力的合成呢?进行实际的练习操作思考交流讨论回答通过对知识的拓展,进一步来激发学生动脑思考,体会物理的学习是无止境的,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钻研的精神[课堂小结]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着重“等效代替法”的思想方法掌握进行知识的整合,讲解认真听讲,思考巩固所学,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具体的框架,学习效果倍增[布置作业]对本节课内容的进一步完善布置作业:1、试着分析合力与分力夹角θ的关系。2、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