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基础课与艺术设计教学的关系摘要:艺术设计是目前是国内很多高校都在开办的专业,但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目前我国艺术设计教学中忽视绘画基础课教学的情况,本文提出应加强绘画基础课教学,并处理好绘画基础课与设计专业课的合理关系。关键词:造型;绘画基础课;创新能力艺术设计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它涉及到美学、文学、物理学、机械学、人机工程学、心理学、营销学等各种学科的相关知识。艺术设计专业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教育领域,至今已有二十几个年头。我国的艺术设计现在正逐步走向成熟。加之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艺术设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艺术设计专业更多地为广大考生和学校所了解,众多的院校(包括绝大多数的美术院校和大部分工科院校)都相继开设了工业设计系(专业)。然而,各高校由于其自身的专业定位和办学方向各有不同,其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也不尽相同,但在对待基础课特别是绘画基础课教学的问题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与偏见,如:重专业轻基础,认为绘画基础课在整个工业设计专业中的比重不大,甚至是无足轻重,所以在课时安排上千方百计压缩绘画课时数,而片面增加专业课的教学时数;重计算机轻绘画,认为有无绘画基础对工业设计影响不大,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弥补甚至可以完全替代绘画,因此片面强调计算机能力而忽视绘画基础课的教学;重思想轻表达,认为设计只要有超前的思想与观念,至于表达、制作等方面的事应由其他专门人员来完成等等。然而,绘画基础课程与艺术设计课程之间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绘画基础课与设计专业课的关系艺术设计始终与工艺美术、与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所指的绘画基础课是指与艺术设计密切相关的素描、色彩和速写。众所周知,艺术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从起源看,艺术设计源于工艺美术,不管后来随着大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使艺术设计与工艺美术背道而驰有多远,艺术设计的肌体中确存有工艺美术的基因。设计有着艺术的性格,设计创造的过程遵循实用化求美法则的艺术创造过程。一名成功的设计师,他的任何设计,无论其草图还是效果图,都应当以一定的具体视觉形态展现出来,而这种具体的视觉形态又必须依赖于一定的造型(如形体的塑造、色彩的调配与渲染心脏背景的选择等)。造型能力的培养又只能通过一定的绘画基本功的训练来实现,因此绘画基础课可以说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之基础,理应受到重视与加强。目前依照教育部的部颁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大多数工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都是从高中理科考生中招生。作为理科学生,他们长期培养和运用的是以理性认识为主、环环紧扣的严密的逻辑思维,对以感性认识为主的形象思维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应用。而在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大多数中小学为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将“音体美”称为“小三样”弃置一边,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更使理科学生远离已经久违了的音乐、美术。学生大部分缺乏绘画基本功,很难谈得上造型能力。而工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在招生过程中基本上都未能组织有效的单独的专业加试,即对考生的绘画基础和基本造型能力无从了解,若再在教学中忽视或削弱绘画基础课的教学,无疑会对今后整个的工业设计教学产生较为深远的负面影响。设计的内容是工业产品,服务的对象却是“人”,由此而在设计中充分体现人机工程学法则是任何产品设计都无法绕开或回避的。目前国内绝大部分设计者在运用人机工程学法则的过程中,参考的大多是国外研究者依照欧美人体比例、运动规律而编著的相关现成的资料。无庸置疑,这些现成的资料具有一定的普遍指导意义,它们的直接运用,可以为设计者节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是由于东西方人文背景与生活习惯毕竟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的,且即使是拥有相同的人文背景与生活习惯的人,职业、性别、年龄等方面也同样对同一产品有不同的需求。要真正使设计具有个性化特征,必须让产品具有针对性,如同样是设计一只水杯,炼钢工人和文秘人员就应有不同的特征,前者体力劳动强度大、动作幅度大,要求水杯容量大,且要考虑其耐用性;后者则体力劳动强度相对较小,动作幅度也不大,所以在设计时不妨做得小巧、精致一些。这些特征又不是那些一成不变的资料所能提供的,要靠设计者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加强速写训练无疑是捕捉和积累素材的最有效途径与方法,遗憾的是,现在相当多的院校(包括一些美术院校)的艺术设计教学中,不仅很难见到速写课的踪影,甚至不开设人物写生课,学生想在课堂上得到一些有关人机工程学方面的最基本的感性认识都不大可能。长此下去,势必影响到产品设计的质量与品位。二、从绘画基础课走向艺术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我国的美术教育只注重纯艺术方面的培养与教育,美术作品通常所表现的是形象、色彩、意境与神韵等与精神世界相关联的事物,很少表现具有一定功效的具体的艺术设计产品,对设计方面则少有涉猎甚至处于相互排斥的状态,因而也就说不上产品设计了。最近几年来,随着艺术设计专业的升温与扩展,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绘画基础课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美术教育中的绘画基础课教学绝大部分是坚持机械地照搬现实的原则的,很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的创作与创新,与设计专业重点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合拍;2.在设计教学中往往将绘画基础课作为设计专业课的附属课程,其重要性自然要大打折扣。实际上,艺术设计中的绘画基础课教学是在美术教育中的绘画基础课教学基础上作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认识和了解对象的形体、色彩、结构等特征,更重要的是要将组成对象本身的形体、色彩、结构等元素进行提炼与概括,转换成设计语言和元素再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形成区别于原有对象的新的视觉形态,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当然,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在课程结构与体系、教学方法与模式等方面进行不断改革与摸索。如:在教学中要加重速写课的份量;将临摹、写生与默写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训练;在绘画基础课阶段有意识地加大创新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从本质上说,应该是艺术与技术的综合体,而不能将其视为艺术与技术的简单相加,人为地进行分割教学。绘画基础课与设计专业课也同样是相辅相成的,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决不能厚此薄彼,有丝毫的偏废。参考文献:⑴林家阳,《设计教育随感—思考中国的设计教育》,《艺术与设计》2000年第3期⑵简召全主编,《工业设计方法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