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复习总结(高占先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有机化学复习总结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各种类型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烯炔,脂环烃(单环脂环烃和多环置换脂环烃中的螺环烃和桥环烃),芳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酰胺),多官能团化合物(官能团优先顺序:-COOH>-SO3H>-COOR>-COX>-CN>-CHO>C=O>-OH(醇)>-OH(酚)>-SH>-NH2>-OR>C=C>-C≡C->(-R>-X>-NO2),并能够判断出Z/E构型。构象:(1)乙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重叠式。(2)正丁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对位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全重叠式。(3)环己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椅式构象。一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取代的椅式构象。多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取代最多或大基团处于e键上的椅式构象。立体结构的标记方法1.Z/E标记法:在表示烯烃的构型时,如果在次序规则中两个优先的基团在同一侧,为Z构型,在相反侧,为E构型。CH3CCHClC2H5CH3CCHC2H5Cl(Z)-3-氯-2-戊烯(E)-3-氯-2-戊烯2、顺/反标记法:在标记烯烃和脂环烃的构型时,如果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同一侧,则为顺式;在相反侧,则为反式。CH3CCHCH3HCH3CCHHCH3顺-2-丁烯反-2-丁烯CH3HCH3HCH3HHCH3顺-1,4-二甲基环己烷反-1,4-二甲基环己烷二.有机化学反应及特点1.反应类型还原反应(包括催化加氢):烯烃、炔烃、环烷烃、芳烃、卤代烃氧化反应:烯烃的氧化(高锰酸钾氧化,臭氧氧化,环氧化);炔烃高锰酸钾氧化,臭氧氧化;醇的氧化;芳烃侧链氧化,芳环氧化)反应类型(按历程分)自由基反应离子型反应协同反应:双烯合成自由基取代:烷烃卤代、芳烃侧链卤代、烯烃的α-H卤代自由基加成:烯,炔的过氧化效应亲电加成:烯、炔、二烯烃的加成,脂环烃小环的开环加成亲电取代: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亲核取代:卤代烃、醇的反应,环氧乙烷的开环反应,醚键断裂反应,卤苯的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卤代烃和醇的反应亲核加成:炔烃的亲核加成2.有关规律1)马氏规律:亲电加成反应的规律,亲电试剂总是加到连氢较多的双键碳上。2)过氧化效应:自由基加成反应的规律,卤素加到连氢较多的双键碳上。3)空间效应:体积较大的基团总是取代到空间位阻较小的位置。4)定位规律:芳烃亲电取代反应的规律,有邻、对位定位基,和间位定位基。5)查依切夫规律:卤代烃和醇消除反应的规律,主要产物是双键碳上取代基较多的烯烃。6)基团的“顺序规则”四.概念、物理性质、结构稳定性、反应活性(一).概念1.同分异构体2.试剂亲电试剂:简单地说,对电子具有亲合力的试剂就叫亲电试剂(electrophilicreagent)。亲电试剂一般都是带正电荷的试剂或具有空的p轨道或d轨道,能够接受电子对的中性分子,如:H+、Cl+、Br+、RCH2+、CH3CO+、NO2+、+SO3H、SO3、BF3、AlCl3等,都是亲电试剂。亲核试剂:对电子没有亲合力,但对带正电荷或部分正电荷的碳原子具有亲合力的试剂叫亲核试剂(nucleophilicreagent)。亲核试剂一般是带负电荷的试剂或是带有未共用电子对的中性分子,如:OH-、HS-、CN-、NH2-、RCH2-、RO-、RS-、PhO-、RCOO-、X-、H2O、ROH、ROR、NH3、RNH2等,都是亲核试剂。自由基试剂:Cl2、Br2是自由基引发剂,此外,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氰、过硫酸铵等也是常用的自由基引发剂。少量的自由基引发剂就可引发反应,使反应进行下去。3.酸碱的概念布朗斯特酸碱:质子的给体为酸,质子的受体为碱。Lewis酸碱:电子的接受体为酸,电子的给与体为碱。构造异构立体异构位置异构碳架异构官能团异构互变异构构型异构构象异构H2CCCH3CH3H2CCHCH2CH2CH3CH2OHCH2CHOHCH3CHO顺反异构对映异构同分异构CH2CHCH2CH3CH3CHCHCH3CH3OCH32Clhv或高温均裂hv或高温均裂Cl2Br22Br4.共价键的属性键长、键角、键能、键矩、偶极矩。5.杂化轨道理论sp3、sp2、sp杂化。6.电子效应1)诱导效应2)共轭效应(π-π共轭,p-π共轭,σ-p超2共轭,σ-π超共轭。)3)空间效应顺反异构体,产生条件:烯醇式:(二).物理性质1.沸点高低的判断?不同类型化合物之间沸点的比较;同种类型化合物之间沸点的比较。2.熔点,溶解度的大小判断?3.形成有效氢键的条件,形成分子内氢键的条件:(三).稳定性判断1.烯烃稳定性判断R2C=CR2R2C=CHRRCH=CHR(E-构型)RCH=CHR(Z-构型)RHC=CH2CH2=CH22.环烷烃稳定性判断3.开链烃构象稳定性4.环己烷构象稳定性5.反应中间体稳定大小判断(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自由基)碳正离子的稳性顺序:CH3(CH3)3C(CH3)2CHCH3CH2CH2CHCH2CH2>>>>立体效应(空间效应)范德华张力:扭转张力:已有基团对新引入基团的空间阻碍作用。OHOH两个原子或原子团距离太近,小于两者的范德华半径之和而产生的张力。CH3SO3HCH3SO3H和在重叠构象中存在着要变为交叉式构象的一种张力。HHHHHHHHHHHH空间阻碍:自由基稳定性顺序:(四)酸碱性的判断1.不同类型化合物算碱性判断2.液相中醇的酸性大小3.酸性大小的影像因素(吸电子基与推电子基对酸性的影响):(五)反应活性大小判断1.烷烃的自由基取代反应X2的活性:F2Cl2Br2I2选择性:F2Cl2Br2I22.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活性R2C=CR2R2C=CHRRCH=CHRRCH=CH2CH2=CH2CH2=CHX3.烯烃环氧化反应活性R2C=CR2R2C=CHRRCH=CHRRCH=CH2CH2=CH24.烯烃的催化加氢反应活性:CH2=CH2RCH=CH2RCH=CHR'R2C=CHRR2C=CR25.Diles-Alder反应6.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SN1反应:SN2反应:成环的SN2反应速率是:v五元环v六元环v中环,大环v三元环v四元环7.消除反应卤代烃碱性条件下的消除反应-----E2消除HOHROHHCCHNH2HCH2C=CHHCH3CH2HpKa15.716~192534~40~49CH2CHCH2CH2>>>CH3(CH3)3C(CH3)2CHCH3CH2>(CH3)3CBrBrBrBr形成碳正离子的相对速率110-310-610-11CH2CHCH2XCH2X3RX2RX1RXCH3XCH3X1oRX2oRX3oRX>>>CH2CHCHXCH3CHXCH33RX2RX1RXCH3XRIRBrRCl醇脱水-----主要E18.芳烃的亲电取代反应芳环上连有活化苯环的邻对位定位基(给电子基)-------反应活性提高芳环上连有钝化苯环的间位定位基(吸电子基)或邻对位定位基-------反应活性下降。例如:下列芳香族化合物:A.B.C.D.硝化反应的相对活性次序为。(六)其它定位基定位效应强弱顺序:邻、对位定位基:-O->-N(CH3)2>-NH2>-OH>-OCH3>-NHCOCH3>-R>-OCOCH3>-C6H5>-F>-Cl>-Br>-I间位定位基:-+NH3>-NO2>-CN>-COOH>-SO3H>-CHO>-COCH3>-COOCH3>-CONH2五、活性中间体与反应类型、反应机理反应机理:1.自由基取代反应机理中间体:自由基反应类型:烷烃的卤代,烯烃、芳烃的α-H卤代。2.自由基加成反应机理中间体:自由基:反应类型:烯烃、炔烃的过氧化效应。3.亲电加成反应机理中间体:环鎓离子(溴鎓离子,氯鎓离子)反应类型:烯烃与溴,氯,次卤酸的加成中间体:碳正离子,易发生重排。反应类型:烯烃的其它亲电加成(HX,H2O,H2SO4,B2H6,羟汞化-去汞还原反应)、炔烃的亲电加成,小环烷烃的开环加成,共轭二烯烃的亲电加成。或环鎓离子):4.亲电取代反应机理:中间体:σ-络合物(氯代和溴代先生成π络合物)反应类型:芳烃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烷基化,酰基化,氯甲基化)。5.亲核加成反应机理:中间体:碳负离子反应类型:炔烃的亲核加成CH2CHCHCH3CHCH33ROH2ROH1ROHOHOHClNH2NO2CH36.亲核取代反应机理:SN1反应中间体:碳正离子,易发生重排。反应类型:卤代烃和醇的亲核取代(主要是3°),醚键断裂反应(3°烃基生成的醚)。SN2反应中间体:无(经过过渡态直接生成产物)反应类型:卤代烃和醇的亲核取代(主要是1°),分子内的亲核取代,醚键断裂反应(1°烃基生成的醚,酚醚),环氧乙烷的开环反应。7.消除反应反应机理E1机理:中间体:碳正离子,易发生重排。反应类型:醇脱水,3°RX在无碱性试剂条件下在污水乙醇中的消除反应。E2机理:中间体:无(直接经过过渡态生成烯烃)反应类型:RX的消除反应重排反应机理:(rearrangement)重排反应规律:由不稳定的活性中间体重排后生成较稳定的中间体;或由不稳定的反应物重排成较稳定的产物。1、碳正离子重排(1)负氢1,2-迁移:CH3CHHCH2CH3CHCH3(2)烷基1,2-迁移:CH3CCH3CH2CH3CCH2CH3CH3CH3(3)烯丙位重排:碱性水解δδCH3CHCHCH2ClClCH3CHCHCH2CH3CHCHCH2OHCH3CHCHCH2OHCH3CHCHOHCH2六、鉴别与分离方法(1)烃类①烷烃、环烷烃不溶于水,溶于苯、乙酸、石油醚,因很稳定且不和常用试剂反应,故常留待最后鉴别。不与KMnO4反应,而与烯烃区别。③烯烃使Br2/CCl4(红棕色)褪色;使KMnO4/OH-(紫色)变成MnO2棕色沉淀;在酸中变成无色Mn2+。④共轭双烯与顺丁烯二酸酐反应,生成结晶固体。⑤炔烃(-C≡C-)使Br2/CCl4(红棕色)褪色;使KMnO4/OH-(紫色)产生MnO2↓棕色沉淀,与烯烃相似。⑥芳烃与CHCl3+无水AlCl3作用起付氏反应,烷基苯呈橙色至红色,萘呈蓝色,菲呈紫色,蒽呈绿色,与烷烃环烷烃区别;用冷的发烟硫酸磺化,溶于发烟硫酸中,与烷烃相区别;不能迅速溶于冷的浓硫酸中,与醇和别的含氧化合物区别;不能使Br2/CCl4褪色,与烯烃相区别。(2)卤代烃R—X(—Cl、—Br、—I)在铜丝火焰中呈绿色,叫Beilstein试验,与AgNO3醇溶液生成AgCl↓(白色)、AgBr↓(淡黄色)、AgI↓(黄色)。叔卤代烷、碘代烷、丙烯型卤代烃和苄基卤立即起反应,仲卤代烃、伯卤代烃放置或加热起反应,乙烯型卤代烃不起反应。(3)含氧化合物①醇(R—OH)加Na产生H2↑(气泡),含活性H化合物也起反应。用RCOCl/H2SO4或酸酐可酯化产生香味,但限于低级羧酸和低级醇。使K2Cr2O7+H2SO4水溶液由透明橙色变为蓝绿色Cr3+(不透明),可用来检定伯醇和仲醇。用Lucas试剂(浓HCl+ZnCl2)生成氯代烷出现浑浊,并区别伯、仲、叔醇。叔醇立即和Lucas试剂反应,仲醇5分钟内反应,伯醇在室温下不反应。加硝酸铵溶液呈黄至红色,而酚呈NaOH)生成CHI3↓(黄色)。②酚(Ar—OH)加入1%FeCl3溶液呈蓝紫色[Fe(ArO)6]3-或其它颜色,酚、烯醇类化合物起此反应;用NaOH水溶液与NaHCO3水溶液,酚溶于NaOH水溶液,不溶于NaHCO3,与RCOOH区别;用Br2水生成(白色,注意与苯胺区别)。③醚(R—O—R)加入浓H2SO4生成盐、混溶,用水稀释可分层,与烷烃、卤代烃相区别(含氧有机物不能用此法区别)。④酮加入2,4-二硝基苯肼生成黄色沉淀;用碘仿反应(I2+NaOH)生成CHI3↓(黄色),鉴定甲基酮;用羟氨、氨基脲生成肟、缩氨基脲,测熔点。⑤醛用Tollens试剂Ag(NH3)2OH产生银镜Ag↓;用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