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山东省莱阳市文峰学校冯宝强山东省莱阳市第二实验中学陶夏新课改后初中教学淡化了知识体系,降低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化学计算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加强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等的联系;强调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轻视学生知识结论的教学。进入高中以后,许多基本概念、实验、计算等一下子都涌了上来。使得很多学生觉得化学太难了,大有放弃之心,这样教师不能很好地进行高中化学教学,这对学生以后的升学及科学素质的培养都极为不利。所以对于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一直是师生共同关注的话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中学化学有关基本概念教学的认识.化学基本概念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化学基本概念能深刻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是构成化学知识系统的基本单元。因此,准确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并使其在头脑中得以形成是学好中学化学的关键。2、化学知识是由许许多多概念构成的完整体系。因此,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能更深刻地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3、运用基本概念把化学的基础知识——理论教学与物质教学、实验技能和计算技能等有机地联系起来,使知识和技能形成完整的体系。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一、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二、剖析概念,加深理解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三、正反两方,讲清概念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四、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同学们在学习化学基本概念时,往往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的不透,把握得不准。本人把教学中发现的易错基本概念作了以下总结:1、关于单质的概念,学生知道单质一定含有一种元素,但错误判断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教学中应将概念中的“物质”加强讲解。如:O2和O3的气体中,只含有氧元素,但它是混合物而不是单质。2、酸溶液中一定含有H+,其溶液一定呈酸性;学生错误判断呈酸性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如:NaHSO4=Na++H++SO42-,其溶液因含有H+而呈酸性,但它是盐溶液,又如NH4NO3、NH4Cl、(NH4)2SO4等都是呈酸性的盐溶液,这是由NH4+水解导致的。3、碱溶液中一定含有OH-,其溶液一定呈碱性;学生错误判断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如:Na2CO3、K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但它们都不是碱,这是由CO32-水解导致的。4、由盐的定义,知道盐中含有酸根离子和金属阳离子,学生因而忽略铵盐也是盐。5、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误判断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就一定是氧化物。如:O2、KClO3等虽含有氧元素但都不是氧化物。6、由酸性氧化物的定义知道,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是高锰酸的酸酐,但它是金属氧化物,而CO、NO等非金属氧化物则不是酸性氧化物。7、由碱性氧化物的定义知道,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则是酸性氧化物。8、由有机物的定义知道,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如:C、CO、CO2、碳酸盐等都是无机物。9、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但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要强调是混合物。如:H2O、C2H5OH等则不是溶液。10、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2NaOH+CO2=Na2CO3+H2OFe2O3+6HCl=2FeCl3+3H2O11、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但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CO+CuO=Cu+CO2则不是置换反应。12、化合反应一定生成一种物质,但有一种物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一种物质,但有一种物质参加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如:2O3=3O213、原子、分子的判断,学生容易混淆,14、燃烧的概念在初中存在局限性,在高中应设疑,进入高中概念的教学。15、爆炸的概念在初中没有直接定义,在初中教材89页的介绍实例全部是化学变化,学生误认为只有化学变化才会产生爆炸。基于当前的学生情况,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势在必行。我个人认为对初中没有定义,而高中需要应用的概念及学生容易模糊的概念要进行补充讲解。五、高中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概念离子、单质、化合物、游离态、化合态、电离、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燃烧、爆炸、酸、含氧酸、无氧酸、强酸、弱酸、易挥发性酸、难挥发性酸、稳定性酸、不稳定性酸、碱、强碱、弱碱、盐、正盐、酸式盐、碱式盐、钠盐、钾盐、铵盐、盐酸盐、硝酸盐、硫酸盐、可溶性盐、难溶性盐、微溶性盐、饱和溶液、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结晶水合物六、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一)要准确,严密地阐述化学概念的定义。1、概念中关键的词语一定要引导学生辨析到位为了深刻讲解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重概念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熟悉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也就是说,单质和化合物应该在纯净物的范畴内进行区分,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定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轻易错将一些物质如氧气、臭氧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将冰水混合物看成是混合物。如在讲“元素”的概念时,我和学生一起“划分句子成分”,学生很快发现“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实际上是“一类原子”的定语,而“元素”就是这类原子的“总称”,这样学生对“元素”这一概念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2、概念的内涵一定要剖析到位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一定要进行剖析,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如讲解酸性氧化物这一概念,其定义是:“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这个定义决定了概念的范围是成盐的氧化物,如SO2,SO3,CO2,P2O5等,而不成盐的非金属氧化物如NO,CO,等则不属于这一类。再如学习“溶液”的概念时,注意几个重点词汇:“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一定是混合物,而且这种“混合物”还必须具备“均一、稳定、透明”的特点,抓住这几个关键词,学生就不难理解“溶液”的概念了。同时讨论定义中“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这句话的含义,往常有同学在计算时把“投入的溶质”当作“溶液里的溶质”,和学生一起分析这句话后,学生明确了“溶液里的溶质”已经“分散到”溶剂里了,如果投入的溶质未能完全溶解,或某条件下以固体形式析出了,那么这一部分不属于溶液里的溶质。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溶液”概念的理解,对有关计算也起了很大帮助3、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一定要练习到位有些概念,是概念中包含概念,学生对这样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就要从两个概念的相互关系的着重练习做起,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假如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要害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明确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找出概念的个性和共性。化学概念种类繁多,各概念之间不是彼此孤立无关的,每个概念又常与其他概念或知识相互联系在一起,教学时要注意从多方面分析这种关系。如元素与原子、分子与原子不同点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可构成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是描述物质宏观组成的,而原子是描述物质微观构成的。讲解时着重概念的建立过程,让学生从中体会,效果会很好。(三)充分运用实验和现代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化学的实践性很强,重视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在做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观察主要现象方面。这样,方能达到形成化学变化这一概念的目的。例如,做铁和硫的燃烧实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硫的燃烧有一个过程,先液化,再气化;最后才燃烧。所以它的燃烧属于气体燃烧,具有气体燃烧的特征——产生火焰。而铁丝在纯氧气中燃烧无液化和气化过程,是固态物质燃烧,具有固体物质燃的特征——产生火花。两者比较,使学生掌握固气物质燃烧的区别。不少抽象概念还必须借助于直观的语言去帮助形成,用恰当的比喻,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如物质的量的教学。(四)注意概念的复习、巩固与深化,把握教学尺度任何概念初步确立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反复运用,除课堂复习外,要要求学生完成适量的与化学概念有关的练习,才有利益巩固所学概念。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要从概念的内涵入手及时予以纠正。随着科学不断发展和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同一概念本身也在发展深化。在教学时,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概念,同时又要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跨越学生的接受能力过早地深化概念的内涵或引出发展后概念。教师必须熟悉有关概念的整个中学化学知识体系中的编排情况。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结合解决认识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逐步拓宽或深化概念的内涵。在进行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