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十二五”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43为统筹规划环长株潭城市群“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全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四化两型”建设,进一步提升省域综合竞争力,制定本规划。一、主要成就与问题“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环长株潭城市群根据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创新体制机制,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发展。1、经济实力稳步提升。2010年,城市群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58.81亿元,占全省的78.3%,其中长株潭三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716.55亿元,占全省的41.9%,提前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1842.85元,为“十五”期末的2.5倍。城市群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92.02亿元,年均增长23.74%。其中长株潭三市439.70亿元,占全省的40.6%,比“十五”期末提高3.3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490.71亿元,年均增长33.94%,实际利用外资158.08亿美元,年均增长17.41%。2、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实力壮大,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3/43兴产业迅速发展,一批千亿产业、千亿集群和千亿园区逐步形成,环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期末的16.9:42.4:40.7调整为11.5:51.7:36.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1.02%,比“十五”末提高11.56个百分点。城乡结构不断优化,城市化率达48.00%,其中长株潭三市城市化率达60.70%。3、“两型”建设加速推进。科学制定了改革方案和区域规划,编制了12个专项方案和16个专项规划。资源节约、生态补偿等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五区十八片”开发建设全面启动,“两型”产业、节能减排等示范引领工作有序进行,长沙高新区、株洲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获批国家试点,重金属治理列入国家专项,湘江流域综合治理初见成效。4、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3103项,专利授权34161件。教育公平取得新进展,教育品牌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势头强劲。计划生育、城乡医疗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等应急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5、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注重创新管理、提高效能,加快了城乡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长株潭被列为全国首批创建创业型城市。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4/43入6810元,分别为“十五”期末的1.92和1.88倍。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城乡社会稳定。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传统发展方式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群域核心不够强大,辐射带动能力有限,整体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二是城市之间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还未形成有效的配套与衔接,促进要素合理流动的制度环境和市场体系有待完善。三是区域间竞争更为激烈,转型升级压力加大。四是公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社会建设和管理任务更加艰巨。二、发展定位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两型社会”为方向和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为基本途径,以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民生改善和制度建设为重要着力点,以综合配套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兼顾城乡,以“3”促“5”,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新机制,率先积累传统工业化成功转型的新经验,率先形成城市群发展的新模式,带动实现富民强省、科学跨越,为全国体制改革、科学发展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二)基本原则。1、“两型”引领、“四化”带动。以“两型”为导向,5/43以“四化”为途径,带动城市群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生态发展格局,全方位展现“两型”特色。2、统筹协调、联动发展。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促进城市群各市间功能互补,带动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协调发展,辐射全省,实现城乡统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3、改革创新、示范带动。加强改革试点,促进重大改革项目化,以改革为动力,建成湖南新型工业化的先导区和新型城市化的展示区,为全国“两型社会”改革建设提供示范。4、以民为本、惠民和谐。把改善民生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从满足人民生存性需求向发展性需求转变,普惠民生,建设和谐城市群。(三)发展目标。积极推进环长株潭城市群的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体制机制创新。到2015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资源与环境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率先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成为内陆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成为全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发展引领区,成为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1、经济发展。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年均不低于12%,2015年GDP达到2.1万亿元,长株潭三市GDP占全省比重达到45%,城市群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8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6/43投资累计完成7万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比重达到68%,城镇化率高于5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1万元。2、社会发展。到2015年,城市群社会事业主要指标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城乡收入比控制在2.8以内,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建设创业型城市达到国家标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养老、失业保险覆盖率达到95%,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实现人员全覆盖,研发经费占城市群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3、资源节约。到2015年,城市群节能、节水、节地指标明显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核心区长株潭三市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城市群万元GDP能耗在2010年基础上降低18%,长株潭三市万元GDP能耗在2010年基础上降低20%,城市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9立方米,每平方千米工业用地规模工业产出达到50亿元,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4、环境友好。到2015年,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模式基本建立,森林覆盖率达到50.5%,人均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5平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二级以上)达到96%,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防治,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0年累计减少18%,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43专栏1环长株潭城市群“十二五”发展主要目标分类指标20102015平均增速(%)指标属性经济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255921000≥12预期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3184348000≥11预期性长株潭三市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4245预期性三次产业比重11.5:51.7:36.88:52:40预期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23490.7][70000]25预期性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比重(%)6468预期性城镇化率(%)4855预期性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3140预期性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189333000011预期性农村人均纯收入(元)68101100012预期性社会发展城乡收入差距2.782.8预期性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年)——9约束性城镇登记失业率(%)4.24.5约束性社会保障覆盖率(%)——95预期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6100预期性研发经费占GDP比重1.42.2约束性资源节约万元GDP能耗(吨标煤)1.120.95约束性万元GDP能耗累计降低(%)——18约束性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115.869约束性每平方千米工业用地规模工业产出(亿元)4050约束性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8约束性环境友好森林覆盖率(%)48.3750.5预期性人均城市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6.278.5预期性空气质量优良率(%)9296约束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4575约束性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100约束性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减少(%)——18约束性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束性8/43三、城乡发展与布局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做大做强长株潭核心都市区,在都市区以外,加强长株潭-益阳-常德、长株潭-岳阳、长株潭-衡阳、长株潭-娄底4条轴线上的城镇建设,其他地区优先发展小城市或开发区,带动一般地区极化发展,实现做强核心、轴线整合、极点联动。(一)空间布局。构建“一个都市区、四个次级城市圈(带)、四条城镇轴”的城市群空间布局框架。形成以长沙为中心的长株潭都市区。外围分别以常、岳、衡、娄为核心,发展4个次级城市圈。都市区以外,着力加强长株潭-益阳-常德、长株潭-岳阳、长株潭-衡阳、长株潭-娄底4条城镇轴线建设,将长株潭都市区与外围4个次级城市圈(带)紧密联接。专栏2“一都市区、四次级城市圈(带)”覆盖的城镇区域区域范围长株潭都市区包括长沙主城区、望城区、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湘潭市区、株洲市区、益阳市中心城区常德城市圈包括常德主城区、临澧县县城、津市市区、澧县县城、桃源县城、石门县城岳阳城市圈包括岳阳主城区、临湘市区、岳阳县城衡阳城市圈包括衡阳主城区、衡阳县城、衡山县城、衡南县城、衡东县城娄底城市带包括娄底市区、涟源市区、冷水江市区、双峰县县城、新化县县城1、长株潭都市区。环长株潭城市群中心区域,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长沙市区作为整个都市区的核心,积极培育株洲市区和湘潭市区两个副中心,外围形成宁乡、浏阳9/43等特色组团。长沙与株洲、湘潭之间以绿心隔开,株洲、湘潭之间通过共建工业园区的形式实现功能互补。益阳与都市区保持密切联系,通过产业协调、交通联系、基础设施和生态网络共建实现高度一体化。专栏3长株潭都市区的功能定位区域定位长株潭都市区环长株潭城市群的中心区域和动力极核,全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沙市城区区域金融、信息、服务中心,区域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休闲产业中心,区域旅游集散地株洲市区区域交通枢纽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湘潭市区区域旅游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星沙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航空枢纽中心,物流中心望城、宁乡、浏阳地方特色鲜明的都市区产业基地益阳市区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态休闲旅游基地2、常德城市圈。依托特殊的区位条件对接成渝城市群,打造成环长株潭城市群的第二级城市化重点地区。以常德市作为该城市圈的中心,各城市沿主要交通线路以及沅水、澧水两岸集聚发展,强化常德与石门、津市、澧县之间的联系,形成点轴发展态势。专栏4常德城市圈的功能定位区域定位常德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对接成渝城市群,区域第二级城市化重点地区常德市区城市圈金融、信息、服务中心,宜居的文化名城津市市城市圈机械制造业基地和主要内河港口澧县城市圈食品、新型建材基地和主要内河港口临澧县城市圈制造业基地10/43石门市城市圈能源、建材基地、生态旅游区服务基地桃源县地方特色鲜明的农业、生态文化旅游基地3、岳阳城市圈。定位为环长株潭城市群对接武汉城市圈的重点区域、城市群的石化工业基地以及重要的物流中心。以岳阳市区作为该城市圈的中心,以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统为支撑、高度发达的小城镇组团为极核,形成高度协作的网络型城市圈。专栏5岳阳城市圈的功能定位区域定位岳阳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对接武汉城市群,区域第二级城市化重点地区之一,区域石化基地和重要物流中心岳阳市区城市圈金融、信息、服务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湘市城市圈边贸门户、化工农药、陶瓷工业基地岳阳县城市圈以制药、电磁铁等为主的地方加工工业基地重点小城镇城市圈基础产业基地、生态农业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