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走近作者【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后谪居黄州。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慧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慧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讯,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我们还学过苏轼谪居黄州时期的什么作品?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近乎流放,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于是写了《记承天寺夜游》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文章表达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自慰、自我排遣,也有看到美景的高兴,和友人同游的愉悦,同时表现苏轼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你还能背下来吗?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品析诗文上阕缺月、疏桐、漏断、人静一系列寒冷凄清的冷调色意象的描写,营造出孤独、凄凉、寂寞的氛围,渲染出一种孤高凄凉的境界,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景语即情语”,这其实是词人内心孤独寂寞的反映。1.上片前两句怎么翻译?营造怎样的氛围?译文: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独往来”先点出独来独往,心事重重的“幽人”形象,接着又写到“孤鸿”,让人联想。这两句即是实写,又富有象征意味。“独往来”“缥缈”写出了生命的孤独、漂泊无依、孤傲高洁。2“独往来”“缥缈”写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情境?3.缥缈孤鸿影。”写出了幽人与孤鸿的什么相似之处?寂寞、孤独、孤芳自赏、洁身自好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时常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译文:4.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词中作者“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恨的内容: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无人理解的忧愤。同意: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译文:它突然惊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5.结合具体词句说说全篇用怎样的手法写孤鸿?写了孤鸿几方面的行为?表现了幽人与孤鸿怎样的品质特点?词人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手法表现了孤鸿的心理活动。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上片),惊起回头(惊魂未定)、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下片),四方面行为。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肯同流合污的心境。6.请联系你积累的诗词,说说“鸿雁”这一意象在古典诗词中有哪些含义。如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衫,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译文: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A.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发思乡怀亲之情。如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B.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如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译文:而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C.取鸿雁翱翔于天际,自由自在,喻一种超然于物外,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课堂小结卜算子·咏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因“喜论恢复”受到投降派忌恨,受人排挤,结果被黜免,回乡闲居至死。走近作者原文: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赏析:词的上阕写梅花的生存环境(遭遇),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突出其处境的悲凉,象征着诗人被排挤的政治遭遇。原文: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译文: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赏析:下阙写梅花的精神品格。说她一任群芳猜忌嫉妒,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依旧保持着清香。“群芳”代指“主和派”小人。这首咏梅通篇来见“梅”字,却处处传出“梅”的神韵,且作者以梅自喻,托物言志,物我融一,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孤傲高洁、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品析诗文1.这首词上阙写环境,下阙写品格。思考词人是怎样描写环境的?罗列这些意象有什么目的?上阙梅驿外断桥黄昏风、雨梅驿外断桥黄昏风、雨(野梅)寂寞、孤独荒凉、破败惆怅、萧瑟凄凉、惨淡梅花孤寂凄凉的境遇以及它的愁苦之情。2.这首词上阙写环境,下阙写品格。思考词人是怎样写品格,从哪里体现?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孤傲高洁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矢志不渝托物言志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环境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品格(凄凉的境遇、愁苦之情)喻陆游一生艰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严酷的政治打击。陆游不屑媚俗邀宠,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们的傲岸性格。陆游即便粉身碎骨也还要坚持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意志。当权的投降派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其实也正是作者一生独标高格,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不渝的铮铮傲骨的真实写照。课堂小结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