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学笔记第一章导论中医学:以阴阳学说为轴心,以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重要手段,以自然疗法为主要形式,其属于生命科学范畴,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部分内容。理论体系初步形成:《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①《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柩》两部分,是中医基础理论形成的标志,奠定了独特的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②《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著,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③《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论述了药物的四气五味七情等药物学理论,为中药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新修本草》是我国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张从正(攻下派)李杲(补土派)朱震亨(滋阴派)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理论、恒动理论、辨证论治1、整体观念:指的是对事物和现象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的认识。(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①形体结构整体性: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系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构成一个表里相联、上下沟通,协调共济、井然有序的统一整体。②基本物质同一性:物质是同一的。③机能活动统一性:心理和生理是人的两大基本活动,心身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促进、制约的协同关系古人强调“形神合一”。(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2、恒动观念:指运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分析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3、辨证论治:包括辩证和论治两个部分,是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独特方法,也是中医学理论的体系的基本特点。●证、症、病的区别:①证:即“证候”,“证据”之意。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的某一阶段,多方面病理特性的概括②症:指症状,是病人述说的不适。③病:是对疾病发展全过程中特点与规律的概括。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思想元气论1、气:指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2、气的基本特征:(1)气是构成万物的本源(以无形的弥散状态和有形的聚会状态被人们所感知)(2)气是运动不息的物质(3)气是感应现象的中介3、元气论对中医学的影响(1)说明生命过程的物质性和运动性(2)说明人体的整体性和联系性(3)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现象阴阳学说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属性的概括2、阴阳的特征(1)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积极的,进取的,刚强无形的,功能亢进的,都属于阳的范畴。-2-(2)凡是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消极的,退守的,柔弱有形的,功能抑制的都属于阴的范畴。3、阴阳属性的特点:(1)阴阳的抽象性和相关性(2)普遍性(3)相对性:①阴阳的相互转化②阴阳的无限可分性4、主要内容(1)阴阳相互对立:①阴阳相互矛盾②阴阳相互制约(2)阴阳相互依存:①阴阳相互依存②阴阳的相互为用(3)阴阳相互消长:①阴阳的消长②阴阳俱长或阴阳俱消③阴阳双方处于暂时的动态平衡(4)阴阳相互转化:重阳必阴,重阴必阳5、在中医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①说明物质与功能之间的关系②说明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失衡(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转化)(4)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①确定治疗原则:a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是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b补其不足,虚则补之,是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②归纳药物的性能:a归纳药性b分析五味c升降浮沉(5)用于指导疾病的预防五行学说1、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要素及其运动变化●特点:(1)木曰曲直:生长,生发条达舒畅2)火曰炎上:温热升腾向上(3)土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的特性(4)金曰从革:肃杀潜降收敛清洁(5)水曰润下:寒凉滋润向下静藏2、生克乘侮关系①相生: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资生、助长和促进的作用.“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②相克: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克制、抑制和制约的作用。我克者为“所胜”,克我者为“所不胜”(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五行制化:五行之间相生和相克互相结合,相互制约和化生,以维持和促进事物的协调平衡和发展变化。(生中有制,制中有生)③相乘: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乘即乘虚侵袭之意如肝炎:就是木乘土,脾虚表现腹胀,纳差,乏力④相侮:(反克)指五行之间反向克制的异常变化。侮即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3、在中医中的运用(1)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2)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①相生关系的传变:a母病及子:指病变由母脏累计到子脏b子病及母:指病变由子脏波及到母脏②相克关系的病变:a相乘b相侮(3)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3-第三章藏象学说藏象:藏是指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即内脏。象,即征象,形象,一是指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二是指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征象。1、学说内容:脏腑是内脏的总称。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①研究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脏腑之间的关系。②是研究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2、学说特点:(1)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①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②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2)从“象”来考察“脏”的功能活动脏腑心:为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为五脏之首,在五行中属火,在五脏阴阳中属阳中之阳,起着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君主之官)1、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①主血:指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②主脉:指心气推动和调节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液通畅。(心,血,脉三者共同形成一个循环于全身的密闭的管道系统.)(2)心主神志:①主广义之神,是指心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②主狭隘之神,是指心主宰人体的心理活动。2、心的系统连署(1)心在志为喜:指心的生理功能与情志的喜有关(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3)心在窍为舌(4)心在液为汗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在五行中属金,在五脏阴阳中属阳中之阴1、生理功能(1)肺主气、司呼吸①主气:a主一身之气是指肺具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用。一方面是宗气的形成,另一方面是体现在对全身气机的调节。b主呼吸之气是指呼吸为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②司呼吸是指肺为人体主司呼吸运动的器官,具有呼吸功能。(2)肺主宣发和肃降:①宣发: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a.将体内浊气排出体外。b.将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津液布散全身,外达皮毛。c.宣发卫气到体表。②肃降:是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保持呼吸道洁净的功能。a.吸入清气。b.将清气、水谷精微、津液向下布散全身,并将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液下输到肾和膀胱。c.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的洁净。(3)肺通调水道: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对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4)朝百脉,主治节:①朝百脉: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会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经脉管输送到全身。肺朝百脉的功能,是肺气的运动在血液循行中的具体体现。-4-②主治节:指肺有治理调节全身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的作用。a.肺司呼吸,完成体内外气体交换。b.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c.助心行血,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d.调节水液代谢,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推动和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2、肺的系统联属(1)肺在志为悲忧(2)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3)肺在窍为鼻(4)肺在液为涕脾:脾胃同居中焦,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与胃相表里,共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1、主要功能(1)脾主运化:具有把食物变化为水谷精微,并将水谷精微转输到全身的功能。①运化水谷: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并转输其水谷精微的功能。水谷精微是人出生之后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主要物质基础,故称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②运化水液: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排泄作用,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一个重要环节。(2)脾主升清①主升清,指水谷精微借脾气上升而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②升举内脏,指脾气上升能起到维持内脏位置相对稳定,防止其下垂的作用。(3)脾主统血:指脾具有统摄血液在脉管中运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2、脾的系统联属(1)脾在志为思(2)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3)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4)脾在液为涎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中属木。(将军之官)1、主要功能(1)肝主疏泄: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使气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①调畅气机,使全身气机通畅。②助脾胃运化及胆汁分泌排泄。③调达情志:情志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④调节生殖功能:男子的排精,女子的排卵和月经来潮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2)肝主藏血: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2、肝的系统联属(1)肝在志为怒(2)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3)肝开窍于目(4)肝在液为泪肾:为封藏之本,精之处,先天之本,五脏阴阳之本,在五行属水。1、主要功能(1)肾藏精:指肾具有封藏和贮存精气的生理功能。肾中精气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a.主生长,发育和生殖。b.是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2)肾主水:是指肾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肾中精气的升腾气化,尿液的生成排泄均与肾的气化作用有关。(3)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的清气,从而保障肺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生理功能。2、肾的系统联属(1)在志为恐(2)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3)开窍于耳和二阴(4)在液为唾六腑胆:1.贮存和排泻胆汁;2.主决断。胃:1.受纳、腐熟水谷;2.主通降,以降为和。-5-小肠:1.受盛和化物;2.主泌清别浊。大肠:传化糟粕。膀胱:贮尿和排尿三焦:1.运行元气2.运行水液。(上焦、中焦、下焦)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个脏器组织。它们在形态上多属中空而与腑相似,在功能上则“藏精气而不泻”而与脏相似。脑:①主宰生命及精神活动(脑为元神之府)②主感觉运动女子胞:①主月经②主孕育胎儿脏与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心与小肠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何为后天之本?其原因是什么?脾胃是后天之本。饮食入胃后,经胃的受纳和腐熟作用,使其初步消化并下达小肠,再经过小肠受盛化物作用使之进一步消化分解成水谷精微和糟粕。食物的消化虽在胃和小肠中进行,但必须依赖于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也要依赖于脾的传输和散精的功能,才能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经肺宣发向上向外布散,肺的肃降向下向内输布,使水谷精微输布于全身。水谷精微是人自出生以后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主要物质来源。所以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的功能,必须和脾的运化功能相配合,才能把水谷化为精微,以化生为气血津液,供养全身。因此脾胃同为后天之本。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脏腑器官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理功能:1.繁衍生命,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2.濡养脏腑,促进机体生理功能3。化血化气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1、气的生成:①先天之精气,禀受于父母,藏之于肾。②水谷之精气,源于水谷,经脾胃的运化而生成。③自然之清气,通过肺吸入。2、气的功能①推动作用:能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以及各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②温煦作用:指气具有产生热量、驱除寒冷而使人体温暖的作用。③防御作用:指气具有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同时又具有祛除侵入体内的病邪的作用。④固摄作用:指气对血、津液等液态物质的固护、统摄和控制作用从而防止其无故流失,以及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