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开题报告1课题提出的背景高中英语(SEFC)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阅读教学逐步摆脱了传统的翻译法一统天下的局面,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提高,能将各种理论运用于阅读教学实践中,灵活驾驭、处理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同时,在当前的中学英语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l)认识误区,模式落后。由于对待语言本质在认识上的误区,我国的外语课堂教学基本还是一种“知识”型的教学模式。相当一部分教师上课偏重于语言知识的讲解,忽视语篇教学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主要精力放在用词规则的详细讲解和词语的机械操练,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教学成为知识的搬运,教师就语言论语言,就交际谈交际,忽视了语言与学生的意识、思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没有很好地重视语言作为认识工具的作用,导致学生的认识能力发展的滞后。(2)强调权威,缺乏自主。由于传统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课本知识的权威性和绝对性,教学重结论的获得,而轻视得出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习惯于将事物的结论(比如说某词或某一语法规则的用法)直接地提供给学生,而忽视或根本就不注意教学情景的创设和对意义的建构。英语知识简单化处理,常常使教学脱离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所形成的知识教条化、僵化,学生不能对知识进行灵活迁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机会和时间,思维活动贫乏,缺乏阅读的兴趣和激情。长期以往,在需要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他们常常会表现出思维能力的薄弱。由于学生对各种观念进行检验、评判的权力被剥夺了,.他们只能以别人的观点代替自己的见解。(3)材料不配套,低层次徘徊。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材料的选择,基本上是教师自主选择。由于教师个体所反映出的语言能力、个人喜好和教学观念的差异,阅读材料的选择差异也很大。总体看,存在的问题是阅读材料安排缺乏科学性和广泛性,没有层次性,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与学严重分离。学生做了大量的阅读题,收效却不大。学生无法通过接触大量有效的阅读材料来进行知识的广泛、灵活的迁移,从而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的体系,进而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对知识的掌握基本停留在对词汇的记忆上,字面的了解。面对与课本中的例题相类似的问题,他们可以套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来加以解决。但在实际解决问题时,当问题的条件、目的都隐含具体情境中,而且在不同的情境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没有现成的解决问题的套路时候,需要学习者具体分析问题,建构起解决问题的思路的时候,他们就显得无奈。(4)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不够充分。评优质课时,挂图、简笔画、卡片、实物、录像、投影、录音机、多媒体样样俱全,应有尽有;但到平时上课时,这些东西在课堂上统统不见了,教师依旧沿用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法,仿佛多媒体教学手段只是为了应付优质课才用,致使平时课堂教学不生动、不活泼,教学过程呆板,气氛沉闷。2课题研究的意义2.1理论价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起源可追溯至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可谓源远流长。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何克抗,1999)在当前社会和教育环境下,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突破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以获得直接经验和以解决问题为主的英语学习模式,可以有效的改革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我们大力提倡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英语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有着深刻的启示。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的阐述,探讨如何将其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2.2实践价值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2)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以学生“cando’’来描述各级目标要求,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在“做中学”(learningbydoing),“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阅读教学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理解所学的课文材料,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阅读技能的训练,教会学生怎样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开展学习活动,从而逐步培养语言学习的能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都是在于:能否打破长期以来统治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多年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是这种努力所取得的主要理论研究成果。在当前社会和教育环境下,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突破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以获得直接经验和以解决问题为主的英语学习模式,可以有效的改革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我们大力提倡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英语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有着深刻的启示。我们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材,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3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3.1国内研究现状分析﹒1997年((科学与教育》杂志的第6卷第1、2期以“科学教育中的哲学与建构主义”为主题结集出版了专刊,从哲学角度讨论了建构主义及其对科学教育的意义与影响。﹒北师大陈琦和张建伟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第1期上发表了《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何克抗在《教育技术通讯》1999年第1期上发表了《建构主义一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前者围绕学习心理的核心问题评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后者则从教育技术学的角度论述了建构主义的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对改进教学的意义与影响。﹒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实证研究:以云南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为案例(云南大学出版社)覃辉鲍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学位论文]陈洁,2004-华中师范大学﹒试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学位论文]侯小波,2005-华中师范大学﹒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学位论文]余文娟,2009-华东师范大学﹒建构主义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学位论文]雷安敏,2009-贵州师范大学﹒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学位论文]王琨,2009-中国海洋大学﹒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学位论文]杨坤伦,2005-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以上学位论文从不同角度阐述及论证了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了其成功及不足之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在2011年修订的最新版“全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对相关要求做了新的解释和说明。所以,本课题仍然有其固有的价值及新的研究空间。3.2国外研究现状分析﹒美国著名的建构主义学者冯·格拉塞斯菲尔德(vonGlasersfeld)主编的《教育中的建构主义》,马修斯著述的《建构主义与新西兰的科学教育》,杜宾(K.Tobin)主编、美国促进科学协会出版的《科学教育中的建构主义实践》,斯特弗(L.Steffe)等人主编的《教育中的建构主义》等等。﹒1996年美国出版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一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全国科学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就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其指导思想的。﹒在德国,基尔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杜特(R.Duit)博士倡导用建构主义理论改革科学教育;在新西兰,90年代中小学科学课程就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的;在英国,利兹大学的科学教育研究中心多年来一直在开展把建构主义理论用于科学教学改革中。4核心概念界定4.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他经过研究认为:儿童自身知识的习得是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以后又经多位科学家、心理学家的深入研究逐渐形成现在的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即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这之中,意义大致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事物间的联系等。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就被认为是建构主义学习过程的四大要素。在这里,意义建构是最终目的,协作会话是主要手段,而情境则是学习过程中异常重要的条件,也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给予特别关注的地方。该理论强调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连。它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理想的学习环境包含哪些因素等。4.2阅读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书面材料主要是文字,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首先是把文字符号变成声音,后达到对书面材料的理解。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影响阅读理解的外部因素包括文字材料和情境的物理特点,如照明条件,文字的字体、型号等;文字材料的易读度,如字词的常用程度,句子的长短与结构的繁简,命题密度(即在一定长度的材料中出现的概念数)等;材料的概括与抽象的程度;由外部确定的阅读目的等等。影响阅读理解的内部因素主要是阅读者的知识基础。此外,阅读者的注意、记忆和思维也都是重要的内部因素。5研究的理论假设和理论基础5.1研究假设通过研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尝试运用在其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几种教学模式,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联系起来,以期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提高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的目的,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目的。5.2理论基础5.2.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一向是心理学研究中比较核心的课题。长期以来,心理学中对学习有种种界说,最为广泛接受的定义是“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陈琦,1997:47)。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Jonassen,1995)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wilson,1995)5.2.2建构主义的学习方法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材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是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的认知工具。(Griffiths,1997)5.2.3建构主义的教师观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多个方面发挥指导作用。6研究的对象和内容6.1研究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