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29卷第12期2010年12月地理科学进展PROGRESSINGEOGRAPHYVol.29,No.12Dec.,2010收稿日期:2010-03;修订日期:2010-0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102)。作者简介:郭焕成(1936-),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地理学会可持续农业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地理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农业与乡村地理、乡村景观规划与土地利用、都市农业与观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研究。E-mail:guohc@igsnrr.ac.cn1597-1605页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郭焕成,韩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摘要:乡村旅游是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居民为目标,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乡村旅游可以合理开发城市边缘区景观生态资源,发展城郊生态旅游,实现城市和乡村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乡村旅游在中国先后经历了早期兴起阶段、初期发展阶段和规范经营阶段,从最初的资源特色主导、农业产业主导和政府扶持主导过渡到了现今的市场主导。本文基于乡村旅游的产生背景和概念特征,对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论述,分析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主要模式,并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最后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能用以指导未来中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中国;乡村旅游;综述;发展现状;发展模式;未来展望1引言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的新尝试,通过旅游业的推动,将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进行了有机融合,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形式。乡村旅游最早起始于欧洲,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国际乡村旅游已形成以下八种类型:①观光旅游型;②休闲度假型;③参与体验型;④文化娱乐型;⑤学习教育型;⑥品尝购物型;⑦疗养健身型;⑧回归自然型。国外乡村旅游研究已经积累了不少研究成果,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部分。其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概念研究、乡村旅游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基于供给和需求的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社区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态度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管理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研究、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女性问题研究等7个方面[1-7]。中国的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优化乡村产业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村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促进城乡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但是,其发展实践相对滞后,缺乏规划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在发展中出现了旅游产品单一、档次低、文化内涵浮浅等问题。因此,对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的总结,梳理其当前的主要发展模式和存在的问题,对于提升中国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水平有着十分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2乡村旅游的产生背景2.1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随着世界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长年生活在高楼林立、拥挤喧嚣、空气污染、景观呆板的城市中。2009年末,中国城市化率达到45%,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大城市的城市化率均已突破80%。城市居民离幽美舒适的大自然越来越远,加之生活节奏紧张、社会竞争激烈,使得城市生活缺乏生趣、充满压抑,城市居民普遍产生了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国际上具有GDP800美元经验数字,认为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这一标准后居民将普遍产生国内旅游动机[8]。据统计,1978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343元,到2009年达到23088元,增长了67倍;恩格尔系数也由当时的67.7%降到36%,下降了30多个百分点。由于现代都市化社会的出现,都市人口快速增长,使得公园、绿地、休闲活动空间和设备不足,迫切需要开拓新的旅游空间。随着经济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加,人们在衣、食、住方面的消费逐年降低,而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消费逐年增加,加地理科学进展29卷12期之城乡道路与交通条件的改善,都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2.2乡村和农业的观光休闲功能日益凸显乡村地域辽阔,自然景观多样,且绝大多数地方保持着原有的自然风貌,加上各地风格各异的风土人情、乡风民俗,使乡村旅游在活动对象上具有鲜明的独特性特点。乡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古朴的村庄作坊、天然的农副产品、原始的劳作形态、真实的民风民俗、悠久的农耕文化和古代的村落建筑,在乡村地域上形成了“古、始、真、土”的独特景观,具有城市无可比拟的贴近自然优势,为游客重返自然、返璞归真提供了条件。乡村和农业已由过于单一的农民自居和农业生产功能,已转为集农业生产、生态涵养、观光休闲、农耕体验和教育娱乐等多元功能于一体。中国大城市周边乡村地域的传统农业生产功能已经逐渐减弱,其观光休闲功能开始日益凸显。2.3政府扶持力度逐步加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的旅游业获得较快地发展,而且在重视城市旅游和风景区旅游的同时,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的发展。199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华夏城乡游”,提出“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看农家景、享农家乐”的口号,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1999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生态旅游年”,全国各地抓住新机遇,充分利用和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开展乡村农业生态旅游,又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目前,中国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各项扶持政策来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比如:北京市自2006年以来每年都要评选出“最美的乡村”,以此来加大对京郊民俗游的推介力度;成都市出台了多项政策来推动“农家乐”的快速发展;南京市自2005年以来每年都要举办“农业嘉年华”来为乡村旅游搭建舞台。3乡村旅游的概念与特征3.1乡村旅游的概念国外学者相当重视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研究,认为这涉及乡村旅游理论体系的构建,但目前对概念的界定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在英语国家里,“乡村旅游”有两种替代名称,即agritourism(亦称农业旅游)和ruraltourism(乡村旅游)。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传统上将旅游称为观光的国家和地区则称之为“农业观光旅游”。欧洲联盟(EU)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4)将乡村旅游(Ruraltour-ism)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其中“乡村性(Rurality)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买点”。然而,Inskeep对乡村旅游的分类有另外一些看法,他在《旅游规划——一种可持续的综合方法》一书中,将农业旅游(Agrotourism)、农庄旅游(Farmtourism)、乡村旅游(Ruraltourism)等提法不加区分,相互替代。Deegan和Dineen也有类似的提法。由于乡村旅游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术界对乡村旅游的相关概念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方式,但是从本质上讲,基本上都认同乡村性(Rurality)是吸引旅游者进行乡村旅游的基础,是用以区别城市旅游和界定乡村旅游的最重要标志[9-11]。随着乡村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乡之间的二元经济结构和空间分隔状态逐渐被打破,大都市周边的乡村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产业结构和功能定位日益多元化。所以,仅从产业结构[12]、土地利用和行政区划[13]角度来定义乡村并不全面,应该用乡村性质的强弱来界定乡村,主要是指与城市聚落相对应的一种具有明显自然依托性和乡土特性的乡村性聚落[14]。乡村是指城市以外的广大地区,在中国一般是指县城以下的广大区域,既包括乡村居民点,也包括乡村的农田、森林、草原,是一个地域综合体,有的称乡村地域系统。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生产经营形态、民俗文化风情、农耕文化、农舍村落等资源,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图1乡村旅游发展的驱动力分析Fig.1Thedrivingforceanalysisofruraltourismdevelopment旅游主体旅游开发城郊乡村旅游地旅游介体旅游营销经济收入增加闲暇时间增多生活方式变革城市环境恶化土地价格昂贵经营成本提高发展空间受限民间资本增多生态环境健康田园风光怡人旅游成本下降乡土文化深厚土地价格便宜经营成本降低发展空间广阔政府政策推动推推推推力力力力拉拉拉拉力力力力159829卷12期郭焕成等: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验、健身、娱乐、购物、度假的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乡村旅游既包括乡村观光农业旅游,又包括乡村民俗文化风情旅游,还包括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和乡村自然生态旅游,是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新型旅游业。从依托的旅游资源类别来看,乡村旅游可以分为:观光农业旅游、民俗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自然生态旅游等[15-16]。3.2乡村旅游的特征①旅游资源的丰富性。乡村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既有农业资源,又有文化资源。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②旅游分布的地域性。乡村既有南北乡村之分,又有山地平原乡村之分,还有汉族和少数民族乡村之分。乡村旅游具有明显的地域性。③旅游时间的季节性。乡村农业生产活动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夏、秋季节农业旅游火爆,冬、春季节旅游冷淡。乡村旅游具有很强的季节性。④旅客行为的参与性。乡村旅游不仅单一的观光旅游活动,而且还包括劳作、垂钓、划船、喂养、采摘、加工等参与性活动。乡村旅游具有很强的参与性。⑤旅游产品的文化性。中国农业生产源远流长,乡村劳作形式繁多,有刀耕火种、水车灌溉、渔鹰捕鱼、采药采茶、还有乡村民风民俗、传统节日、民间文艺等。这些都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⑥人与自然的和谐性。乡村景观是人类长期以来适应和改造自然而创造的和谐的自然和文化景观。既保持着原来自然风貌,又有浓厚的乡土风情,乡村这种“古、始、真、土”的乡土特点,使乡村旅游具有贴近自然、返璞归真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特点。⑦旅游经营的低风险性。由于乡村旅游是在原有农业生产条件和资源基础上,通过经营方式的调整,不破坏原有生产形态,而使其多功能化、生态化的过程。开发难度小,见效较快,风险较小。4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乡村旅游开始兴起。进入21世纪,乡村旅游已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旅游景点增多,规模扩大,功能拓宽,分布扩展,呈现出一个良好发展的新态势。2004年,为了推动全国观光农业的发展,国家旅游局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进行了评选,选出203个农业旅游示范点,2005年,又进行了第二次评选,选出农业旅游示范点156处。目前,总共评选出农业旅游示范点359处。其中:农业观光旅游点112个,占31.20%;农业科技观光旅游点60个,占16.71%;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点56个,占15.60%;民俗文化旅游点20个,占5.57%;休闲度假村(山庄)26个,占7.24%;古镇新村39个,占10.86%;农家乐18个,占5.01%;自然景区28个,占7.80%。据测算,2008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4亿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超过600亿元,约占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的23%和8%。4.1乡村旅游的分布特征就省、市、区分布来看,最多的是山东55个,占15.32%,江苏43个,占11.98%,辽宁34个,占9.47%,贵州18个,占5.01%,安徽、四川各17个,分别4.74%,河北15个,浙江、广东14个,山西13个,河南12个,广西11个,内蒙古、新疆各10个,黑龙江、重庆各9个,北京、甘肃各7个,湖北、云南各6个,江西、上海各5个,其余均在5个以下。通过以上数据分布统计可以看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并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发展较少。就乡村旅游的区位条件来看,可以分为四种类型:①都市郊区:这是目前中国比较普遍、比较成熟、市场潜力较大、效益较好的一种类型,它主要是充分利用都市郊区相对城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环境、地缘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而发展起来的。这种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是城市,基本定位是为城市居民提供观光、休闲、游憩的“后花园”。是城市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北京、上海、广州市郊区乡村旅游就属此类。②景区边缘区:主要依托各地一些著名的风景名胜旅游区发展起来的。这种景区周边的乡村旅游是风景区观光旅游的伴生物,是旅游者对自然风景观光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