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设计方案微课名称“的、地、得”的用法区别教师姓名先莎教师单位纳溪区上马镇中心小学知识点来源□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所属章节:录制工具和方法录制工具:电脑、耳麦(附带话筒)、视频录像软件。录制方法:对ppt演示进行屏幕录制,辅以录音。设计思路在二年级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由于短语中助词“的、地、得”的读音相同,导致学生容易混淆这三个字的运用,熟练掌握知识比较困难。为了便于学生对此知识点有个直观的认识,由此我确定了我的微课内容:“的、地、得”的用法区别。怎样的教学过程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呢?我根据二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对教学过程做了如下的设计:首先在引入课题时我通过童话王国里的“的”公主、“地”弟弟、“得”王子这种拟人的手法吸引住学生注意力,并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接着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ppt内的情景设置,利用情景教学将“的、地、得”分别放入特定的环境,引入特定短语,便于学生理解“的、地、得”的正确运用,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出知识点:的+名词,地+动词,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并及时出示练习分别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最终帮助学生能初步掌握“的、地、得”的正确运用。在学生分别对“的、地、得”的运用条件进行总结并练习巩固后,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遗忘特点,出示儿歌帮助学生再次记忆,并将“的、地、得”的用法显示在一起方便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区别。最后我利用三个字的综合性练习再次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在最后的综合性练习中我不仅加大了短语练习量,还加入了句子的练习,希望学生对本知识点的掌握能有升华和扩展。在本节微课中,我希望通过拟人化的引入,在反复的归纳、练习、记忆的过程中,学生能对“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有初步的掌握。教学设计内容教学目的能正确区别“的、地、得”的用法,并能初步掌握这三个字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好!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认识童话王国的三兄妹,他们就是爱穿白裙的白勺“的”公主、热爱运动的土也“地”弟弟和高大帅气的双人“得”王子。大家想和他们做朋友吗?二、“的、地、得”分别教学。1、教学“的”(1)、引入短语,归纳规律:通过对“的”公主房间的介绍引入短语:美丽的吊灯、大大的床、明亮的窗户、特别的椅子、鲜艳的地毯、高高的衣柜、帅气的兄弟。介绍名词的定义,引导学生归纳出规律:的+名词。(2)、练习巩固:明亮的()茂密的()美丽的()暖暖的()谁的()清清的()五彩的()红红的()香甜的()他的()喜欢可爱的()。美丽的(),唱着动听的(),从遥远的()飞来。2、教学“地”。(1)、引入短语,归纳规律:通过“地”弟弟的朋友们各种动作的介绍引入短语:开心地玩滑板、认真地想、开心地笑、飞快地转、专心地看、艰难地举、慢慢地骑。介绍动词的定义,并引导学生归纳出规律:地+动词。(2)、练习巩固:快乐地()勤恳地()专心地()认真地()尽情地()热情地()缓缓地()欢快地()勇敢地()花骨朵儿渐渐地()。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地()。焦裕禄出了许楼村,又急急忙忙地()。3、教学“得”。回忆动词的定义,出示词语搭配,体会搭配。介绍形容词的定义,出示词语搭配。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搭配总结出规律: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三、整体复习,扩展练习。1、引导学生回忆规律,并出示儿歌帮助学生记忆“的、地、得”的用法规律。2、出示短语及句子综合练习。四、小结归纳: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的、地、得”三兄妹的一般用法,要真正的熟悉他们,还需要你们平时的多积累、多学习。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了,谢谢你们的听讲!应用说明本微课用于对二年级学生进行“的、地、得”的初步掌握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