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生活处处有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的产生哲学的作用生活实践哲学智慧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生活与实践的观点是哲学的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关系;正确看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指导什么是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的本义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关系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什么是哲学?1.起源:哲学智慧产生于实践,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爱智之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3.任务: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点燃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内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5.形成: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6.哲学与时代: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即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都不一定是科学的。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人们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3)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何者为本原(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划分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是派生的,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将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注意:1.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2.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所以从基本派别来看,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史上的伟大的变革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哲学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哲学;一定形态的哲学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社会变革的先导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其次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再次体现在它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反映了把握了总结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条件基本特征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与发展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与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于实践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博,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注: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马哲是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也是我们现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我们生命的灵魂。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③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人类社会物质性的集中体现)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物质性原理)物质的含义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原理方法论:要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质。不能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原理内容: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原理方法论:不能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或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运动、静止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既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原理内容:规律的含义;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是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又是普遍的。原理方法论:要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物质的具体形态≠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1.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②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或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3.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方法论〗:要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物质。〖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4.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方法论〗: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反对〗: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6.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地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对〗: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客观性)物质的可知性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与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坚持了唯物主义注意: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意识则必须依赖物质。1.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比较物质物质具体形态区别联系除了共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共性: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物质是对物质的具体形态概括和抽象,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可以被改造,有生有灭。但二者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3.全面理解“规律”的含义:①“固有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可以被认识和利用;②“本质的”—规律只能通过抽象思维去把握;③“必然的”—规律是确定不移、必然如此的;④“稳定的”—规律不是变化无常的;⑤哲学上讲的“规律”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性的概括和总结,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⑥“事物运动过程中…的联系”—规律并非是永恒的,它会随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及其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⑦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⑧规律本身无好坏、对错之分,但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对人类来说,有有利和不利两种情况;⑨不能把现象、规则、定律等当作规律。在规律上能用、不能用的词语发明规律发现规律消灭规律尊重规律创造规律认识规律改变规律利用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规律可以消灭或创造人认识和利用规律1.物质的“唯一特性”即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分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运动。2.意识也在运动,所以,运动可以离开物质。分析意识也在运动,但是,意识的运动是物质运动的反映。人脑是意识运动的物质承担者,运动离不开物质。3.规律有好坏之分。分析规律是客观的,其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规律无好坏之分。规律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的作用,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从而创造有利于规律发挥积极作用的条件,限制规律发生消极作用的条件,使规律发挥积极作用,造福于人类。4.规律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分析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永恒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因此,任何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