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北宋的政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历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时间:960年人物:赵匡胤事件:陈桥兵变定都:开封(东京)一、北宋的建立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960年)人物:时间:策略:意义:宋太祖、宋太宗960年—979年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一、北宋的统一“先南后北”“先易后难”。辽西夏吐蕃大理北宋的局部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原因:藩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1、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2、北宋吸取五代藩镇的教训,怎样“尽夺藩镇之权”的?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北宋初期的治国方略:一、他怎样加强中央集权?(措施)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1)军事上:“收其精兵”(兵权)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目的: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961年的一天,宋太祖宴请石守信等大将。席间,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当上皇帝后,却整夜不能安睡。”石守信等人忙问原因。宋太祖答道:“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贫图富贵,也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那时事情也就由不得你们了。”石守信等人非常惶恐,跪倒在地,问该怎么办。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说:“你们不如放弃兵权,买良田美宅,享受富贵,欢乐一世。这样,君臣之间互不猜疑,岂不很好?”石守信等领会了皇帝的用意,第二天全都称病辞职,交出兵权。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一、他怎样加强中央集权?(措施)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1)军事上:“收其精兵”(兵权)控制调兵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军队驻防地军队驻防地军队驻防地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2)政治上:“稍夺其权”(官员权力)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②在地方,派文臣任州县长官(即知州),三年一换、频繁调动;设通判,分知州的权力。(3)经济上:“制其钱谷”(财权)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中央掌控税收;②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影响:中央地方地方地方强干弱枝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守内虚外积极影响: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消极影响: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军队指挥不灵(兵不识将,将不专兵),战斗力下降;2、官员冗多,国家财政开支大;行政效率低下;3、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增加了财政支出,人民负担加重。唐朝河西节席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北宋文官出行图北宋时,文官地位高两幅图对比: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三、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2.政策(表现):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1)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祖),抑制武将,提升文臣的地位(宋太宗)。文臣统兵格局逐渐形成。(2)武将指挥权被严重束缚(3)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其中有科举出身的6人。有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官21人。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史料记载: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3、科举制发展(1)概况: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2)影响:范仲淹包拯欧阳修宋朝名臣3、科举制发展、影响①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励学篇》——宋真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神童诗》——汪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活字印刷术岳麓书院科举制的发展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3、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4、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5、宋朝: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积极影响:(1)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2)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3)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4.重文轻武的影响4、重文轻武的弊端:(1)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军队战斗力减弱;(2)文官势力坐大;(3)军人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大大削弱了其战斗力和国防力量。课堂小结北宋建立:960年,赵匡胤,定都开封强化集权重文轻武:军事:“杯酒释兵权”;统调分离;更戍法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行政地方:文官任知州,知州三年一换,设通判财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北宋的政治文臣统兵,压抑武将,改革和发展科举制1.“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神宗2.“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诗人陆游这段话中的“故都”是指()A.长安B.临安C.建康D.东京AD小试牛刀3.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D.武将无能4.宋朝司法中的“情理法不协”及对判例的影响。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B.开创进士科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AC•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A、知州B、通判C、转运使D、宰相3、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税、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由此可见。通判()A、单独掌握地方行政权B、掌握地方军政财权C、行使对地方的检察权D、兼有监察和行政权DC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