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读书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共产党宣言读书报告12021322王志鹏前言关于《共产党宣言》,我最初的印象来自初中的历史课本。不过那时候仅仅是知道有这么一份意义重大的文献,对于它的内容以及它的意义究竟体现在哪里还是一无所知。今天,第一次读完了《共产党宣言》,可谓感慨颇多。这部一百多年前的文献中蕴含的激情、正义、理性深深吸引了我。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系统、集中地阐述了他们的观点:“消灭私有制”,“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然后“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达到。难能可贵都是,虽然言辞犀利,锋芒毕露,但《共产党宣言》并不是一味地在凭空呐喊,它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它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总的来说,《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对于中国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上只是对《共产党宣言》的初步印象,经过认真的思考以及联系实际,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对它的理解。一、共产党宣言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中国人最早为寻求救国真理而阅读过《共产党宣言》的人首推孙中山,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他在流亡英美期间,研究了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这时他已知道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及其活动情况,并读到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列著作,这对他后来的思想形成有重大影响。宋庆龄曾回忆道:孙中山曾“敦促留学生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并阅读当时的社会主义书刊”。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最早研究和介绍《共产党宣言》的是李大钊,他在1918年演讲时就提到《共产党宣言》,并用阶级斗争观点深刻分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指出了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他创办的《每周评论》16号上发表了《共产党宣言》第二章的几段文字。“五四”运动期间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此文中,他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摘译了《共产党宣言》,从而起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启蒙作用。从《共产党宣言》传入中国的80多年中,其思想给中国革命和建设带来了极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其几个主要思想,如人类解放的目标、阶级斗争和发展生产力的主张在不同时期对中国的历史命运产生了深刻影响,我们今天的理论基础、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均来源于《共产党宣言》。二五四运动前后,《共产党宣言》的传播,对中国先进分子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和解决中华民族命运问题的思想武器起了重要作用,尤其对中国共产党产生起的作用决不可小视。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写作《共产党宣言》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救亡图存。而马克思主义因为十月革命的启迪和五四运动的推动广泛传入中国,《共产党宣言》也于此时传入中国,从而促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如李大钊、陈独秀等从激进民主主义立场转向共产主义立场,扭转了以前孙中山等人追随西方资本主义的趋势,从而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1920年11月陈独秀领导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宣言》中把《共产党宣言》思想与中国革命结合起来,这是最早的尝试。在1921年党的“一大”上,确立了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这标志中国共产党从一建党起就旗帜鲜明地按照《共产党宣言》的精神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且坚持用革命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建党后,党把革命的重心放在领导工人运动方面,显然也体现了《共产党宣言》的精神。毛泽东多次谈到《共产党宣言》对他的影响,1920年他第二次到北京,读了《共产党宣言》,从此建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并掌握了认识问题的方法论,他说:“记得我在1920年第一次看了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也都是我党较早接受《共产党宣言》影响的人并最终成为共产主义者。邓小平晚年曾回忆说:他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而中共的其他领导者,老一辈革命家有许多是受《共产党宣言》影响而走上革命道路的。如董必武、彭德怀等。所以说,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革命知识分子根据历史经验做出的一种自觉选择,是把国内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阶级解放同整个民族的解放,把中华民族的解放同全人类的解放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使中国共产党成为阶级利益和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这一切与《共产党宣言》的影响密不可分。二、改革开放与共产党宣言改革开放与《共产党宣言》的“科学社会主义”矛盾吗?对于这个问题,确实有必要好好讨论。我们知道西方反华势力一直试图把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其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捆绑在一起,以便从社会存在和社会认同两方面颠覆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抛出了许多颇具迷惑性的说法,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一个假设”、“打破三个幻想”。“一个假设”就是关于“经济增长的阶段”假设,认为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必须经历不同经济增长阶段的客观过程,而与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的选择无关。用“经济增长的阶段”做出“非共产党宣言”表态的罗斯托就明确提出:“马克思的整个体系在1848年他和恩格斯起草《共产党宣言》时已经完全形成,这就是说,是在除英国外还没有任何其他社会起飞阶段的时候形成的。”“简言之,马克思属于西方这样一类人物,这一类人以不同的方式反对走向成熟阶段中所发生的社会和人类成本,寻求使社会保持更好和更合乎人道的平衡。”在他看来,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整个指控,是建立在个别国家(英国)刚进入经济起飞阶段时出现的不平等现象的片面把握之上,因而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在这方面,西方意识形态制造的一个神话,就是这种不平等与资本主义所制造的剥削无关,而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必然现象。西方上述对科学社会主义釜底抽薪式的否定,在我国社会和思想界引起了极大的混乱,也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天,我们不仅要透彻阐明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还必须阐明为什么这些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更为重要的是还要着重阐明这些基本原理为什么正确,为什么在今天还仍然适用。邓小平从改革开放一开始就制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就是邓小平及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判断。1985年,邓小平对中国的改革作了一个结论性的判断,这就是“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所以堪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他同时非常鲜明地指出:“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开放政策,同时也要求刹住自由化的风,这是相互关联的问题。不刹住这股风,就不能实行开放政策。要搞四个现代化,要实行开放政策,就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自由化的思想前几年有,现在也有,不仅社会上有,我们共产党内也有。”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了要区分两种改革开放观的问题。“要划清两种改革开放观,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同资产阶级自由化主张的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化的‘改革开放’的根本界限。这就是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姓“社”不姓“资”,正如邓小平所说:“我多次解释,我们搞的四个现代化有个名字,就是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我们实行开放政策,吸收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有益的东西,是作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一个补充。”第二这个“社”不是重起炉灶的“社”,更不是改弦更张向民主社会主义(实质是资本主义)看齐的“社”,而是始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所开拓的社会主义,是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的社会主义,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不断开拓和探索的社会主义。由此可见,我国走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的改革开放与科学社会主义并不矛盾。三、《共产党宣言》的以人为本思想众所周知,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各种行为。社会发展是人类不断认识自我和超越自我的结果,人类对自身的研究和探索始终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地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指出:“我们不为任何其他利益而找寻智慧,只因人本自由,为自己的生存而生存”。许多思想家都预想:随着人类的理性的发展,人类科学知识的丰富,人们将会获得更大的自由。但事与愿违,理性及随之而来的科学知识的发展进步,不但不能使我们逐步摆脱种种束缚和限制从而走向自由,反而与自由背道而驰。科学文明越是进步,人类就越是不平等不自由。正是在这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困境之下,特别是在大多数处在被压迫、被奴役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也从那个时代出发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本思想充分体现在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中。第一,《宣言》中体现了对人类的终极关怀。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文本开篇就提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从表面上看这是马克思在强调“阶级斗争”的文字,但是我们作进一步的分析,就可以看出其意义不止于此。历史就是关于人的历史,创造历史的不是历史本身,而是活生生的人。自从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无不处在枷锁之中,奴隶社会的奴隶是毫无自由可言的,封建社会的农民也是处在人身依附关系的羁绊之中,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工人更是处在资本的统治之下,毫无自由可言。所以马克思在开篇提出“阶级斗争”是对人类自身的发展的关注,这恰恰反映了马克思对人的终极关怀。第二,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对工人的生活状况给予了极大关注。“这些不得不把自己零星出卖的工人,像其他任何货物一样,也是一种商品。”工人变成了商品,他们只是劳动工具,不过因为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需要不同的费用罢了。”再来看一下工人阶级的家庭:“无产者的一切家庭联系越是由于大工业的发展而被破坏了,他们的子女越是由于这种发展而被变成单纯的商品和劳动工具。”马克思对工人被奴役状况的关注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根本上是为了使他们摆脱这种状况,走向自由全面发展之路,是为了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物质的力量,最终获得全人类的解放。第三,《宣言》中体现了对人类解放和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解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道路,马克思认识到人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其与社会的发展是一致的,人们只有经过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才“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裕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只有消灭私有制到了共产主义的时代,人格的发展才能突破资本主义物化的形式,人才能对自然、社会和自己本身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主体性,形成完整的人,才能获得解放。“而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我就成为一个猎人、牧人或批判者。”只有从这时起,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的主人,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总之贯穿于《宣言》中的一个基本精神是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的“一切人的自由发展”。阶级斗争、消灭私有制、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只不过是马克思、恩格斯借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手段。他们强调,无产阶级从剥削制度下解放出来,也就是把整个社会从剥削制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