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课议课中成长武汉市新洲区教学研究室朱幼菊2014年8月在观课议课中成长课前互动:围绕着这一话题,您最想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主要内容一、“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何区别?二、怎样的“观课”效益才会最大化?三、怎样的“议课”才是我们追求的最佳境界?四、怎样“修炼”我们观课议课的能力?一、“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何区别?评:评价评定终结性认定听:听觉感官对课堂的认识1.从字面比较。观:观察多种感官对课堂的认识和理解议:议论争议答案不惟一听课评课观课议课一、“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何区别?2.从深层次比较。——人际关系不同执教者评课者评课者评课者议课者执教者议课者议课者议课者课堂案例一、“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何区别?2.从深层次比较。——角色定位不同被帮助和改造者帮助者和改造者共同参与者执教者评课者评课者评课者议课者执教者议课者议课者议课者课堂案例一、“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何区别?2.从深层次比较。——参与态度不同旁观者——临时进行完成任务式参与者、共享者——前期充分准备全程参与式听课评课观课议课一、“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何区别?2.从深层次比较。——教研目的不同做判断,下结论评价课堂进行商议,改进课堂促进教师成长观课议课听课评课一、“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何区别?2.从深层次比较。——交流方式不同“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优点……”(提供教学结论)“我建议做这样的改进……”(提供教学建议)我发现……你这样的原因是……如果再教学,你打算……假如我来教。?听课评课观课议课一、“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何区别?2.从深层次比较。——教研效果不同助他促进“自助”“他助”与“助他”的统一听课评课观课议课一、“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何区别?观课议课——(陈大伟教授语)不是对已经发生的课堂教学进行判断、作出结论,而是为了参与者思考和研究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如何上出更加理想的课,以追求和实现更加理想的课堂生活方式。它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研修活动。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研修活动。“研”是对问题的研究,目的在于解决问题;“修”是修养,“修以期其精美,养以求其充足;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修养”的目的在于自我充实和完善。从目标上看——观课议课一是要改进所有参与者的课堂教学,二是要促进所有参与者专业发展。二、怎样的“观课”效益才会最大化?1.“观课”前——做好必要准备,为观课中的“思”打基础。互动话题:在平时的听课活动中,您做过哪些准备?您觉得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准备?二、怎样的“观课”效益才会最大化?1.“观课”前——做好必要准备,为观课中的“思”打基础。①明确“观课”的目的②知晓“观课议课”的主题③搜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④研读所要观的“课”二、怎样的“观课”效益才会最大化?1.“观课”前——做好必要准备,为观课中的“思”打基础。①明确“观课”的目的课型特点目的推门课1、突然性2、真实性3、灵活性了解情况跟踪课1、目的性2、对比性3、连续性着力培养评比课1、筛选性2、比较性3、公正性选拔最优打磨课1、探究性2、反复性3、最优化追求最佳研讨课1、选择性2、比较性3、探究性强化研究观摩课1、导向性2、示范性3、推广性推广经验二、怎样的“观课”效益才会最大化?——确定主题的原则需要性原则——教学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教师亟待需要解决的。前瞻性原则——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与课改脉搏一起跳动。“微创”原则——小切口,深研究,大收效。系列性原则——考虑活动的持续开展,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总体要求:主题要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低年段指导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1.“观课”前——做好必要准备,为观课中的“思”打基础。②知晓“议课”的主题二、怎样的“观课”效益才会最大化?•——以相关理论来支撑教学实践低年段指导朗读方法的指导朗读的基本要求(细化“正确、流利、有感情”要求)怎样达到这一要求?教学时抓住哪些词语、句子进行朗读指导?怎样让学生凭借具体的语句的朗读习得朗读方法?低年段:识字、词语、短语、句子1.“观课”前——做好必要准备,为观课中的“思”打基础。③搜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二、怎样的“观课”效益才会最大化?——阅读课文,熟悉“课”;——围绕主题,设计“课”;——集体备课,研讨“课”。倘若事先没有做这几方面的工作,在听课的间歇(学生自读),教师要快速读课文、在心中进行自我教学设计,弥补课前的不足。1.“观课”前——做好必要准备,为观课中的“思”打基础。④研读所要观的“课”二、怎样的“观课”效益才会最大化?2.“观课”中——在“听、看、记、思”的有机结合中寻找需要“议”的细节。实话实说平时我们是怎样听课的?——关注什么?——记录什么?我们倡导怎样的“听课”?二、怎样的“观课”效益才会最大化?2.“观课”中——在“听、看、记、思”的有机结合中寻找需要“议”的细节。常规的“听”:1.教学内容(讲什么——是否突出教学重点?)2.教学流程(怎么讲——是否体现学科特点?)3.教学语言(讲得怎么样——是否吸引学生?)4.教学方法(效果如何——是否有助目标达成)①根据“观课”的目的确定“听”的重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在什么地方,就会在什么地方得到收获;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黄昏时,昆虫学家、商人和教师结伴散步。突然,昆虫学家停下脚步,仔细聆听。另外两人觉得很奇怪:你在听什么?昆虫学家兴奋地说:我听到了蟋蟀的叫声,那是一个极品的蟋蟀。接着,他兴致盎然地描述了这种蟋蟀的体态特征。可商人和教师一脸的茫然:我们怎么没听到?他们继续往前走。这时,从昆虫学家的口袋里掉出几枚硬币来。他没有发觉,继续沉浸在发现那只蟋蟀的喜悦之中。商人看见了,他故意放慢脚步,落在后面,把钱捡了起来,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三人继续前行,经过一间破旧的茅草屋,教师突然停了下来,这回他的耳朵竖了起来:那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他正想给另外两人说说他的感受,回头一看,商人和昆虫学家已经走远,对茅草屋里的读书声浑然不觉。为什么只有昆虫学家听到了蟋蟀的叫声?为什么只有商人发现了钱币的掉落?为什么只有教师听到了儿童读书的声音?二、怎样的“观课”效益才会最大化?2.“观课”中——在“听、看、记、思”的有机结合中寻找需要“议”的细节。常规的“看”看课堂——课堂的整体教和学的氛围看教师——教师的教学行为看学生——学生学习状态,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选好“观课”的位置②重点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以“学”析“教”。二、怎样的“观课”效益才会最大化?2.“观课”中——在“听、看、记、思”的有机结合中寻找需要“议”的细节。记什么?——教学实录(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引导过程)——教学评点(值得肯定、有待商榷、需要改进、应该增减……)怎样记?——依据“观课”的目的,确定“记”的内容。③依据“观课”的目的,确定“记”的内容。课型记录、圈点的重点推门课教学流程、教学方法……(重在记录过程)跟踪课教学流程、教学方法……(重在前后比较)评比课教学流程、教材的处理、教学特色(重在比较)打磨课以课堂实录的形式记录:教学流程的安排、教学重点的设置、教学环节的过渡、细节的处理、提问的设计、教师的理答、教学的评价、板书的设计、练习的设置……(重在找问题)研究课专题研究中做得好的地方及不足(重在研究主题的落实)观摩课以课堂实录的形式记录,圈点教学亮点(重在寻亮点,找出可借鉴之处)二、怎样的“观课”效益才会最大化?2.“观课”中——在“听、看、记、思”的有机结合中寻找需要“议”的细节。所谓“观课”,一方面是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以及必要的观察记录工具,有效地收集和整理课堂信息;另一方面是运用心灵和理性的力量感悟、体验和分析,以获得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孔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认识人和事物,看他的作为,了解他的思路,更要考察他的动机、价值追求。④学会“听、看、记、思”相结合。二、怎样的“观课”效益才会最大化?2.“观课”中——在“听、看、记、思”的有机结合中寻找需要“议”的细节。思什么?一是结合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现象来思,如:课堂中出现的意外课堂上处理不到位的地方课堂上冷场的地方课堂上频频出错的地方二是思考用怎样的方式来进行议课。怎样思?④学会“听、看、记、思”相结合。伯牙断琴(课文片段)老师带伯牙来到海中的蓬莱山上。这里就像仙境一样,伯牙陶醉在美景之中,浑然忘掉了自己。风声,浪声,鸟语,虫鸣,大自然奏起的交响乐,深深地打动了伯牙,他情不自禁地弹起琴来。从此,他的琴艺大有长进。教学片段:师:同学们,蓬莱山美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生:美。从“仙境”一词看出。师:你能想象出“仙境”一样美的地方有些什么?生:那儿一定有高山。生:还有叮咚的泉水。生:有五颜六色的花。生:小鸟在枝头唱着歌。……师:是啊,这美的地方,怎不让伯牙陶醉?怎不让人忘了自己?所以,伯牙的琴艺大有长进。带着这种感受来读一读。——教师设计的意图是什么?——这种意图与文本主旨关联大吗?——文本主旨是什么?——这一段与文本主旨有什么关联?——该选取什么作为教学的训练点?二、怎样的“观课”效益才会最大化?2.“观课”中——在“听、看、记、思”的有机结合中寻找需要“议”的细节。怎样思?层层追问式——透过教学行为思考教师的教学意图。从整体设计思考追问: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还能不能换个角度?(导入课题、教学主线的选择、教学点的切入、教学板块的安排)从局部思考追问:这样教学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这个目的与文本的主旨一致吗?该如何处理?④学会“听、看、记、思”相结合。教学片段:师:跟随着老师,伯牙来到了蓬莱山上。后来,他的琴艺大有长进。这是为什么?生:因为这里很美,伯乐陶醉在其中。生:因为大自然奏起的交响乐深深打动了他。师:那蓬莱山究竟是怎样的景色,让伯牙陶醉而忘了自己呢?请同学们再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生:……师:欣赏着这美景,聆听着这动听的乐声,擅长唱歌的人会——生:放声歌唱。师:喜欢写作的人会——生:写下来。师:伯牙要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他会怎样做?生:情不自禁地弹琴。师:此时,他会弹奏什么曲子?生:看到巍巍青山,听到涓涓细流,他会弹奏一曲《高山流水》。生:他会弹奏《花好月圆》……师:不管是高山流水,还是花好月圆,伯牙弹奏时,除了眼前的曲谱之外,还会有什么?生:……师:是啊,置身在大自然美景中,喜爱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身临其境弹奏,眼中有景,心中有情,自然能“声情”兼备,琴艺自然大有长进。让我们在伯牙的琴声中来感受这美妙的景,这动听的交响乐。二、怎样的“观课”效益才会最大化?2.“观课”中——在“听、看、记、思”的有机结合中寻找需要“议”的细节。怎样思?层层追问式——透过教学行为思考教师的教学意图。换位思考式——假如我来教。如果是自己来,会如何设计?用什么方法?进行换位思考。④学会“听、看、记、思”相结合。二、怎样的“观课”效益才会最大化?2.“观课”中——在“听、看、记、思”的有机结合中寻找需要“议”的细节。怎样思?层层追问式——透过教学行为思考教师的教学意图。换位思考式——假如我来教。《“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故事及刘广祥教学《船长》④学会“听、看、记、思”相结合。二、怎样的“观课”效益才会最大化?2.“观课”中——在“听、看、记、思”的有机结合中寻找需要“议”的细节。怎样思?层层追问式——透过教学行为思考教师的教学意图。换位思考式——假如我来教。对比分析式——由此及彼,比较分析。由当前的这一课联想起自己或他人讲的课,可以从大的环节进行对比,也可以从小的细节进行对比,在比较中寻求二者的异同,找出最佳的方案。④学会“听、看、记、思”相结合。《匆匆》片段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教学片断(一)师:同学们,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生:我感受到作者觉得很伤感,时间过得太快了。师:你从哪儿体会到的?生:我从“头涔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