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导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二章人际交往心理学的导引第一节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人际交往的重要性第三节交往需要的有限性第四节人际交往需要的形成第五节人际交往的社会心理学基础2第一节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以研究人际交往为对象,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它的发生、发展,构成极其表现的规律。2、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非物质的信息交流过程和物质的交换过程,同时包括人与人之间通过非物质的和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或联系。或者说人际交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主体(个人、群体)之间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递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等交流过程,包括物质交换与精神交换。人际关系:把人与人之间通过非物质的和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或联系就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心理上的情感联系。3从哲学上讲,(1)定义、关系是指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多还是少)、相互影响(大还是小)的一种状态。关系必须依赖于人而存在。人与人之间相争相斗,相激相荡,相斥相离,相轻相妒……同时也必定相依相靠,相汇相融,相亲相慕,相尊相许……任何人在关系中出生,在关系中成长,在关系中取得成功。4(2)关系的本质:A关系的客观性。它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并且它影响与制约人的行为。当然关系有主观能动作用。人际关系的存在深层的原因是,人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和需要。个人具有脆弱性和种种限制单独无法达到目标,只凭自己的力量许多时候无法应付自己的问题。所以需要更多更深刻的合作B关系的广泛性,指关系具有普遍的多种多样的联系。人在社会中的关系纵横交错,千头万绪。从总体上,人与人的关系分为三个层次:5一是以个体为主体与支点而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二是以组织为主体与支点构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即公共关系;三是以国家为主体和支点二形成的各种关系,即国家关系。C关系的效能性,指关系所具有的各种社会功能。关系的存在具有合理性及其价值性,关系具有使用价值,因此它是一种资源。所以利用资源创造财富。6扩展关于人际关系的概念:它十分宽泛它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讲,它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即社会关系,具体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伦理关系、心理关系等等。从狭义上说,人际关系主要是个人与个人之间通过相互交往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关系,或称心理距离,人际关系是心理上的情感联系。7人际关系的特性主要有:第一、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他的主体与对象是个人,具有显著的个体性,人际关系体现在具体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互动过程中。(社会关系、公共关系具有社会性、组织性的特点)第二、人际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这与其他社会关系层面上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伦理关系等具有本质的区别。当然人际心理关系必然要受经济关系、法律关系等关系的深刻制约和影响,以至于离开这些因素,人际心理关系也无法建立。但人际关系的形成发展也有其独特的运行和发展规律。8第三、人际关系的亲疏主要决定于人际心理距离的远近。这种心理距离主要以情感活动为基础,因而体现出强烈的情感色彩。人际心理距离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距离产生美”彼此相安的人际距离是礼貌,即使是最亲近的人际关系,也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包括时间、空间和心理距离,否则摩擦、矛盾、冲突、争斗、痛苦也就在所难免。9人际关系的基础:建立在双方需要都得到相对的满足的基础之上。满足程度越高,人际关系越密切,反之就越疏远。人需求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快乐。任何需要的满足都会带来快乐,高级的深层次的需要的满足会产生最大的快乐。价值观的相同,精神上的满足更重要。103、人际关系的两个主要特征;交流信息和相互作用。4、人际交往过程的五种要素A来源:发出信息的人B信道:能传达信息的各种传播通道C信息:发出信息的人要表达的信息D信息的接受者:它接受信息、解释信息,对接受的信息作出反应这前四要素A、B、C、D构成的是单向信息传递过程。E反馈:将接受人所得到的信息再回授给发信人。实际上多数的信息的传递过程都是双向的。既信源=接受者11反馈是实现交往有效性的重要环节。第二节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一、交往的意义(一)交往有利于个性的发展一个人长期缺乏与别人的积极交往,缺乏稳定的良好人际关系,那么这个人往往有明显的性格缺陷。心理学家发现儿童与照看者之间通过积极的交往所形成的稳定亲密关系,是其心理乃至身体正常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二)交往有利于心理健康(三)交往与幸福良好的交往对于生活的幸福具有首要的意义。12(四)交往有自我认识的功能自我意识的发展,并不是一个自然成熟的过程,而是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发生和发展。(五)智能与品质等在交往中发展的(六)人际关系是生产力13第三节交往需要的有限性(交往越多越好,人际关系越丰富越深刻越好,还是厌恶交往。事实怎样呢?)人的交往需要与独处需要要平衡一、独处需要与交往需要的原因独处需要的原因:人需要有内省的经验,有无拘无束、自由表现自己的机会,所以需要有独处的时间,需要暂时地远离和逃避别人。我们知道任何人无论关系怎样亲密,都会对自己构成一种评价压力,对自己的行为有所限制。(夫妻关系,一方对另一方的压力)14交往需要的原因:人需要获得明确的自我价值感和安全感,需要进行社会比较,所以需要与人共处,需要与别人交往并建立和稳定的关系。二、人的交往需要与独处需要的平衡研究表明缺乏与人共处、与人交往的经验会产生焦虑心情,过多的社会接触(天天找你、打电话等)也会使人产生焦虑心情也有破坏作用,导致人与人之间相互接纳和依赖的情感被破坏,导致人变得不能容忍别人、不合作甚至敌对和冲突。(有时是不自觉的作用)社会心理学家(I.Altman)曾以实验证明对于过多的社会接触人们或早或晚会产生同样的消极反应。(8人每两人成对关在小屋)随相处时间延长,被试进行交往的时间随之减少。15对同伴的兴趣越来越下降,注意越来越退回自己的心理世界。实验前4天参加实验的被试平均每天用50%的醒着的时间与同伴沟通。而在实验的后4天,这个比例下降为25%。另外的一个研究5名被试在一起待了12个星期。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试越来越不想说话,后来竟发展到相互之间视而不见,一言不发。充满了一种沉寂、肃穆的气氛。16第四节人际交往需要的形成一般认为,人的心理交往需要是通过3条途径形成起来的。既:印刻、本能需要、条件作用。一、印刻有机体在生命的早期的敏感阶段对最先看到的活动物体产生的依附现象就叫印刻。它是一种在生命早期阶段的特有的学习方式。获得的依附的行为不需要给机体奖励就可以形成。二、本能作用强调本能作用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交往需要是一种本能,是人类形成的生存能力,它可以通过遗传直接传递后代。17三、条件作用(条件学习)一般而言它是人的交往需要形成的主要途径。某种环境中,每当一个人发生了某行为(反应),就给予强化。如此反复多次,人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不同性质的人际关系直接来源于不同性质的条件作用。四、不同交往需要的形成途径的协同人际交往需要形成的三条途径所起的作用不同。:每个途径的作用是……..A:印刻的作用是:在于促使人出生后很快地与人建立依恋关系。如生命早期没有对同类发生印刻,则同类不会有正常的吸引力,建立与维持稳定的的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困难。18B:生命早期获得了本能需要满足的经验,这种经验影响人们以后同别人建立和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如婴儿在早期得到别人的充分关心、基本需要得到满足,那么有利于其以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相反,如果婴儿早期不能同一个稳定的对象建立依附关系,并从其身上实现基本需要的满足,儿童就很难确立对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难与人建立稳定的良好人际关系。C:条件作用是心理人际交往发展的主要途径。它可以使人建立各种适应环境要求的交往需要和人际关系,使人出现灵活性。19第五节人际交往的社会心理学基础人需要别人、需要交往和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具体动机很多。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从人与人相互作用的角度),归结为:人们对自我价值肯定需要和安全感的确立的需要。一、自我价值的肯定需要(一)自我价值感人用一定价值观自我评判,当自我价值得到确立时,人在主观上就会产生一种自信、自尊和自我稳定的感受,这就是自我价值感。它一旦确立,人就感到生活富有意义,对生活充满热情。20相反,会自卑、自贬、自我厌恶、自我拒绝、自暴自弃。自我价值完全丧失,就会感到人生无意义,可能走上自毁、自绝的道路。人的自我意识的保持和自我价值感的确立,是通过社会比较过程来实现的。人用来进行自我评判的价值标准,是在社会化过程种获得的,具有社会性。(二)社会比较1定义: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为了得出某种见解,在人、社会事件之间所进行的比较。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人们对于自己的能力、性格与心理状态的评价,以及对人、对事、对物所持有的看法,常常是不确定的。要想得到明确的判断,必须通过将自身的状况与他人的状况进行比较,既通过社会比较的过程来实现。(人为什么比?)21一个人对自身的不确定感越强,进行社会比较的需要越强。(什么时候比)2、比较的对象与比较的结果比较的对象:人们一般与自己在自然与社会特征相似的人比。比较结果是:使一个群体达到高度一致。二、安全感确立的需要获得明确的安全感的需要是人们需要别人、需要交往并建立维护一定人际关系的另一个基本的社会心理原因。(一)生物性安全感(生物性需要:生理上、生命上不受到危险)自我保存是人的最根本的原发性需要。因此,人都需要自己所处的情境能够为其提供充分的安全感。与人交往是获得安全感的最有效的途径。也避免了恐惧。22当人面临危险的情境而感到恐惧时,与别人在一起,可以直接而有效地减少人的恐惧感,使人感到安宁与舒适。(二)社会性安全感人有生物性需要也有社会性需要。同样,人也有生物性安全需要也有社会性安全需要。当人置身于自己不能把握或控制的社会情境时,人同样缺乏安全感。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同生物性安全感的建立相似,获得安全感的最有效途径,同样是与人交往并由此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不过,与生物性安全感的建立不同,要获得充分的社会安全感,仅有别人的伴同或表面的交往还不够。社会安全感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可靠的人际关系。23三、自我的超越(一)社会比较的危机当人相信自己超越别人后,进取的动机水平更低(这不利于人的发展)。失败的人用更为失败的人来安慰自己(不利于人的潜能的发挥)。(二)良好的社会比较要扩展交往范围;并且要横向比(与别人比),同时还需要有纵向的个人自己内部的比较(自己比自己)。1、扩展交往范围: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同不同的群体交往。2、自我比较:用现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比(不会失去目标)、现实的自我与旧的自我比(发现自己的变化与进步)。24第三章交往动机与人际认知25第一节交往动机的概述心理学研究表明,分析人们的交往的时候,必须揭示其行为的动机。因而可以判断其行为的出发点,预见其行为,作出鼓励或禁止的的反映,从而实现对其行为的控制。一、交往动机的定义1、推动个人或团体参与交往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每个人的交往都是由交往动机引起的,并指向一定目标。列如,希望与大家在一起,这是群集感;喜欢与合得来的人相处,不愿与陌生人相处,这是友谊感。某美国心理学家认为交往的动机是为了众人的支持。另一个美心理学家认为交往动机分为三种包容(建立互动、联系的愿望)、控制(既在控制与权利方面与他人建立一种感到满意关系的愿望)情感(与他人建立一种亲密关系)262、交往动机的功能A、引发的功能人类的一切交往活动都是由交往动机引起的B、指向的功能使人的交往指向一定的方向、目标C、强化的功能交往动机可因为交往行为的不良结果而使交往行为减少,也因交往行为的良好结果而加强,使交往行为重复出现。273、交往动机的产生引起交往动机的主要因素:A、内部动力。包括需要、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起决定作用;B、外界压力。包括必须履行的职责,领导的期望,检查批评,竞赛、舆论等,起鞭策作用;C、目标的引力。包括适宜的刺激强度,新奇、丰富的工作,利于个人发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