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年多前构思,做一个属于阿普贝思自己的雨水花园,它是构建海绵城市的末端细胞体,也为了解决甲方客户,对它的工艺、造价、材料、效果的疑问,阿普贝思的小伙伴们,从身边做起,从一平米做起,8轮方案修改,5轮施工图调整,跨越太平洋,跨越12.5小时时差,无数次的北京波特兰连线沟通、探讨,经历了108次的修炼,心心念念的雨水花园终于建成啦!从想法迸发到施工完成,历时半年,阿普全民总动员。因此,这个一百多平方米的雨水花园不仅仅是一个设计作品,也是阿普人智慧的结晶,更是阿普精神最集中的体现。秉持着“基于源头控制、延缓冲击负荷”的雨水设计理念,阿普贝思研发团队力图营建一个与自然地理条件相适应的雨水调蓄装置,借此实现雨水的资源化管理。同时,运用景观化处理手段,使植物与材料成为花园主角,让雨水设施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打造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雨水银行”。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团队开始了探索之旅。设计之初,由于团队对雨水花园认知程度的差异和限制,几版方案更多的是对形式的探索与模仿,雨水花园仅仅停留在花园的层面,对雨水的处理差强人意。过程方案一于是,团队深入研究雨水花园的真正内涵。除了查阅文献、研究案例,更向拥有先进雨水设计理念的阿普贝思波特兰研究院取得了真经。过程方案二然而,完全照搬国外的经验依然是行不通的,在场地气候条件、雨水处理设施、材料等等方面的差异都决定了,我们的花园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甚至是北京特色的雨水花园,是适应北京地区降雨变率大、暴雨强度大等特点的雨水花园。过程方案三经过几番推敲,我们终于确定了这版方案。无论是在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组织、适应性植物的选取,还是在景观化材料的应用等方面,较之前几版都更为精进。最终方案我们希望,除了具有实实在在的雨水调蓄功能外,更要赋予其较高的观赏价值,使之成为解决城市雨洪问题、构建海绵城市的基本单元。场地原貌降水图片今年3月18日,雨水花园经历了无数次的修改、论证、再修改终于进入了施工阶段,到4月上旬全部建成,历时20余天。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场地原貌,竭力减少项目建设对场地的扰动。通过精准的计算、巧妙的高差处理,实现了土方的自平衡。此外,阿普小伙伴们更是不余遗力的保护场地现状植物,除了将原有的两株白蜡就地纳入雨水组织系统外,原有的拂子茅也移植到台地上焕发新的生命力。修建中的贮水池扎石笼砌筑混凝土水池安装水池闭水实验建设过程中,有着“中国城市雨洪管理第一人”之称的车伍老师莅临现场,为我们的雨水花园建设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垫层的处理是大家对雨水花园最大的关注点,也是判断雨水花园是不是真正生态的重要指标。我们采取自然下渗和滞留收集相结合的方式。在花园两端的台地部分,当降雨量小于雨土壤饱和量时,我们希望雨水能够尽可能多的下渗回补地下水;当降雨量过大形成地表径流时,两侧雨水汇入中间的滞留区缓慢下渗,多余部分则通过溢流口进入到地下贮水池以备回用。台地的相对高程、溢流口的位置设计是决定雨水径流方向的重要因素,也是施工过程中的处理难点。设计师与施工人员结合施工工艺通过现场试验的方式反复推敲,进行二次设计以求达到最佳效果。材料的应用是本次雨水花园设计中着力探索的一个方面。我们希望使用一些既生态节能又美观耐看的材料。玻璃钢格栅植物有机覆盖物:钢板+彩色玻璃块场地的设计除了功能以外,品牌精神的体现必须考虑。清水混凝土+金属格宾石笼钢板本次雨水实践中,阿普再一次实现了多重角色的统一。阿普贝思即是甲方,又是乙方,从立项、审批,到设计、审核,再到采购、施工小伙伴们都一一亲历。以一己之力协调多方资源,可谓是练就了左右互博之术。2011年起,阿普贝思开始关注城市雨洪管理,并在波特兰建立了雨水研究院。加之三年的研究与实践,让我们建立起一套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全流程雨水设计服务体系。雨水花园的建设可谓是搭建起一个实验平台,我们将以此为载体持续关注雨水花园的后期效果,进一步通过实时检测获得准确的数据资料。阿普贝思欣喜能拥有这样的作品,因为她是阿普人强大执行力的最好体现,但却不迷信她的完美,甚至希望她能展露尽可能多的问题。与其说她是设计作品,阿普贝思更愿将其看作是一片试验田。对雨水花园深入了解的越多,疑问就越多,而这些只能通过实际的监测与观察去获得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