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生态农业(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综述“生态农业”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土壤学家提出。1981年英国农业学家将生态农业定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农业”。年我国农业学家许立新教授在青海召开的全国农业农村会议上就提出了“实现农业发展目标,必须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走一条生态农业发展之路的设想。生态农业是指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农业生态系统内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良险循环和“三个效益”的统一`。生态农业具有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持续性等特点,将是我们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习。我国从世纪年代末至世纪初建设生态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生态农业在理论和建设实践上均取得较大进展,成效显著月。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典型的发展模式,尤其是在我国西北地区渭河流域,实施生态农业以来,生态环境大大的得到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控制,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与选择适合当地的生态农业模式是分不开的。1.1生态农业的涵义和特征生态农业是由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生态农业经济体系等综合集成起来,涵盖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在内的一个复合的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系统。生态农业就是利用人、生物和环境之间能量转化和生物间相关规律,合理利用地方资源,建立和完善以农业为主、综发展、多级转化、良性循环的高效无废料系统,达到能量转化率最高、物质产出率最大、资源保持最好、经济效益最佳的目的。充分利用“三高”农业技术,源节约型科学技术发掘和品种改良技术,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环境保护和治理技术等,提高农业投入物质、农业机械等利用效率几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生态农业建设着力在治本上下功夫,通过多部门协作、综合治理、集中联片、立体开发,使大量适合当地条件的生态农业技术和模式产生很好的效益。我国生态农业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传统的有机农业中吸取丰富的宝贵经验。二是全面规划,注重农、林、牧、渔等各业的全面发展,协调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实现多种经营。三是强调合理使用农业系统外的辅助资源,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四是重视农业能源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多能互补地解决农村能源不足的问题。因此,把发展与护,当前与长远有效结合起来,以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木途径。1.2我国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内容特点和目标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农业是人类生产实践活动中对自然环境条件依赖最多的部门,而且是国民经济的依托产业和战略产业,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离不开农业的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子系统,生态农业发展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它应用技术性变革和机制性改革,采取不会耗尽资源或危害环境的特定生产方式,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维护土地、动植物、微生物、水等自然资源,以确保人们对农产品需求得到满足的农业发展战略。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应该是以合理利用、改善、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为核心以粮食生产为主体,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以大农业为依托,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协调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协调一致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就是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与传统农业技术精华有机的结合,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闹。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观念的转变,是我国落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思想和具体行动是协调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关系,解决需求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按照生态农业工程原理组装起来的促进生态与经济良陛循环的一套技术体系,是现代农业生产的一种方式。我国生态农业是结合我国国情特点提出的,它具有以下特点综合性。我国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办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行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行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能力。多样性。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以多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多种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是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各产业都能根据社会需求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持续性。发展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使“三农”的发展为可持续发展,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需要的同时,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农业走上科学发展轨道的新飞跃。高效生态农业是对效益农业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农业应对新挑战、再创新优势的大战略,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手段。所谓高效就是要体现农业有很高的土地产出率、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集中现,是农业成为能让农民增收致富的现代产业。生态就是要体现农业既能为社会提供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又实现农业资源永续利用,使农业转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能够更加充分地把工业化、城市化成果应用到现代农业建设中来。因此,只有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才能有效带动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木转变,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全面提升,才能充分挖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潜力。1.3高效生态农业的原则及生产经营模式1.3.1建设高生态农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全面规划、总体协调原则生态农业不论规模大小,对山、地、水林、村、路都应实现规划,作好总体布局,合理安排、协调农业内外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期获得“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共同增长。(2)合理利用、增殖资源原则对可更新资源必须合理利用和增殖。对不可更新资源要注意利用和保护,以利资源永续。(3)多业结合、集约经营原则生态农业必须是多业结合,包括农业内部的横向联系和农业外部的纵向联系。实行集约经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4)物质循环、多级利用原则所有农业有机物质,包括“废物”指死体、残体、排泄物都实行多次利用、多级利用、循环利用和深度加工等。(5)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原则发展生态农业必须与涵养水土、防止污染、保护资源、改善生态联系起来。(6)正确运用调控原则充分利用自然调控,结合人工调控,使自然生态尽快恢复生机,包括绿化环境,保护资源,保持水土、培肥土壤,防除灾害等。1.3.2高效生态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空间协调模式。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根据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按照农产品的适应性,把农、林、牧、渔等各业生产在平面或立体空间上进行科学搭配和布局,使土地资源在平面和立体方向最大化,使空气、光能、生物种群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增加农产品生产的载体,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具体可分为空间种植模式、空间养殖模式和空间种养模式三种空间种植模式是根据农作物间的互利共生,建立一个空间上多层次、时间上多序列的产业结构,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如农作物间作、套作和轮作模式等。空间养殖模式是在一定空间内养殖动物的层次配置,或在一定时间内的生产有机配合。常见的有陆地立体圈养模式如鸡舍上层、猪舍下层、鱼池底层组合、水体立体养殖模式如鸭上层、鱼下层、珠蚌底层组合。空间种养模式,则是在一定空间内栽培植物与养殖动物按一定方式配置的生产结构。如稻一鱼共生组合、稻一鸭共育模式等。时间利用模式。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时间利用模式是根据各种资源、有关农作物和动物的时间节律,采用栽培措施和工程技术等手段,巧用天时,合理利用时间组合和季节更迭,以实现生产项目周年合理搭配,最终获得效益的最大化。一是时间结合模式。把不同的农作物或同作物的不同品种,按其各自不同的生长时间进行科学合理搭配,使前后茬尽量结合,以便多季多次地生产出产品,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用,如关中平原粮菜轮作模式。二是时间轮换模式。根据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防除病虫杂草危害,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对同一田块按一定顺序,逐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复种方式。如水旱轮作,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轮作等模式。三是人工季节调控模式。通过人工环境控制手段,利用人们在不同时期对农作物的需求不同,营造满足作物动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客观条件,这样可以增加特别是在自然条件不适宜的条件下,增加农业产出,保障市场供应,如设施农业栽培。物质能量循环模式。这是按照生物链和能量链的流动而设计的生产模式。它根据生态学原理,充分利用生物之间、生物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运用系统内外的包括废弃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和能量的经济转化实现农业增值。具体为一是种植业内部链式循环。主要是指在作物及食用菌等生产体系中物质的多向循环利用。如大田作物秸秆、棉籽壳等用作培养食用菌的原料,食用菌产后留下的菌渣和废物再作大田肥料等。二是养殖业内部链式循环。主要利用畜禽养殖中产生的粪便废弃物,作为其他畜禽、渔业养殖的饲料或营养材料,实现废物利用良性循环。三是种养业结合链式循环。这种循环在种植业和养殖业之间发生。一般有畜—禽—渔—作物一一食用菌循环,禽—畜—渔—果循环等1.4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对策举措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坚持以观念创新为先导,采取综合性的政策举措,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着力点,以加快农业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增加农业投入为保障。(1)以新型工业化和经济生态化理念为指导,推进农业发展观念的创新。要主动地把农业现代化建设纳入到整个社会工业化进程之中,突破现代石油农业与自然生态农业不相容的传统观念,以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新理念为指导,把农业的工业化生产与生态化生产有机整合起来,使高效生态农业兼有农业高土地产出率、高投入产出率、高劳动生产率和可持续发展的多重特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农业工业化发展路子,要把工业化设施装备、工业化质量控制、工业化标准生产、工业化经营管理贯穿于农业再生产的全过程。(2)积极推进农业结构立体调整,做大做强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支柱产业。以结构创新为基础。着眼于对稀缺农业自然资源的高效永续利用,把兼容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特性的高附加值的精致型农业产业作为高效生态农业的主导产业。就是要借鉴国外农业结构调整的先进经验,在产业选择上重点发展高附加值、节地型精致农业。把农业品种结构、区域布局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做大做强能充分发挥农业人力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的劳动密集型特色产业,。以农产品加工业大发展促进种养业结构大调整。要在己经形成区域化布局的种养业产业带和加工企业群的地方,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专业园区,创造招商引资和技术改造的平台,集聚更多加工企业、发展配套产业,集农产品加工中心、交易中心、种子种苗中心、科研开发中心于一地,形成以加工业为主导的农业块状经济新格局。(3)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清洁生产,整体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把农业高产优质高技术与循环经济技术有机整合起来,把技术标准化与技术绿色化结合起来,注重研发和推广与精致型农业产业相配套的标准化高效绿色农业技术。要下决心率先推行农业绿色生产革命,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清洁生产,实行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要尽快建立覆盖区域、权威高效的农产品质量与卫生的检验检测体系和管理体系。推进从种子种苗、基地生产、加工营销等整个产业链的标准化生产。并从农药、肥料农资生产供应到农业生态环境整治等各个环节都要体现农业标准化清洁生产的要求,提供有效的保障。要加大对高效低残留的生物农药、有机肥生产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