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抗生素是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具有抑制或杀灭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致病微生物的作用。抗生素分类**•根据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和临床用途,可将抗生素分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以及其他主要抗细菌的抗生素、抗真菌抗生素、抗肿瘤抗生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十大类。抗生素分类•(1)β-内酰胺类:这是品种最多,用得最多、最广的一类,此类包括两部分。•①青霉素:常用的品种有:青霉素钠、青霉素钾、氨苄西林钠、阿莫西林、哌拉西林、青霉素V钾等。•②头孢菌素:常用品种有: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唑啉钠、头孢拉定、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杀菌作用的主要机制•抗生素杀菌作用主要有4种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干扰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抑制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特点•抗菌谱广,杀菌力强,毒性低,对胃酸及与青霉素类之间无交叉耐药现象。•天然品为头孢菌素C,引起毒性较大,临床应用不广泛。•后来人们对其主核(7-ACA)的酰胺基侧链及C3链进行了修饰。由于有两个可修饰的位点,故可衍生出比青霉素更多生物学特性的抗生素。人们将它们进行了分类,即头孢菌素一至四代。•已经研制合成并用于临床的头孢类抗生素有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羟氨卞、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由于其修饰位点的基团不同表现不同的抗菌效果。第一代第一代产品常用的有头孢氨苄(原称先锋4号)、头孢唑啉(原称先锋5号)和头孢拉定(原称先锋6号)。它们对革兰阳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稍差。头孢氨苄的抗菌作用稍弱,一般口服。用以治疗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尿路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第二代•第二代产品常用的有头孢呋辛(西力欣)、头孢西丁(美福仙)等。•第二代头孢的抗菌谱比一代头孢广些,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与一代头孢大致相当,而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范围比一代头孢广,抗菌作用也强。•比起一代头孢来,对肝肾的毒性也小些。根据这些特点,二代头孢多用在病原菌不太明确,不能肯定是革兰阳性菌还是革兰阴性菌,或者属于混合感染情况。第三代•第三代产品常用的有头孢噻肟钠(凯福隆)、头孢哌酮钠(先锋必)、头孢他啶(复达欣)、头孢曲松(罗氏芬)等。口服的有头孢布烯(先力腾)、头孢克肟(世福素)等。•三代头孢主要是对革兰阴性菌有很强的杀菌用。有的品种对绿脓杆菌等抵抗力很强的细菌也有强大的杀菌力,但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却不如一、二代头孢。第四代•第四代头孢菌素是近年来开始应用于国外临床的新一代头孢菌素,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比,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更强,对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更稳定。•目前尚未开始在国内应用,但估计很快就会应用于国内临床。第四代头孢菌素有头孢派姆(cefepime,CFP)即Maxisime、头孢克列定(cefaclidine)、头孢匹罗(cefpirome)及E1077等。头孢西丁•头孢西丁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由美国默沙东公司开发,并于1974年上市。•头孢西丁抗菌作用和抗菌谱同第二代头孢菌素,但对厌氧菌特别是脆弱拟杆菌的作用更强,对β-内酰胺酶稳定。•头孢西丁钠是头霉素类抗生素,系是由链霉菌产生的甲氧头孢菌素C(CephamycinC),经半合成制得的一类新型抗生素,其母核与头孢菌素相似,且抗菌性能也类似,习惯上也被列入第二代头孢菌素类中。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本品主要成份为头孢西丁钠•化学名称:(6R,7S)-3-羟甲基-7-甲氧基-8-氧代-7-[2(2-噻吩基)乙酰胺基]-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甲酸钠盐。注射用头孢西丁钠•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分子式:C16H16N3NaO7S2•分子量:449.43•结构式:质量标准•PH值:4.2-7.0•水份:不得超过1.0%•溶液的澄明度:不得浓于1号浊度标准液•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粉末,吸湿性强。•溶液的颜色:不得深于黄色或黄绿色8号标准比色液•无菌、可见异物等应符合规定。注射用头孢西丁钠•【规格与剂量】•注射用头孢西丁钠粉针1g2g•【贮藏】•密闭,在凉暗处(避光并不超过20℃)保存•【包装】抗生素玻璃瓶装•【有效期】24个月革兰阳(阴)性菌•无论阳性菌还是阴性菌都有杆菌和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病原菌。•葡萄球菌属于革兰阳性球菌。•大肠杆菌属于革兰阴性菌中的肠杆菌科,(除大肠杆菌以外,临床较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还有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属于假单胞菌,为非发酵菌,是临床常见的较耐药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阴)性菌•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及脑膜炎双球菌等。•在治疗上,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都对青霉素敏感(结核杆菌对青霉素不敏感)•而革兰氏阴性菌则对青霉素不敏感(但奈瑟氏菌中的流行性脑膜炎双球菌和淋病双球菌对青霉素敏感),而对链霉素、氯霉素等敏感。革兰氏染色反应•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性状。•它是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的。•革兰氏染色反应(Gramstain)不仅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而且还可将所有细菌区分为两大类:染色反应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用G+表示;染色反应呈红色(复染颜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用G-表示。革兰氏染色反应•细菌对于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较厚(20~80nm)主要是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的,仅有一层结构,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占细胞壁干重的50%~90%。在染色过程中,当用乙醇处理时,由于脱水而引起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使结晶紫-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而不易脱色,因此,呈现蓝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而脂类物质含量高,当用乙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加,使结晶紫-碘复合物易被乙醇抽出而脱色,然后又被染上了复染液(番红)的颜色,因此呈现红色。抗菌谱•作用与第二代头孢菌素相似。•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性能弱。•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头孢西丁钠对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或其它链球菌(除了肠球菌)的敏感菌株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头孢西丁钠对革兰阴性菌中流感嗜血杆菌、克雷白杆菌、大肠埃希杆菌、摩氏摩根菌、紫茉莉变形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和淋球菌的敏感菌株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抗菌谱•头孢西丁钠对厌氧菌中类杆菌(包括B组脆弱类杆菌)、梭状芽胞杆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的敏感菌株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绿脓杆菌、肠球菌和阴沟杆菌的多数菌株对本品不敏感。作用机制•头孢西丁通过与一个或多个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抑制细菌分裂活跃的细胞的细胞壁生物合成,从而起抗菌作用。•各菌种有其独特的青霉素结合蛋白,头孢西丁与各菌种青霉素结合蛋白的亲和力影响着该药物的抗菌谱。作用机制•头孢西丁是一种头孢霉素衍生物,与头孢菌素不同之处在于其β-内酰胺环7号位上含有一个甲氧基。•这种结构上的差异使头孢西丁在耐受革兰氏阴性菌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的降解作用方面与现有的头孢菌素衍生物不同。【药代动力学】•正常志愿者肌内注射1g后,20~30分钟血药浓度达峰值为24μg/ml。静滴1g后,5分钟血药浓度达峰值为110μg/ml,4小时后血药浓度低于1μg/ml。•静注后本品半衰期为41~59分钟,肌注后本品半衰期为64.8分钟。•6小时后约85%药物以原型经肾脏排泄,肌注本品1g后,尿药浓度可达3000μg/ml以上。•本品在体内分布广泛,给药后可迅速进入各种体液,包括胸水、腹水、胆汁,但脑脊液穿透率较低,蛋白结合率为80.7%。•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主要以原型从肾脏排泄,肾清除率包括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排泄,给药后6小时相当于所给剂量85%经肾从尿液中排出,血浆消除半衰期为1小时。【药代动力学】•头孢西丁钠口服不吸收,静脉或肌内注射后吸收迅速。•健康成人静脉注射本品1g,约5分钟后达血药浓度峰值,约为60-65μg/mL。•肌内注射本品0.5g,0.5小时后血药浓度达峰值,约为12-23μg/mL。•药物吸收后可广泛分布于内脏组织、皮肤和肌肉、骨与关节、痰液及腹水、胸水、羊水、脐带血中。【药代动力学】•内脏器官以肾、肺含量较高。•本品极少向乳汁移行,也不易透过脑膜,但可透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循环。•头孢西丁在体内几乎不发生生物代谢,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37%,血清半衰期约为0.8小时。给药24小时后约80-90%药物以原形随尿液排泄,极少量从胆汁排泄。•正常人反复给药未见蓄积现象。肾功能不全者,尤其是尿毒症无尿时,药物排泄时间明显延长;新生儿早产儿的药物排泄时间较成人延长2-2.5倍。血液透析可将部分头孢西丁从血清中清除。【适应症】•头孢西丁钠在临床主上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下列感染:•1.呼吸道感染。•2.泌尿生殖系统感染。•3.腹内感染(包括腹膜炎、胆道炎)。•4.骨、关节、皮肤和软组织等部位感染。•5.败血症(败血症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上以寒战、高热、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肿大为特征)。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分: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指的是喉以上的部位,包括鼻、咽、喉等,包括的疾病有感冒、咽炎、扁桃体炎、喉炎等。•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指的是喉以下的部位,包括气管、支气管、肺,常见的疾病有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具体症状主要表现为剧烈咳嗽、多痰、喘、出气困难、X光胸透检查表现为纹理粗以及肺内有斑片状的阴影等。【用法与用量】•成人•肌内注射:轻至中度感染:每日剂量3g,分3次溶于1%利多卡因溶剂3.5mL中作深部肌内注射。•静脉注射:轻至中度感染:每次1-2g溶于灭菌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10-20mL中于4-6分钟内缓慢静脉注射。•静脉滴注:重度感染:每日剂量可递增至6-8g,分3-4次溶于灭菌生理盐水、5-10%葡萄糖液、右旋糖酐液、复方氨基酸液及M/6乳酸钠液中作静脉滴注,于半小时内滴完。【用法与用量】•肾功能不全时剂量:肾功能不全者按其肌酐清除率制订给药方案:•肌酐清除率为30-50mL/min者每8-12小时用1-2g;•肌酐清除率为10-29mL/min者每12-24小时用1-2g;•肌酐清除率为5-9mL/min者每12-24小时用0.5-1g;•肌酐清除率小于5mL/min者每24-48小时用0.5-1g。【用法与用量】•儿童•静脉给药:2-12岁儿童,每日100-150mg/kg;•危重病例每日剂量可递增至每日200mg/kg,分3-4次静脉给药。配制方法同成人。【药物相互作用】•1.头孢西丁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时,有协同抗菌作用,但合用时会增加肾毒性。•2.头孢西丁钠与速尿等强利尿剂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3.头孢西丁钠与丙磺舒(丙磺舒可用于高尿酸血症伴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及痛风石)合用时可延迟本品的排泄,提高头孢西丁的血药浓度及延长半衰期。•4.头孢西丁钠可影响酒精代谢,使血中乙醛浓度上升,导致双硫仑样反应(面部潮红、头痛、眩晕、腹痛、胃痛、恶心、呕吐、气促、心率加快、血压降低,以及嗜睡、幻觉等)。【不良反应】•头孢西丁钠不良反应一般均呈暂时性及可逆性,主要的不良反应有:•1.偶见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痛、腹泻、便秘等胃肠道反应。•2.偶见皮疹、荨麻疹、红斑、药热等过敏反应;罕见过敏性休克症状。•3.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肝、肾功能异常。•4.长期大剂量使用本品可致菌群失调,发生二重感染(重复感染,是指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使敏感菌群受到抑制,而一些不敏感菌如真菌等乘机生长繁殖,产生新的感染的现象。)还可能引起维生素K、维生素B缺乏。•5.肌内注射部位可能引起硬结、疼痛;静脉注射剂量过大或过快时可产生灼热感、血管疼痛,严重者可致血栓性静脉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