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学目标:1、通过阐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及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及其重大意义,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2、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形式及历史经验;3、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教学过程: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重点: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2、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历史经验;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教学难点:1、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介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提出过关于过渡时期问题,这是毛泽东等中共党人提出关于过渡时期理论的基础。马克思早在1875年的《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就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就是说,过渡时期就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而马克思这里所讲的“共产主义社会”不是指高级阶段,而是指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低级阶段,即资产主义社会。列宁根据苏联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在《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一文中,列宁指出:“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间隔着一个过渡时期,这在理论上是毫无疑义的。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或特征。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也就是已被打败的,但还未被消灭的资本主义和已经诞生但还非常幼弱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列宁还根据俄国的历史特点,指出过渡时期的基本经济形式是资本主义,小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基本的阶级力量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特别是农民)和无产阶级。由于经济成分的性质不同,这些社会阶级的利益不一致。他们彼此间必然要进行激烈的斗争。无产阶级政党在这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就是必须利用自己掌握的国家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从马恩等的论述中,我们可以认识到过渡时期是一个特定阶段,即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阶段,这个阶段兼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的特征。是不断增长的社会主义因素和不能消亡的资本主义因素相互交织的阶段。无产阶级的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创造条件消灭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社会主义因素。提出问题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是什么社会性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就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阶段。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我国在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新中国是在1949年成立,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从1949——1956年,我国是什么形态的社会?(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我们将建立一个什么形态的社会呢?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始了这方面问题的思考。实际上,对于革命胜利后我国的发展方向问题,毛泽东早已做出了回答,同学们回忆一下,在上一讲中,我们讲过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的前途是走向社会主义。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还不具备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一是我国的经济不允许,因为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现代工业只占10%,落后到什么程度,那时不要说造飞机大炮,就是汽车、拖拉机我国也不能造,毛泽东谈到我国工业水平时说,我们现在能造什么,能造桌椅板凳,能造茶碗茶壶。二是国家政权还不稳固。新中国虽然成立了,但在湖南、广东等省依然有大量国民党残余势力,海南岛、西藏等地还未解放。毛泽东认为,在这样的政治经济条件下,并不能实现社会主义。我国还不能立即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而是要经历一个过渡时期,我们把这个过渡时期称作新民主主义社会。可见,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从1949—1956年这个阶段,这个阶段是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这个阶段,一方面,具有双半社会的特点,即民族资本主义继续存在与发展,资本家;另一方面又具有社会主义社会特点,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确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有两种社会共同特点和特征,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要创造条件,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由此我们可得出结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就是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既然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创造条件,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第二个问题:(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既定战略。但具体在什么时候完成过渡,取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条件的发展。首先,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1)恢复国民经济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站起来后看到的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在战争的废墟上遗留下的烂摊子:恶性通货膨胀,风涨的物价,反革命的破坏等。从城市到乡村,从经济到教育到处是一片落后混乱的景象。到底落后到什么程度,可以过一组数字来比较。在国民经济中,旧式农业和手工业占90%,现代工业仅占10%,全年产钢15.8万吨,人均占有量不到1万。连铁钉都需要进口。从1937年到1949年12年间,物价涨38.5万亿倍。(100元钱1937年买两头牛,1941年为一口猪,1943年为一只鸡,1945年为一条鱼,1946年为一个鸡蛋,1947年买1/3盒火柴。撒下钞票无人捡,)由国民党统治造成的。以至于蒋介石从大陆败退前,为找心理平衡,说还是把这个包袱丢给毛泽东吧。西方预言家断定,中共无法治理这个国家经济上的创伤。民族资本家中的投机商人也扬言:共产党是土包子,只会打仗,不懂经济,军事100分,政治80分,经济0分。中共是怎么看的?中共则自信地说:我们有能力打破一个旧世界同样我们也有能力创造一个新世界。毛泽东对“一穷二白”的理解是“一穷二白”不一定是坏事。一张白纸没有负担,正好可以书写最新最美的文字,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从哪里起笔的?从以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开始。而恢复国民经济工作从上海拉开序幕。银元之战:在中共进入上海前,一些投机商就扬言,“共产党进得了上海,人民币进不了上海”人民币进入上海后,它的流通就受到了很大阻碍,人民币与银元的比率直线下降。1949年5月27日,上海刚解放时,100元人民币换一块银元,不到十几天,涨到2000元。银价上涨,这使一些人对人民币不信任,一些地方甚至拒收人民币。怎么解决,刚开始采取以银元制服银元,即用经济办法解决,抛出10万银元平抑银价,结果石沉大海。日本占上海时,5吨黄金没解决问题。采取政治办法解决,1949年6月30日,上海军管会断然查封了银元投机中心,上海证券交易所,将2000多名投机商拘捕。第二天银价从2000元下降到1200元。共产党进得了上海,人民币进不了上海的预言破灭了。人民币占领了上海。米棉之战:是一个更精彩的开局。银元之战后,投机商转向囤积粮食、棉纱、棉布和煤,哄抬物价,扰乱市场。国民党特务叫嚣,只要控制了“两白”一黑,就能置上海于死地。米价一天涨5次。我们的策略是让投机商撑破肚子。在中财委的统一布置下,人民政府从全国范围内调运了大批粮食、棉花和煤,当11月25日物价上涨最猛的时刻,全国各大城市一致行动,敞开销售,物价大幅下跌。使投机商大捞一把的美梦化为泡影,纷纷破产。各地市场从49、11、25日起趋向稳定,到年底,物价平息。经过较量,资本家对中共的理财能力翘起了大拇指,一资本家说,六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这次用经济力量就能压住,是上海商界所料想不到的。1950年4月,全国财政收支接近平衡。毛泽东高度评价这一胜利的意义:不下于沿海战役。借用前出师表中刘备夸奖向宠的话说陈云“可称之为能”。陈云有这样的能力,我在延安时还没看出来,顺手在纸上写了一个能字。周恩来说,陈云好比挑着一担鸡蛋,一头是保障战争的需要,一头是继续保证物价稳定,哪一头塌了,整担鸡蛋都打烂了。经过两个回合的较量,结束了在旧中国持续了十多年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的局面。物价稳定后,经济状况根本好转,工农业已产值都有很大增长,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2)确立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要想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必须确立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国营经济有三个来源:一是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使之逐步变为国营经济。二是没收官僚资本。解放前,官僚资本约占全部工业资本的2/3,垄断了全国钢铁产量的90%,煤的73%,电力67%,水泥45%,及全部石油、有色金属,还控制着部分轻工业,掌握着大银行、全国铁路、公路、航空和44%的轮船吨位,并有10几个垄断全国的贸易公司。“蒋家天下陈家党(党营企业),宋氏姐妹孔家财”四大家族掌握着中国的经济命脉。1949年底,共没收官僚资本企业2858家(产业工人75万)。这是国营经济的最主要来源。三是革命根据地公营经济。1949年底,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比重己占到41%,强大的国营经济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成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经济条件。2、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物质基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毛泽东认为,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也就是要实现工业化,建国初,中国的工业中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资本主义企业有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向社会主义过渡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但是在建国初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困难,1950年初,物价稳定以后,通货膨胀而形成的虚假购买力消失,出现了商品滞销,私营企业停工、歇业等问题,工商业发展出现困难。沪2.1万家企业,50年2月至4月倒闭3100家。一些资本家对共产党的政策表现出了疑虑,认为共产党要消灭资本主义工商业,说:“望红旗五星(吾心)不定,扭秧歌进退两难”。这种形势下,毛泽东、刘少奇等开始商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问题。刘少奇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我们不要急着吃母鸡,要慢慢吃鸡蛋;毛泽东说,我们要惟利是图,是惟人民的利益是图。50年开始,中共开始采取措施,合理调整工商业,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力扶持,保护他们的合法经营,如有红色资本家之称的荣誉仁,企业发展遇到困难,政府给解决资金周转,渡过难关。经过几个月调整后,形势好转,资本家情绪稳定:“望红旗五星己定,扭秧歌大步向前”。资本主义工商业不仅摆脱了困境,而且得大发展,1951年民族资产阶级获得的利润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年份。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改变了我国工农业对比状况,提高了工业水平,后来这些资本主义工商业经过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3、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政治条件(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下的任务毛泽东说民主革命的任务不完成,就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就不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民主革命的第一个任务就是1、完成统一祖国的任务,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在大陆的势力仍在广州、重庆为中心的华东、西南地区和一些岛屿上负隅顽抗。1949年冬,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拉开了统一祖国的序幕。经过一系列战役后,到1950年春,海南、舟山群岛解放。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至此,除台湾及其附近岛屿和香港、澳门外,全部实现统一。2、土地改革,1950年冬天起,在新解放区开展土改运动,到1952年至1953年春,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全国土改结束。3亿多无地少地农民分得了自己的土地。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主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创造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