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动点的轨迹方程实质:该点所在的曲线方程,即以该点横坐标x和纵坐标y为未知数的方程。(也就是x与y的关系式,不能有其他字母)二、动点的轨迹方程求法:(1)单动点的轨迹问题——直接法+定义法;(2)双动点的轨迹问题——代入法;(3)多动点的轨迹问题——参数法+直接法1.定义法:如果动点P的运动规律合乎我们已知的某种曲线(如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则可先设出轨迹方程,再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方程中的常数,即可得到轨迹方程。例1、已知ΔABC中,A(-1,0),B(1,0)且AC,AB,BC三边成等差数列,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新疆源头学子小屋特级教师王新敞@126.comwxckt@126.com王新敞特级教师源头学子小屋新疆2.直接法:如果动点P的运动规律是否合乎我们熟知的某些曲线的定义难以判断,但点P满足的等量关系易于建立(如两点间距离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两直线垂直关系等),则可以先表示出点P所满足的几何上的等量关系,再用点P的坐标(x,y)表示该等量关系式,即可得到轨迹方程。3.参数法:如果采用直译法求轨迹方程难以奏效,则可寻求引发动点P运动的某个几何量t,以此量作为参变数,分别建立P点坐标x,y与该参数t的函数关系x=f(t),y=g(t),进而通过消参化为轨迹的普通方程F(x,y)=0。例2.已知经过点P(4,0)的直线1l,经过Q(-1,2)的直线为l2,若1l⊥l2,求1l与l2交点S的轨迹方程。例3、点P与定点F(2,0)的距离和它到直线x=8的距离的比是1:2,求点P的轨迹方程2例4、一条线段AB的长为2,两个端点A和B分别在x轴和y轴上滑动,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4.代入法(相关点法):如果动点P的运动是由另外某一点P'的运动引发的,而该点的运动规律已知,(该点坐标满足某已知曲线方程),则可以设出P(x,y),用(x,y)表示出相关点P'的坐标,然后把P'的坐标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即可得到动点P的轨迹方程。例5.过点(2,0)A引圆224xy的弦交圆于P点,若2PMMA,求点M的轨迹方程.三、求轨迹方程的注意事项1、一定要设动点坐标为(x,y),其他的点只能设为(x1,y1),(x2,y2),在寻找(x1,y1),(x2,y2)与动点(x,y)之间的联系2、在将几何条件转化为代数方程的过程中,要注意圆锥曲线定义和初中平面几何知识的应用,还会常用到一些基本公式,如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直线斜率公式等。练习:1.P是椭圆5x2+9y2=45上的动点,过P作椭圆长轴的垂线,垂足为M,则PM中点的轨迹方程为A.20x2+9y2=45B.5x2+36y2=45C.20x2+9y2=180D.5x2+36y2=1802.已知两定点A(-2,0),B(1,0),如果动点P满足|PA|=2|PB|,则点P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为()A.B.4C.8D.93、椭圆的两个焦点和短轴两个顶点,是一个含60°角的菱形的四个顶点,则椭圆的离心率为()(A)21(B)23(C)33(D)21或234.已知A(-1,0),B(2,4),ABC的面积为10,则动点C的轨迹方程为()3A.4x-3y-16=0或4x-3y+16=0B.4x-3y-16=0或4x-3y+24=0C.4x-3y+16=0或4x-3y+24=0D.4x-3y+16=0或4x-3y-24=05、椭圆13622yx中,F1、F2为左、右焦点,A为短轴一端点,弦AB过左焦点F1,则ABF2的面积为()(A)3(B)233(C)34(D)46.若椭圆22114xyk的离心率为12,则k;7.已知椭圆22:12xcy的两焦点为12,FF,点00(,)Pxy满足2200012xy,则|1PF|+2PF|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8.椭圆22221xyab(0)ab的四个顶点为,,,ABCD,若四边形ABCD的内切圆恰好过焦点,则椭圆的离心率为;9.倾斜角为4的直线交椭圆x2+4y2=4于AB两点,则线段AB的中点的轨迹方程为.10、过点P(2,4)作互相垂直的直线l1,l2,若l1交x轴于A,l2交y轴于B,求线段AB中点M的轨迹方程。411、设椭圆C:22221(0)xyabab的左焦点为F,过点F的直线与椭圆C相交于A,B两点,直线l的倾斜角为60o,2AFFB.(1)求椭圆C的离心率;(2)如果|AB|=154,求椭圆C的方程.12、已知椭圆22221xyab(ab0)的离心率e=32,连接椭圆的四个顶点得到的菱形的面积为4.(Ⅰ)求椭圆的方程;(Ⅱ)设直线l与椭圆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B,已知点A的坐标为(-a,0).(i)若42AB5||=,求直线l的倾斜角;(ii)若点Qy0(0,)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且QAQB=4.求y0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