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晚唐体“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这一群诗人的作风稍异于九僧,他们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内容也稍为充实一些。2、辛派词人辛派词人,是南宋“中兴”词人群众的代表群体,他们远承东坡而近学稼轩,将词体的表现功能发挥到了最大限度,词不仅可以抒情言志,而且可以同诗文一样议论说理。代表人物有,从东坡到稼轩的桥梁人物张孝祥,中坚人物陆游,豪侠奇士陈亮,以及有意效法稼轩的刘过。3、白体“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诗风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这种诗风仅仅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白体诗人中,王禹偁成就最高。4、江西诗派黄庭坚及其诗作在当时具有多方面的典范作用,受到了众多诗人的拥戴追随,于是,一个以黄、陈为核心的诗歌流派就逐渐形成。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江西”即宋代的江南西路,黄庭坚及诗派中的二谢等11人是江西人。所谓“宗派”,原是禅宗的名词,吕本中借用这个名词来称呼诗派。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在创作实践中,诗派“以故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它的影响遍及整个南宋诗坛,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5、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宋初馆阁文臣的唱和风气到真宗朝而臻于极盛,大中祥符元年(1008),杨亿将包括他在内的17位馆阁文士平日相互唱和的诗作编成一集,因唱酬活动主要是在皇家图书馆——秘阁中进行,所以杨亿据《山海经》和《穆天子传》中关于昆仑之西有群玉之山,是为帝王藏书之府的传说,将这本诗集题作《西昆酬唱集》,言下不无标榜之意。其中代表诗人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其中这三人成就最高。西昆集中的诗大多诗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西昆体多具有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西昆酬唱集》行世后,西昆体风行一时,时人竞相仿效,成为当时诗坛上独领风骚的诗歌流派。6、大晟词人北宋中后期词坛有两大创作群体之一。即以周邦彦为主帅,曾在大晟乐府供职的曹组、万俟咏、田为、徐伸、江汉等词人。他们的特点是注重词的协律可歌,情感的抒发有所节制而力避豪迈,对词艺的追求重于对词境的开拓。对其后的南宋词的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7、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由于苏轼的推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虽然有这样一种称呼,但四人的造诣与风格都是不相同的。比如黄庭坚的诗自创流派,秦观的主要成就在词,且不走苏轼的路子,作品内容多写抒情,亦有感伤身世之作。8、二窗指吴文英与周密。吴文英号梦窗,周密号草窗,因为二人交往密切,周密的词风也多受吴文英的影响,所以将二者并成为“二窗”。吴文英词风绵丽,运意深远,用笔幽邃,善炼字句;而周密却以词风清丽著称。9、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北宋继唐代古文运动而起的文学革新运动。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主张对诗、文进行革新,要求文学反映现实。代表人物主要有,早期的柳开、王禹偁等;之后的范仲淹、苏舜钦、梅尧臣、欧阳修等,使诗文革新运动达到高潮;诗文革新运动完成期的代表则是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以及黄庭坚、秦观等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唐代古文运动之后,又一次把古代文学特别是散文以及文论的发展推进了一步,对后世影响巨大。此后,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一直被奉为正宗。但北宋诗的散文化和以议论为诗的概念化倾向,则表现了该运动的一定的局限性。10、中兴四大诗人指南宋前期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4位诗人,又称南宋四大家。其中尤袤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杨、范虽比不上陆游,但各有特色。杨诗通俗、活泼而自然,被人誉为“诚斋体”;范诗以写田园著名,不但有美好的风光,也有的反映了民生疾苦。陆游存诗最多,内容也最为丰富,是四人中成就最高的,特别是其爱国诗,成就极高。中兴四大诗人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11、王荆公体王安石晚期创作的一些作品,特别是写景抒情的绝句,描写细致,修辞巧妙,韵味深永,在当时诗坛享有盛誉,被人们称作“王荆公体”。王安石因被封为荆国公,故有“王荆公”的称呼。12、二晏指北宋的晏殊、晏几道父子,因其词作相辉映于当时,世称“二晏”,或“大小晏”。他们的词上承南唐遗风,但无俗艳轻薄,在词作的发展上各有自己的特色。小晏虽有大晏词风,但大晏是以从容淡雅之笔写生平富贵之态,小晏则是以凄婉低徊的吟唱,抒写“古之伤心人”语。13、江湖诗派南宋后期,一些未能入仕的游士流转江湖,以献诗卖文维持生计,成为江湖谒客。当时杭州有一个名叫陈起的书商,喜欢结交文人墨客,其中有低级官员、隐逸之士,也有许多江湖谒客。从宋理宗庆元年开始,陈起为上述诗人刻印诗集,总称为《江湖集》,而这些人则被称为江湖诗派。其实江湖诗人身份各异,并没有公认的诗学宗主,是十分松散的作家群体。大体上,可以把这些诗人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刘克庄、戴复古等为代表,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另一派则是以姜夔为代表,喜好反映个人情景。从总体上看,江湖诗派的风格倾向是不满江西诗风而仿效“四灵”,学习晚唐,但取径比“四灵”更宽阔一些。14、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富于理趣,他早年学诗是从江西诗派入手,后来改学王安石和晚唐诗人的绝句,最后终于领悟到应该摆脱前人的藩篱而自成一家,并形成了独具面目的诚斋体。“诚斋体”的特点之一,是富于幽默诙谐的风趣,也寓感愤和讽刺于诙谐嘲笑之中;第二,是丰富新颖的想象。第三,是自然活泼的语言。15、永嘉四灵中国南宋中叶的诗歌流派,代表南宋后期诗歌创作上的一种倾向。永嘉四灵指当时生长于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的4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赵师秀(字灵秀)、翁卷(字灵舒)。因他们同出永嘉学派叶适之门,其字或号中又都带有“灵”字,故称永嘉四灵。他们的诗风承袭晚唐,选择了晚唐诗人贾岛、姚合的道路,要求以清新刻露之词写野逸清瘦之趣。诗体的特点是:继承了山水诗人、田园诗人的传统,满足于啸傲田园、寄情泉石的闲逸生活。在艺术上,又能刻意求工,忌用典,尚白描,轻古体而重近体,尤重五律。甚至要求全诗字数不得超过40字。在较大程度上纠正了江西派诗人以学问为诗的习气。他们的成就极有限,但在当时的诗坛却得到广泛的反应。16、一祖三宗到了宋末的方回,因为江西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他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17、点铁成金原指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的法术。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点铁成金”说,实质上是黄庭坚诗文理论的方法论,是解决诗歌创新问题的途径和手段,并不是诗歌的本质论和风格论,也不是强调形式重于内容的武器。如何做到平淡之语出奇境,言有尽而意无穷,他指出一条具有操作性的方法,避免流于不切实际,即“点铁成金”。诗词鉴赏1、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本篇约作于康定元年至庆历二年间的某个秋季,当时作者正率军驻守在今陕西、甘肃间,防御和抗击西夏党项族政权的军事入侵。“塞下”指塞外,具体指陕西延安。“风景异”的“异”字很关键。上片写景之异,下片言情之异。上片主要写景,景中含情;下片主要抒情,同时写景以点染,烘托将士之情。“衡阳”句:衡阳境内南岳衡山有回雁峰,相传大雁南飞至此而止。大雁离开边塞,毫不留恋地向南方飞去。而人却不能南归,有人不如雁的意思。“四面”句:有化用李陵《答苏武书》中意境的痕迹。“千嶂”二句:王之涣“一片孤城万仞山”,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词句或融合唐诗意境。“浊酒”句:“一”和“万”,表现出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情。“燕然”句:东汉窦宪率军大破北匈奴后,登上燕然山,刻石勒功(勒:刻),此言“未勒”,是说抗击西夏的战争尚未取得决定性胜利。归无计:一说是没法回家乡,也有学者认为,“计”是打算的意思,是指不应有回乡的打算。“羌管”句,由写景点染出将士的情感,羌管透露着思乡念亲的意味。“将军”句,有人以为由此透露出作者对战争的不满。但从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态度来看,对于防御性战争,不会不满。但或许对于不关心士卒的统治者似乎还是有所不满的。这首词,第一次把边塞生活引入词中。2、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这位颇具文学才能的女作家,在宋代众多词人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首三句比较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如徐虹亭语:“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也。”“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为了排解这一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寻啊觅啊,想寻些什么呢?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么茫然,或许她是想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来慰藉自己,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冷冷清清”。这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寻觅的结果给作者最深的感受是“凄凄惨惨威威”,它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使其由这清冷之景更生一种凄凉、惨淡和悲戚之情。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作者由以上的茫然和结果转到写气温骤变的感受,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然而其内蕴又何止这些呢?联系李清照的生平,可知她在金兵入侵、南渡避难之前的生活一直是优裕、安宁而美满的,而写作此词时,已是形单影只,孤身飘零,生活一下从幸福的峰巅跌入痛苦的深渊,这种情形与“乍暖还寒”的天气是多么相像啊,它让作者的身心一时都难以承受。怎么办?只有借酒驱寒,借酒浇愁。“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欲以酒暖身,借酒浇愁,可是酒的滋味却又那么淡。“淡酒”无力,怎么能抵挡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风,更何言消去心中的愁苦呢?这里酒味为何那么淡?是酒淡吗?不是。酒性依旧是烈的,只是因为作者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