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一、专业现状-1、历史沿革与成就-建筑学专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建筑学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一、专业现状1、历史沿革与成就建筑学专业的办学基础是原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于1987年开办的建筑设计专业。2002年组建福建工程学院后,建筑学专业成为我校首批经教育部批准开办的8个本科专业之一,学制五年。本专业2002年开始招生,目前共15个班级552名在校生,几年来本专业本、专科招生录取分数线都居全校工科本、专科专业前列。2、目前专业优势与办学特色(1)专业优势1)在近8年的办学过程之中我校建筑学本科专业的教学效果已经初具成效,在全国大学生设计竞赛和设计作业评选中获得多次奖项,省级设计竞赛也屡屡获奖。考生第一志愿上线率100%,具有优良的生源条件。2)我省及其周边沿海省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业、建筑业的长期快速发展为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业和创业机会。3)学校明确了建筑学专业是重点专业,这是建筑学专业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最重要、最有益的经验。在学校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之中,师资与设施和经费等学科建设环境将会有更大的充实提高。(2)办学特色1)加强专业基本功训练突出专业基本功的课程,从《建筑设计基础》到《毕业设计》,从大纲中可以看出对于专业基本功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2)加强建筑设计主干课在计划中以建筑设计课为主干,《建筑设计(1)》至《建筑设计(5)》为中间段,《高层建筑设计》为提高段,《建筑设计基础》(1、2)与《毕业设计》为该过程的起终点,各类专业基础课及专业理论课作为主干课的支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3)理论与实践并重实践教学是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培养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是应用型工程人才的特色所在,在本计划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共安排了50周的专用实践教学周,分布在不同的学期,在理论化教学中加强了工程意识,使学生了解,掌握工程设计的整体过程,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4)拓宽知识面,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计划中拓宽了专业面,增设了室内设计专业方向,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发挥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是本计划的宗旨之一。(3)办学特色1)突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包括:建筑创造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建筑设计能力、市场适应能力、合作与组织能力。2)强调集体评图在主干课中的作用重视设计课的反馈环节,每一次草图及正图完成后都要组织评图,不断培养学生分析与判断能力。讨论式的辅导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设计过程中的展评环节由学生介绍方案,并鼓励师生及同学之间的讨论,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敏捷性受到培养。各种集体评图及答辩使学生能力受到全面训练。3)注重计算机应用学生在前三个学年中即完成了计算机软、硬件的课程学习,在三年级以后我系加强了学生在计算机应用上的训练,并设专门教师加以辅导。开设了《CAAD》,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强化了学生的CAD能力和建筑综合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四学年内基本掌握建筑表达的全部内容。学生进入第五学年可以完全利用计算机完成所有图纸。4)注重模型的训练与表达设置模型实验课时,在一年级的设计基础课中要求完成立体构成等模型作业,使学生初步有能力通过建筑模型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从二年级至五年级的系列课程设计中鼓励学生通过工作模型推敲方案,拓展学生建筑空间想象力。5)重视快速设计的职业训练近几年,社会上的业主对设计时间往往限制很紧,方案变更频繁,设计周期短,几天出个方案,这是市场激烈竞争、追求经济效率的必然结果。在课程设计中加强快速设计训练对适应社会需要是十分必要的。从教学角度看,快速方案设计从分析、构思到图面表现都有特殊性。它可以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能缩短设计周期,增加训练课目,培养坚韧顽强的毅力、讲信誉的职业道德。在教学环节中,每个学期都设置“快题考试”,并作为一项单独的成绩计入学生档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教学目的。6)将人文素质与工程背景教育纳入了课程体系通过课程设计、实验和工程实践,增强学生创新意识。通过举办画展、建筑模型展、写生作品展、快题竞赛,“建筑沙龙”等科技活动,巩固了学生专业思想和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四年来,累计有60余人次在各项比赛中获奖,张凌杰同学参与的邳州市艾山风景旅游区九龙山庄方案设计获得专家好评,陈川等3位同学的钢笔画作品参加榕城高校美术作品展,罗积仁同学获2005年省路港交通咨询中心徽标设计“入围奖”,汤晖等7位同学的快题设计作品在校科技节中获奖,蔡珊珊等9位同学的模型作品在在校科技节中获奖。7)专业教师的结构配备有助于教学专业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为52.2%,拥有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6人,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2人。他们的实践能力强,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3、专业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1)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服务定位:面向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于福建省经济建设。人才培养层次定位:本科层次建筑学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基础较扎实、具有良好的建筑师理论素养、建筑学专业技能强的本科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建设行业从事建筑设计、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建筑行政及技术管理和建筑教育等工作。(2)培养目标面向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基础较扎实、具有良好的建筑师理论素养、建筑学专业技能强的本科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注重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坚实的专业基本功训练,拓宽专业知识面,培养创新意识,并具备建筑师的基本素质。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建筑设计、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建筑行政及技术管理等单位工作。4、本专业人才培养背景、人才需求情况与专业发展前景建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有了人类的建筑活动就有了建筑学萌芽。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设活动持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社会对于建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在中国目前建筑业内,只有相当于国际平均水平的1/10的设计师来做相当于国际同行人均5倍的设计任务,并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非建筑学专业的人在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因此对于专门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目前全国已有200多所高等学校开设建筑学专业,在校学生数达到15000人左右。1992年起,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和国家教委批准设立建筑学学士的职业学位,全国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成立并开始工作,到目前为止,仅有33所高等学校的建筑学专业通过了评估。自1995年,国家推行注册建筑师制度,这一与国际接轨的做法对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同时这一职业准入制度也将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淘汰,因此社会亟需补充更多的高级建筑设计人才。在上述背景下,建筑学面临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一传统专业将适应时代发展,积极地进行自身的调整与革新,为我国的建设事业培养更多更好的技术人才。二、专业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方案特色本专业总体办学思路:面向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于福建省经济建设,培养基础较扎实、具有良好的建筑师理论素养、建筑学专业技能强的本科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建设行业从事建筑设计、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建筑行政及技术管理和建筑教育等工作。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色:以建筑设计课程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他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紧紧围绕提高建筑设计能力的要求而设置,其教学内容和方法,各课程之间相互衔接,内容上相互补充整合。前三年着重培养职业建筑师的基本素质,强调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一般共性。后二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不同专业背景和研究方向的教师为导师,导师通过因材施教,使学生逐步掌握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要点和方法,不断提高建筑设计能力,为将来的继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三、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及进一步的调整计划自2002年开办以来,我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过数度调整,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自02级开始实行至07级,以“学分制”为重点,加强基础课程平台,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和选修课的比例。本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整合理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同时,在教学环节安排上,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思路清晰,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都安排了专用实践周,集中实践性教学周数累计达57周,第八学期安排学生在设计院实习;第十学期为毕业设计时间,五年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占总学时数达40.7%。为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选派了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担任专业课的教学工作。并且,充分利用学校的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以及校外教学实训基地等资源,以实际工程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将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加强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执行过程中,采取了以下相关的保障措施:教学大纲严格按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必须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严格执行《建筑与规划系教学管理办法》,开展期初、期中等经常性的教学检查工作,实行教学督导检查制度;加强集中实践周的教学管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制订了《建筑与规划系集中实践性教学管理暂行办法》;对执行计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严格按照审批程序进行整改,及时解决。新的培养方案于08级开始执行,尚未有毕业生,其它成效有待于进一步评估。现行培养方案执行时间尚不够长,须坚持一段时间以观后效,暂不作大的调整,但就目前情况看,实践环节教学体系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四、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其38人,其中客座教授3人。专任教师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其中高级工程师4人),讲师16人(其中工程师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助教6人。有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6人、国家二级注册建筑师3名。具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27人,博士、硕士学位占专业教师比例为85.71%,本科学历教师5人,教师学科分布基本合理。五、专业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一)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实现必须依靠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的制定,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制定又必须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学生未来实际工作岗位为需要,以对人才知识、技能、能力、素质要求为出发点,构建符合我省实际情况、体现时代特征、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的课程体系。突出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1、构建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培养计划是纲,课程是本。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才培养目标只有体现在课程中才能真正落实。(1)本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以毕业生实际从事的工作岗位需要,和必备的知识、技能、能力、素质要求为依据,以实现培养目标为根本任务,打破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老三段”模式,不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将全部课程依据培养目标的规格要求划分四大课程模块,由必修课与选修课组成。四大课程模块为:人文修养社会科学课程模块、工程技术技能课程模块、建筑设计课程模块、建筑管理课程模块。由此四大课程模块优化课程结构,构建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2)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组织课程结构。在课程门数及教学内容上应依据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精选教学内容,重组与整合课程。精简公共课,保证必要的基础课,增加专业课、选修课的比重,强化计算机的应用。明确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消除不必要的重复,改进课程之间的衔接与配合,突出了能设计、会管理、素质好的人才要求。课程结构合理。(3)本课程体系还突出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我校其他专业的资源,开设了较多的选修课,学生可根据个人的愿望、兴趣、才能自由选择教学内容。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和满足拓宽就业门路及将来发展的需要。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的需要。在目前执行的教学计划中,选修课占总学时的24.4%。2.教学内容的制定和实施为拟定科学实用的教学内容,建筑学专业曾多次召开会议,就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问题展开讨论。基础课坚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讲清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强化应用及与后续课程的结合上为教学的侧重点,不求学科内容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专业课教学内容的改革,始终坚持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重在培养学生的未来岗位工作能力。主要课程的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