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启“六位一体”改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开启“六位一体”改革2013年11月14日|更多中国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中国迎来一场改革,笔者认为这将是一场全面和系统性的改革,它将深刻地改变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全力推进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经济领域,这也将是市场化的改革,它将真正解放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在财富充分涌流的同时,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将开启一个全新的进步时代,要给市场以人的价值,而不是给人以市场价值。强大的改革意志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明确提出了未来改革的原则、方法、领导和时刻表。本次三中全会完全围绕改革展开,明确了改革的战略意义、基本原则、具体方法、路线图和时刻表,或将开启中共领导下的又一次改革大潮。全会公报再次强调了改革开放是新时代的伟大革命,进一步提高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意义和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强化了改革意志,符合习总书记所强调的“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改革的总原则,中央的改革决心和战略部署是各项改革不断推进的基础。“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指出了深化改革的方法,即通过“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强调上下呼应、点面协调和变稳平衡,从而激发经济活力,促进经济转型。从公报内容来看,此次改革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和党的建设“六位一体”全方位改革,覆盖面之广、力度之大,史无前例,因此“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这种制度设计有力地宣誓了决策者坚定不移的改革决心。同时公报进一步指出了改革的时刻表,“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无疑对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强化将贯穿改革始终。六位一体的全面改革此次全会审议通过的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了系统性部署——“六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六个方面,而以往历届三中全会更主要关注的是经济层面的改革,这是重大突破。全会公报提出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自身建设。“六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对于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构想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六个方面是一个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基础,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党的建设是前提。坚定的市场化经济改革全会公报强调“坚持发展仍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这一点维持了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符合“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的要求,发展还是硬道理。同时强调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以经济改革拉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党的建设等全方位的改革。而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就是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后者也许更加重要,它将使得未来中国的发展过程更加可持续和更加人性,要给市场以人的价值,而不是给人以市场价值。全会公报明确“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经济领域改革的核心方向就是市场化,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与以前“基础性作用”的表述相比,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的关键作用。总体而言,正如我们此前判断,这张经济改革蓝图由七大支柱构成:1)行政体制改革是其他改革展开的基础;2)财税、金融和要素价格改革是一揽子改革的核心;3)土地和户籍改革是下一步释放新型城镇化增长动力和活力的关键;4)国企改革则事关公平市场环境的建立,进而决定全社会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最终实现。而自贸区建设是以开放倒逼改革、各项改革措施的试验场。这些内容在此次全会公报中基本上都有所涉及,符合预期。首先,公报强调了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包括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以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对于国有企业改革而言,核心在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参与市场化竞争。我们认为,未来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将分类推进:国有资产以资本化为导向,在国资配置上有进有退,发挥基础保障和战略产业发展引领等作用;而国企改革将以市场化为导向,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产权制度改革、构建激励机制、引入外部竞争等。而行政体制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也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其实在今年的相关政策操作中,这些方面的改革都已经在逐步铺开。正如我们所判断,财税体制改革的基础条件:合理、清晰界定政府与市场边界,同时,要在事权上重新划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并且,通过改革预算管理制度,硬化预算约束,透明决策过程。这表明决策层清楚认识到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一个现代化的公共财政法案有望出现。要素价格、土地、金融体制改革均亦以市场化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资本、劳动、科技、土地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其中土地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符合我们此前的判断,集体建设用地的直接入市、自由流转将成为政府土地政策调整的大方向,正如我们所强调,“逐步放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同时建立相应流转环节的税费体系,参照国有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税费制度,征收营业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等,发挥税制对于农村土地流转的引导作用,将过去直接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模式转变为市场化土地流转的监督管理。”对于城镇化以及户籍制度改革而言,从会议的内容中也可以看出未来城镇化的大方向,过去城镇化的主要路径在于投资主导,未来的潜力主要在于深度的城市化。在会议中又提出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而这就是我们此前一直强调的深度城市化的目标所在,也就是让在城市的农业户籍人口能够真正融入城市。全会公报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而户籍制度是构成二元结构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农业户籍人口无法享受现代化成果的重要原因。从根本上说,户籍制度最难改变的一个核心原因在于户籍制度所附带的公共服务不同,此次公报中提出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未来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基础。但清除城乡发展一体化障碍,不仅仅在于户籍制度的改革,更需要有其他相关改革的配套。在会议公报中提出未来要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意味着过去多年农业补贴工业的时代将终结,未来的模式将变为城市反哺农村,由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过去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特别是土地与宅基地,此次公报中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另外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我们认为未来农民土地的确权的推进将是重点,土地未来的货币化将解决农民人口流动与落户的后顾之忧,解决农民工带资进城的问题。这些改革将再次全面释放劳动力、土地、资本等关键要素,极大地推进中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和全要素生产率。此外,全会公报对于自贸区的关注也使得对外开放提升到倒逼改革的更高层次。要求直面国际经济格局的重大调整,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除了明确提示自贸区作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之外,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主题的内陆沿边开放也纳入了战略重点。这意味着中国(上海)自贸区将大有可为,它会从自下而上的角度,配合和实践前述的顶层设计的众多改革措施和创新意图。(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本文作者为牛津大学JohnSwire学者,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兼职教授,近期著有《危机三部曲:全球宏观经济、金融、地缘政治大图景》、《穿越镀金时代》)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